接親的隊伍行走在回來的路上。薛景梅騎著馬走在最前面,薛景熙緊隨其後,身後一班吹鼓手前後跟隨著花轎。再後面是劉家負載著各種嫁妝的送親隊伍。隊伍排了足足有一里多路,浩浩蕩蕩蜿蜒而行。沿途路人無不駐足驚歎。這種十里紅妝的嫁女場面,傳說中整個臨沂地區自古以來只有過一次,張莊劉家嫁女可謂出盡了風頭,當之無愧地佔了第二次。

張莊到河陽街途經汶河與茅河。劉家一年前便在兩條河上分別修建了一座以青石為原料的青龍橋和一座以白石為原料的白龍橋。這兩座橋直至今天仍在使用著。加上送親的龐大場面,使得劉亞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女子載入了當地老百姓的口頭史冊,至今還被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津津樂道。

薛景梅回頭看了看花轎和長龍般的送親隊伍,心情多少有些複雜,便叫薛景熙說說這麼多嫁妝都能是些什麼東西。

薛景熙告訴他已經打聽過了,上至金銀財寶下至針頭線腦火柴都全了,連砸核桃的小錘子都準備了幾把。薛景熙說完,又滿是羨慕地對薛景梅說:“大哥,這些東西夠你用幾輩子了,我要是你就趕緊把這身軍裝脫了,回家摟著媳婦生孩子過日子就完事了。”

“說得輕巧,”薛景梅微笑著否認薛景熙,“景熙,我怎麼看著這麼多嫁妝老是覺得很沒面子?”

“你這叫什麼話,咱們薛家又不是配不上她劉家的這些嫁妝。你爹有的是錢,又只有你一個兒子。你和劉家結親這叫一個蘿蔔一個坑,什麼饃饃配什麼菜,門當戶對的你有什麼想不開?”薛景熙提高了嗓門。

“算了,我和你說不清楚。”薛景梅長出了一口氣。

“你呀,大喜的日子別老是想不痛快的。”薛景熙說完,回頭看著送親的隊伍,很自豪地挺起了胸膛,回身揮舞著手臂對著吹鼓手們大聲吆喝著:“打起精神啊,吹響些。”

兩家的禮樂班子鼓起腮幫子使勁吹奏著樂曲,偶爾炸響的鞭炮夾雜在樂曲中,將氣氛再次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