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吃螃蟹的人
章節報錯
當車子停在醫院門口的時候,沈安安心情略微有些激動,兩輩子總算是有機會正式接觸到醫院的大門。
上輩子她每一次來醫院的時候,都是戴著帽子,口罩,墨鏡,偷偷摸摸從後門兒溜進。
這一次總算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從醫院的正門走進去。
五分鐘之後,他們已經在院長辦公室落座。
沈安安這才知道,原來這一次手術的病人居然是協合醫院院長的愛人。
而面前整個會議室裡坐著十位外科專家。
目前來看清一色全部都是40多歲的男子,微禿的發頂,有人戴著眼鏡兒,全都穿著白大褂。
坐在會議桌跟前,而既是病人家屬,又是協合醫院院長的劉清河在看到沈安安的時候,眼神裡略微閃現了失望的光芒。
賀老帶著沈安安直接來到眾人面前,身旁還跟著顧從文和霍承安。
看到賀老出現,立刻有醫生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讓開了位子。
“賀老,您坐!”
賀老看了看身邊的沈安安,搖了搖頭說道。
“不用了,我就帶著安安坐在這邊吧,這位就叫沈安安,是這一次我請來做微創射頻消融術的醫生。”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沈安的身上,沈安安非常禮貌的接受眾人的矚目,並且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叫沈安安。”
“我想去看一下病人,做一個初步的檢查,確定一下手術方案。”
沒見病人,沈安安總不能空穴來風。
每一個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做的手術方案都會進行調整。
劉清河朝身邊的醫生示意。
“老王,你帶小沈去病房裡看一下。”
王主任立刻站起身,笑著對沈安安說,
“小沈,走,我帶路,帶你去看一看。”
霍承安跟在沈安安的身後離開了會議室,顧從文卻沒離開。
他是賀老的學生,老師在哪裡,他自然在哪裡。
沈安安離開關上門的那一刻,劉清河開口說道。
“賀老,這一次的手術醫生難道就是這個小沈?”
“沒錯,這一次做手術的就是小沈。”
賀老的話讓在場的所有醫生面面相覷,他們剛才猜到了,但是沒想到真的是事實。
“賀老,這個小沈是不是有點兒太年輕?
而且您所說的這個微創射頻消融術咱們聽都沒有聽過。
雖然原理外國已經有論文發表出來,但是實際的這個機器和手術咱們都沒有見過。
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兒太冒險?”
“是啊,我聽說做這種手術需要用的是射頻儀,這個東西連見都沒有見過。
聽說外國醫生已經研究出來,但是具體是怎麼樣咱們也不清楚。”
“貿然做這樣的手術,風險太大。”
眾人開始七嘴八舌,他們的固有思維已經在看到沈安安的第一印象的時候,註定了對沈安安的不信任。
“大家安靜一下,賀老,難道就到了這個地步了嗎?”
劉清河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安靜,同時滿含期待地望著賀老。
賀老無奈地搖了搖頭,
“你問我這個話的意思,我明白。
你不相信年輕的沈安安,可是我告訴你,現在連我也沒有辦法。
來的路上,我自己也在反思,我就敢這麼大膽隨便把病人交給沈安安,我為什麼會對這個女孩兒這麼信任?
我對她甚至還不瞭解,居然只是跟我談過這個,我就能把所有的賭注壓在她的身上。
捫心自問,這也是一場豪賭。”
劉清河眼神暗淡下來,他自然知道賀老在說什麼。
“可是,可是我不同意。小沈太年輕。而且這個手術國內根本沒有聽說過,國外也沒有任何成功的案例。”
“那你有任何更好的辦法嗎?”
賀老望著眼前的劉清河,眼神充滿了犀利。
“可是,可是賀珍是我的妻子,我不能眼睜睜地拿她當小白鼠。”
“賀珍,你是我的女兒。我也是她的父親,難道我會眼睜睜地看著她送命?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會願意拿自己的親人去當小白鼠?”
整個會議室裡安靜無比,所有人都不再說話,每一個人都沉默地低下了頭。
他們剛才爭論的無非就是這個手術的風險,可是現在他們也知道賀珍熬不住了。
這也是賀老如此冒險的原因。
“真的就要這樣嗎?”
賀老痛苦地點點頭,
“你以為我不想嗎?但凡有任何辦法,我都不會這麼冒險去做。
我昨天嘗試性地跟她談消融儀手術的時候,是賀珍親口跟我說她願意見見這個年輕的醫生。
願意讓這個年輕的醫生拿自己做嘗試。
任何手術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如果咱們不邁出第一步,國內的醫術如何進步?”
“可是賀珍還這麼年輕……”
劉清河知道自己說的這個話不符合一個醫生說出的話。
“清河,賀珍的身體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你也知道她堅持不了多久。下一次發病可能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我不是那麼高尚,想要為醫學事業做任何貢獻。
我只是一個老父親。哪怕有一線希望,我也希望給我的女兒爭取,我想讓她活下去。”
沈安安在病房裡見到了病人。
一個30多歲的婦人,戴著眼鏡兒,燙著捲髮,穿著病號服躺在病床上,手裡拿著一份報紙。
見到他們出現的時候,神情非常平靜,並且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給人的感覺是氣質溫婉。
聲音柔和,而且非常緩慢,看得出來是一個性子綿軟又文雅的女人。
“你就是我父親說的那個沈安安?”
“你好,我姓沈,叫沈安安,我想簡單地給你做一下檢查,並且詢問一下病情。可以嗎?”
沈安安不由自主地柔和下來,面對病人的時候,她立刻進入到專業角色。
“好,很好,我會配合你的。”
賀珍看著眼前的女孩兒,不由得有些欣喜。
如果年輕一代的醫生已經敢這麼大膽地勇於嘗試,那麼我國的醫學事業又何嘗不能更上一個臺階?
國內的醫術需要這些勇敢的醫生,也需要有人去奉獻。
而她這具身體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還不如干脆做點兒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