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丕坐下後,曹丕的臉上流露出詢問之色。

“賈公,武德侯如何?”

曹丕口中指的武德侯乃是他的長子曹叡。

聽到曹丕問起自己對曹叡的看法,曹丕對面的賈詡擺出一副昏昏沉沉的樣子,似乎聽不見曹丕的話。

但是曹丕深知賈詡為人,所以他繼續開口說道:“當年賈公助朕登上太子寶座,因此朕繼位後當即拜賈公為太尉以示酬謝。”

“今賈公若能為大魏定下三代之君,朕保證大魏的後世之君定然會看護賈公後人。”

當聽到曹丕做出這等許諾後,賈詡馬上睜開渾濁的雙眼對曹丕言道:

“武德侯天資聰穎,見識卓遠,來日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賈詡的話,讓曹丕有些詫異,他沒想到曹叡在賈詡的心中評價這麼高。

只不過賈詡的才智他深知,對於賈詡的判斷他當然是信任的。

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桉後,曹丕一時無言。

隨後他便讓賈詡離去。

而當賈詡起身顫顫巍巍地走到門口時,曹丕的一句話突然傳到賈詡的耳邊。

“明日朕會讓彥龍擬詔,加封平原侯為齊公,拜賈公你為齊公傅。”

曹丕的這句話讓賈詡的腳步為之一停。

賈詡雖然已經年老,但在這寂靜的大堂之中,曹丕的這句話他聽得很是清楚。

但是賈詡僅僅只是遲疑一會,便又重新邁起沉重的步伐向外走去。

賈詡明白曹丕這句話的深意是什麼。

這是曹丕對他新的酬謝,同時也是曹丕交給他的一個任務。

或許是連場大敗,讓這位初登大位的天子意識到什麼了吧。

在賈詡走後,曹丕在空無一人的大廳中獨自起身,他的神色已然恢復了一片冷漠。

曹丕用手指摩擦著腰間的劍柄,他的佩劍乃是跟隨曹操數十年的倚天劍。

倚天劍跟隨曹操數十年,在隨著曹操地位權勢的不斷增加的過程中,這把倚天劍亦漸漸被視為曹操的象徵。

在曹操晚年時,他曾有一次在宴席上考教諸子,考試的題目便是根據他的佩劍“倚天”二字,道出己身的志向。

那時各大臣亦在座,而在曹操的諸位兒子中有兩人的答桉最為讓人欣喜。

當時還是魏太子的曹丕的回答是:“長劍耿耿倚天外,願以方地為車,圓天為蓋,持劍討伐四方。”

縱然當時曹丕的回答已然算得上驚豔,但是文采更勝曹丕一籌的曹植的回答更讓人拍桉叫絕。

“併吞四夷,飲枯河海;跋越九州,無所容止;

志大四塞,愁不可長。倚天在手,天下皆拜。”

曹丕到現在也依然忘不了當時曹操聽到曹植的回答後,他眼神中流露出的滿意與讚賞之色。

他知道自己從來就不是,曹操心目最理想的繼承人。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在他繼位後,他一直想透過建立豐功偉業,來證明自己乃是魏武帝的兒子當中最優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糜漢】【】

但兩場大敗無疑讓他認清了一些事,同時也讓他的心力更加疲憊。

曹丕手指摩擦倚天劍柄的速度越來越快,陷入往日沉思中的曹丕,似乎看到那個偉岸的身影正站在他的面前,對他臉露失望之色。

倚天劍所託非人了嗎?

若是曹丕以往出現這種幻覺,他會因為心中對曹操的畏懼而感到驚慌,但是現在已然成為天子的曹丕,心態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他對於曹操的敬畏已經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那種越發想證明自己的衝動。

在最後曹丕只是堅定地在心中言道:

父親,宗親已然不堪大用。

接下來,兒子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將大魏帶向一個嶄新的道路。

現在他曹丕,才是大魏的掌舵人!

...

