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七日,國子學外來了訪客,表兄袁濤。

那日在會稽王府楊安玄得知魏郡(1)太守趙牙會召袁濤為屬吏,讓他幫著編寫《梁祝》之曲詞。

回去後楊安玄給袁濤寄去了一信,告訴他這個喜訊。算算時日已有三月,按說袁濤十月就該來京城了。

“愚兄八月初收到安玄你的來信,簡直不敢相信《梁祝》居然傳至了京城,還會驚動會稽王,說來真真要謝過安玄你了。”

袁濤滿面笑容地跟在楊安玄身後走進國子學,滿是興奮地打量著國子學內的風景,一邊解說著。

年初時,袁濤帶著《梁祝》的某個章回參加了幾次聚會,詞文雅麗,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按照楊安玄所說,袁濤沒有將整書拿出,而是挑了其中的卜卦求學、十八相送、梁祝化蝶三個章回說與人聽。

在汝陽一帶,梁祝故事是家喻戶曉,袁濤所寫的《梁祝》與口口相傳的故事不太一樣,神異之說更為吸引人,特別是梁祝化蝶這段不知賺了多少人的眼淚。

文名在汝陽一帶迅速傳開,有書肆聞訊尋上門來,以五兩金的價格將書購去。

讓人抄錄後以每本百文的價格售賣,據稱已售出數千本之多,書肆仍在僱傭人手加緊抄錄。

去年祭祖時袁竹被賊人擄去,差點沒死在趙應手中。被楊安玄救回家中,袁竹得知族人短視,居然把過錯推到袁氏身上,勃然大怒。

要知道袁家已經衰敗,楊家念著當年的香火情對袁家有所照應,侄女袁靈是楊佺期的夫人,有這層關係將來求到楊家總會顧及情面。

他本視袁宏為家族中興的希望所在,但在出事之後袁宏居然將矛頭對準楊家,族人更是譏諷仗義直言的袁濤,讓袁竹對袁宏大失所望。

送走袁氏後,袁竹教訓了袁宏一通,哪料袁宏拒不認錯,傲意十足地稱袁家祖上也是四世三公,焉用討好楊家。

看著這個滿身傲氣的侄兒,袁竹無聲地嘆了口氣,袁家衰敗已有百年,不少族人至今仍不肯認清現實,自恃出身顯貴、高人一等,可悲可嘆。

隨著袁濤在汝陽聲名雀起,袁竹把關注的目光轉在這個侄孫身上。

袁靈因表兄的原因對袁濤頗為看顧,袁濤又與楊安玄關係親密,說不定透過袁濤能拉近與楊家的關係。

《梁祝》在汝陽一帶流傳後,世人皆知袁家有個才子袁濤,這讓袁宏對袁濤充滿了妒意,要知道自己可是定在八品,比袁濤高一階。

當袁濤喜孜孜地拿了楊安玄的信來見袁竹,透露會稽王喜歡《梁祝》一書,吩咐魏郡太守趙牙召他為屬吏,前往京城為《梁祝》編曲詞。

袁竹大喜,要知道袁家近十年沒有人仕官了,袁濤能被會稽王看中,是踏上一條青雲捷徑。

忐忑不安地等到八月末,來自魏郡的徵辟文書終於到來,魏郡太守徵辟袁濤為郡記室書佐。

記室書佐雖然是九品,但袁濤能以下下品階直接成為九品官,讓袁宏羨慕得兩眼通紅。

要知道正常情況要中中五品的定階才有資格成為九品官,而州刺史或郡太守有權直接徵辟賢才,迴避這個規定。