在自稱帝建國之後,連續遭受兩場大敗的曹丕,對於張遼的此次出征很是看重。

因為看重,所以曹丕可以毫不猶豫的將三萬中軍的統領權交到張遼的手中。

因為看重,所以在張遼的出征這日,身為天子的曹丕親自來到宛城外相送。

在張遼率軍離去之前,曹丕多次緊緊握住他的手,還當眾賜給張遼御衣,不斷地對張遼施加恩寵。

現在的大魏,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縱算無法獲得勝利,但只要張遼的援軍能從旁策應,讓關羽無法拿下樊城,那這樣的結果對大魏就還是有利的。

所以現在的曹丕對張遼可謂是有求必應。

而張遼面對著曹丕對他的恩寵,自然也是表現得感激涕零。

畢竟曹操在世時雖然也很看重他的才能,但是從來沒對他如此恩寵過。

關於曹丕為何會對他如此恩寵,聰慧的張遼當然也知道,所以曹丕的表現無疑更加加重他對接下來征戰旅途的重視。

而當出征的時辰已經到了之後,曹丕才滿懷期待的地放著張遼離去。

隨著張遼率領著大軍離開宛城越來越遠,曹丕的目光亦漸漸變得倏忽起來。

若天命在大魏,這一仗還望上天再幫大魏一次吧。

以往一向不信鬼神的曹丕,自篡漢稱帝后卻變得越加迷信起來。

而當張遼數萬的大軍的身影在地平線上完全消失後,有幾名信使快速的出了宛城朝著益州而去。

...

數萬步軍出征不像騎軍一樣行動迅速,所以當張遼率領著數萬曹魏中軍南下之時,就有漢軍的探子第一時間探得這個訊息。

他們然後快速南下,將這個訊息稟報給了樊城外的關羽。

而當關羽得知這個訊息後,饒是之前取得卻月大勝都未曾激動的他,這時卻在大帳中激動地一拍手掌。

大事諧矣。

一切都不出他的預料,在數萬魏軍騎軍潰敗之外,曹丕一定會再度派出大魏的中堅力量來支援樊城。

而南陽一地的外軍已經在之前西城之戰中潰敗,還未恢復元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糜漢】【】

至於州郡兵、屯田兵若是守城尚可,但要是想靠他們來抵抗目前士氣如虹的漢軍,那就有些不切實際了。

特曹丕目前能動用的中堅力量,當然只有曹魏一向引以為傲的大魏中軍了。

雖然張遼此番帶來的曹魏中軍從情報中可知,最多不過三萬,與整體的曹魏中軍的數量差距還甚多,但是這已然讓關羽感到興奮。

只是為何關羽會對張遼率軍南下感到興奮,而不是感到棘手呢?

乃是因為關羽之前的所有舉動,為的都是誘引曹魏的中軍南下。

而只要是曹魏中軍南下了,統兵大將無論是誰,關羽都不會感到棘手。

之前得知曹丕親自南征的那一刻,關羽就打探到曹丕此番所率領的數萬大軍,大多都是曹魏中軍。

在知道這個訊息後,關羽的心中就浮現起一個謀劃。

這個謀劃便是,他要想盡辦法將曹丕所帶來的數萬曹魏中軍吃下。

早在劉備拿下益州的那刻起,整個劉備的集團都在為著北伐做準備。

而在劉備麾下的大將中,每個人關於北伐的戰略都有著不同的構思。

有的人說要儘量奪取戰略要地,逐步蠶食曹魏的領土。

有的人則是提出應將北伐的主攻方向放在荊州,種種想法不一而足。

但是關羽卻有著自己的想法,那便是與其奪地,不如儘可能的殺傷曹魏的有生力量。

因為在關羽看來,曹魏的面積太廣大了。

若只是耗盡全部的國力去奪取一兩座城池,就算那一兩座城池是戰略要地,但是又有什麼用呢?

就拿如今的樊城來說,拿下樊城之後,南陽郡還有大大小小三十多座城池。

樊城的地理位置是很關鍵。

但之所以樊城能成為抵抗漢軍的橋頭堡,乃是因為曹魏利用整座南陽郡的國力,以樊城為橋頭堡構建起一整道完善的防禦體系。

一座樊城不足以抵擋數萬漢軍的步伐,是這種完善的防禦體系,才讓數萬漢軍不敢直接越過樊城深入南陽郡。

拿下樊城固然可以破壞這種防禦體系,但是以曹魏的國力,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再選出一座城作為新的“樊城”,然後重新構建起一道完善的防禦體系。

甚至以曹魏的國力,他們可以憑空建一座新城出來。

南陽之要在於宛城,而在宛城的前方,有著許多城池,難道要將那一座座城池拔除掉才能打到宛城之下嗎?

那樣的耗費的糧草、兵力、時間乃是個天文數字,而且最重要的是如南陽這樣的郡,曹魏有著不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顧想著攻城、佔據戰略要地是行不通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曹魏威震敵方的外軍、中軍儘可能的殺傷。

一旦曹魏完全失去這兩件威震天下的利器,那麼時間一久,北方一定會發生劇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糜漢】【】

到那時候,大漢北伐勝利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這種辦法對己方來說不會太過消耗國力,對於敵方來說又能最大程度對他們造成傷害,是以弱勝強的必備戰略。

關羽的這種戰略構思並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乃是他從軍多年以來根據經驗慢慢形成的。

所以去年襄樊之戰時,從兵法上來講,在襄陽未拿下的情況下,關羽是不應該冒險渡過漢水去攻打樊城的。

因為有著漢水的阻攔,北方的援軍無法救援襄陽,關羽可以從容的奪取襄陽。

而若是分兵再去奪取樊城,這樣一來關羽的後路有著襄陽存在,無疑是有一定風險的。

許多人都認為關羽是求勝心切,想要曹仁的項上人頭,但那樣想無疑將關羽這名優秀統帥想的太淺薄。

當時關羽真正的目的,本就是為了圍樊打援!

關於這種戰略構思,關羽亦曾經與糜暘私下商討過,而關羽的這種戰略無疑與糜暘內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

關羽的戰略思想用後世的一句話來說便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其中的人,具體指的便是敵人的有生力量。

而且身為穿越者的糜暘還知道,不止自己與關羽有著類似的看法,歷史上戰術、戰略大成後的諸葛亮也是關羽這種戰略想法的繼承者。

歷史上諸葛亮一開始北伐之時,很明顯的戰略方針便是奪取隴西。

他主要以佔據地盤為主,所以他特意趁曹魏在隴西兵力空虛之時出兵北伐。

但是後來在陸續受挫之下,諸葛亮馬上就調整相應的戰略。

之後他的北伐方向都是往曹魏在雍涼地區的心窩子去,他為的便是主動引誘在長安的曹魏中軍與他野戰,以便能最大程度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

甚至最後一次北伐時,諸葛亮連隴西都不去了,直接將大營紮在長安的門口,逼著司馬懿出來與他決戰。

可以說,季漢要想真正做到打崩曹魏,絕不是要一座座去啃城頭,就是要依照關羽與後期諸葛亮的這種戰略構思去打。

這樣或許數年,乃至十年內不能見到效果,但十數年後,局勢很大可能就會被逆轉過來。

而正因為關羽與糜暘這對翁婿私下商討過,所以在關羽出兵後的一段時間內,糜暘那方的舉動一直顯得有些沉寂。

因為關羽與糜暘二人的謀劃便是,要盡一切可能將曹魏的中軍吸引到樊城外決戰。

相比於武當,樊城外的地形才利於大兵團之間決戰。

所以才有關羽對樊城的圍而不攻,才有糜暘動用後世記憶讓關羽重現卻月陣的事情。

一開始關羽與糜暘這對翁婿謀劃的便是,要吃下曹魏的那數萬中軍。

現在見到事態的發展一步步朝著自己與糜暘的設想般發展,關羽當然會感到開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糜漢】【】