這樣的機會多半隻會給那些世家子弟或有大聲名的名士,沒想到袁濤憑一本《梁祝》居然能得九品官,真是蒼天無眼。

袁宏知道袁濤所寫的《梁祝》改編自楊安玄所講的故事,早知道自己當初也應放下身架交好才是,現在悔之晚矣。

不管族人心思,袁竹從族中擠出十萬錢,並安排了兩名族人陪同袁濤進京。

魏郡僑置在襄陽,可是趙太守一年之中倒有大半時間在京中,府衙事物由主簿處置,他只管一心討好好會稽王即可。

從會稽王口中得知,袁濤與楊安玄是表兄弟,而這本《梁祝》是楊安玄陪母親前去汝陽祭祖後才出現的,趙牙讓袁濤直接來建康找他,準備邊改邊演,順便讓楊安玄抽空指點。

袁濤專門到堂邑拜見姑父姑母,被袁氏留在家中住了半個月,所以來京城遲了些。

“愚兄已經見過趙太守了。”袁濤在居舍的席上坐下,道:“趙太守讓愚兄儘快將《梁祝》改編過,爭取年前能夠在王府排演。”

看了一眼楊安玄,袁濤有些不安地道:“安玄,愚兄自知能力有限,此次改編《梁祝》還望安玄多多指點。”

說著,站起身,袁濤對著楊安玄一躬到地。

楊安玄笑道:“自家兄弟,不用客氣,表兄住在何處,不如住進愚所購的宅中如何?得空愚也好與表兄研討一番。”

袁濤大喜,這幾日住在客棧之中。京中柴米貴,每日的花費數百錢,帶來的十萬錢不知能支撐多久,楊安玄的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此甚好,多謝安玄了。”袁濤感激地道。

時辰近午,楊安玄笑道:“表兄來建康,愚略盡地主之誼,叫上幾個朋友為表兄接風。”

秦淮河上僱了條畫舫,約了陰敦、劉衷、陶平、甘越等人作陪,泛舟河上,把酒臨風,一行人說說笑笑,逍遙自在。

秦淮河上不缺河鮮(2),魚、蝦、蟹、鱔,鴨、鵝等水禽,再加上豬、羊肉,冬葵,菘菜,滿滿地擺滿案几。

袁濤等人大快朵頤,楊安玄嚐了嚐覺得魚腥味濃重,肉禽的羶味也沒有除盡,特別是辣味不夠。

穿越以後讓楊安玄最不滿意的莫過於吃食,食物貧乏,種類稀少,佐料不多,蔥、姜、蒜、桂皮、花椒等物是有的,然後是豉、酢(醋)、酒,辣味三寶胡椒、芥子和食茱萸。調味的辣椒沒有出現,這讓曾經無辣不歡的楊安玄很不適應。

烹飪的手法倒是多種,有烘、煨、燒、煮、蒸、炙、漬、糟等十餘種,但鐵鍋沒有出現,大火炒制的手法還不常見。豬肉價格不菲,少有人熬製豬油炒菜,至於菜油還不知在多久年後才能出現。

楊安玄端起酒沖淡一下口中羊肉的羶味,酒是烏程箬下酒,每斤五十錢。

箬下酒以香味出名,酒水中以福桔、梅花、松節等浸泡,猶以十月所造為上佳,呼為“十月白”。

酒水清淡醇香,對楊安玄來說有些寡淡,少了醇厚綿長之意,讓楊安玄興起懷念之意。

酒菜上齊,船上有歌伎步入艙中,盈盈拜道:“奴家杏娘,新學得從京口淑蘭院傳出的《相思》曲,此曲在京中還沒有幾家會唱,保管幾位爺聽後要讚不絕口。”

劉衷持杯哈哈笑道:“杏娘子,你這可真是班門弄斧,可知制此曲的人就在船中。”

杏孃的眼睛瞪得如同杏大,目光在眾人臉上一轉,驚喜地道:“不知哪位是楊公子?”