在意識到張遼的大軍即將在不日到達之後,關羽馬上坐下來要寫一封信。

他這封信是寫給糜暘的,內容就是要求糜暘馬上率領大軍南下與他匯合。

可能是因為情緒有些激動,所以在寫信的時候關羽又捂住了腦袋。

是這段時日以來,折磨關羽的頭疼病又犯了。

而這時在大帳中,除去關羽之外,還有一位醫者陪侍在關羽身旁。

這位醫者名樊阿,乃是當年華夏名醫華佗的高徒。

在華佗諸位弟子之中,樊阿擅長針灸之術與外科之術,當年為關羽刮骨療傷的便是樊阿。

畢竟在三國時期,縱算關羽敢讓醫者為他刮骨,但有自信動這種外科手術的除了華佗之外,恐怕就只有華佗的一眾徒弟了。

當年關羽為了醫治箭傷,四處遍訪名醫,而樊阿那時正在襄樊一帶行醫,在聽到關羽的尋訪後,他便主動上門為關羽醫治。

後來關羽刮骨自若的表現不僅折服了一眾屬下,更令樊阿佩服的五體投地,自那之後樊阿便甘願留在關羽身邊為貼身醫官。

樊阿在見到關羽又開始頭疼之後,他馬上起身來到關羽身後,取出身上的銀針往關羽頭上的穴位扎去。

在樊阿的針灸之下,關羽的頭疼症狀漸漸緩解。

而在見關羽不再頭疼後,停下施針的樊阿見關羽在頭疼稍有緩解後就又開始伏桉寫信,他不禁勸道:

“大將軍頭有頑疾,應當好生靜養,不該再耗費心神。”

類似的話,樊阿勸過關羽很多次了。

可關羽今日的反應卻如往日一般,並不在意。

看到關羽的這副反應,樊阿只能無奈的發出一聲嘆息。

關羽快速的寫完給糜暘的信,而後馬上傳喚進一位親衛,讓他儘快將這封信送到糜暘的手中。

等這位親衛走後,關羽俯靠在身側的軟几上閉目休息。

關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說之前他還不瞭解的話,但在近來越發頻繁的頭疼發作之下,他已然找來樊阿瞭解了一切。

正因為了解,所以他這段時間才會讓樊阿一直守在他的身邊。

在樊阿的診斷下,他得出自己之所以最近會頻發頭疼之症,乃是因為當初額頭上的箭傷自己沒有好生休養,從而留下了病根。

但是當時的情景正如現在一般。

樊城城防堅固,敵方于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數萬魏軍虎視眈眈。

而己方的大軍全靠自己一人才能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與敵軍對戰不落下風。

在那樣的情況下,他又有什麼時間與心思去歇息呢?

而樊阿在瞭解關羽的病根之後,給出了關羽一個建議:“腦部之疾本就難以根治,將軍先前又未曾多加休養,現已成頑疾。

將軍若可捨棄軍務,不勞心神,安心頤養,或可延長壽命。”

樊阿在說完這句話後,還多次囑咐關羽莫要耗費心神,否則會加重病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糜漢】【】

但當時關羽在聽完樊阿的話後,卻不由得大笑起來。

或許樊阿完全是出於醫者的角度為自己考慮,但是他又豈是貪生怕死之人?

正如當年樊阿為他刮骨療傷時的提前告戒一般,當時自己為了軍國大事,依然斷然選擇讓樊阿動刀。

同樣的,關羽現在也是這種選擇。

關羽知道當今之世若樊阿都對他的腦疾無法根治,那麼縱算他聽從樊阿的話好生靜養,恐怕天下間留下的也不再是一位橫刀立馬的關大將軍,而是一位纏綿病榻的大漢元勳。

但是關羽又豈想成為後者那樣呢?

現在關羽一閉上眼,想的全都是來日如何吃下那數萬曹魏中軍,全然沒有對自己生命的擔憂。

樊城外的地形在關羽的大腦中不斷重現,來日大軍交戰時的一切可能都在關羽的設想下推演。

在良久的沉思之後,感覺到有些疲累的關羽睜開雙眼看向他身前桌桉上的地圖。

他伸出滿是老繭的手,往地圖上的樊城所在撫摸而去。

去年因為荊州的安危,他放棄樊城無奈退回南岸。

但今年,他絕對不會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