新曲大家楊小窗,在風月場中已是名人。盛花居助婢女苗蘭《送別》一唱成名,讓苗蘭成為眾伎羨慕的幸運兒;集賢居為韋娘子仗義出手,半曲《問月》名動京城。

因此,楊安玄在妓樓之中聲名極佳,樓中舞女歌伎無不以能結識為榮,可惜楊安玄在怡秋樓和盛花居露過一面,以後便再沒有在妓樓中出現,這讓那些伎娘們有些望穿秋水了。

淑蘭院七月八日開張,至今日將近三個月,按照楊安玄事先的交待,讓每二至三月方才放出一隻新曲來,開張那日唱《問月》,算是新曲,現在從杏娘口中得知《相思》唱出,便是第二首了。

楊安玄問道;“杏娘子,不知淑蘭院傳出幾首曲子了?”

杏孃的目光落在楊安玄臉上,來到席上肅拜,嬌聲道:“杏娘拜見楊公子。楊公子為韋娘子和苗蘭小娘子仗義出手,奴等妓樓女子都深感敬佩。奴這一禮謝過楊公子的急公好義。”

這個禮有點大,楊安玄不好坐著,起身扶起杏娘,道:“舉手之勞,不敢當杏娘子盛讚。杏娘子且唱起《相思》,讓吾等體味這曲中相思之意。”

一席話說得袁濤等人笑起來,道:“正當如此。”

杏娘見楊安玄歸席,拿起瑤琴盤坐在正中,清冷的琴聲響起,開口唱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一曲歌罷,袁濤嘆道:“言辭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堪稱絕唱。安玄大才,讓人生嘆。”

陰敦有些出神,不知安玄寫此曲時想到何人,若是妹子得知此曲,肯定又要流淚了。

杏娘笑語道:“《相思》曲從京口傳來,奴專程前去淑蘭院偷師,到了淑蘭院中才發現座中半數都是京中妓樓派去琴師。”

杏眼脈脈地看了一眼楊安玄,又道:“杏娘聽苗蘭小娘子說,她的曲藝得公子指點。今日有緣,杏娘能遇到公子,萬望公子能指點杏娘一二。”

將琴放在身旁,杏娘深深地埋下臻首,拜伏不起。

楊安玄對杏孃的態度還算滿意,若是杏娘開口求懇新曲他必然拒絕,倒不是因為新曲重金難求,而是因此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杏娘只是求他指點,又有先前的那席話,楊安玄欣然道:“相逢是緣,愚便說上兩句。”

杏娘驚喜地直起身,她只是抱著一絲希冀,沒想到楊公子真的肯指點她。

美夢成真,激動的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下,杏娘哽咽地再拜道:“多謝,多謝公子。”

陰敦知道,當初怡秋樓的月華娘子便是憑藉楊安玄的那曲《送別》在妓樓中豔名高幟,可惜初見安玄便冒然開口求曲,惡了安玄,後來掌摑苗蘭更是惹怒了楊安玄。

楊安玄藉機與虞宣鬥曲,捧紅了苗蘭小娘子,也創出了新曲大家的名頭。自己因此事也看清月華的為人,再也沒有去過怡秋樓。

杏娘能得他指點幾句,將來在唱腔上定然與眾不同,若是宣揚出去得安玄親自指點,定然與旁人不同。

看杏娘身上的衣著陳舊,想來在秦淮河上並不如意,得安玄相幫後定能脫穎而出。

想到這裡,陰敦欣然舉杯,笑道:“杏娘子,機緣難得,好自珍惜。”

楊安玄聽著杏孃的彈唱,隨口指點著,這首《相思》的發音越發柔美纏綿。

等杏娘學過後再彈唱一遍,比起初唱婉轉動聽了許多,杏娘喜不自勝,再度拜謝。

楊安玄見杏娘恭順異常,索性好人做到底,開口道:“此曲還有一詞,索性贈與你,你記好了。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勸君休採擷,此物最相思。”

袁濤笑道:“這《相思》,春秋不同啊。”

《相思》曲在建康妓樓間唱響,秦淮河一艘畫坊上的伎娘卻唱出另一番詞曲,同樣打動人心,惹得王孫公子紛紛專程登船,傾聽兩季相思。

杏孃的命運,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