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
章節報錯
去年在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到達樊城後,面對著關羽依照漢水組建的防禦體系,他遲遲不能破防。
後來曹操大將張遼想出一個辦法,可以讓曹魏大軍渡過漢水。
那個辦法便是利用騎軍的高機動性,在冬季漢水下游水量稀少之時,四處尋找河道乾枯之處渡過漢水。
雖然當時因為趙雲率領的白毦兵的阻擋,讓張遼的謀劃沒有成功。
但是當時明眼人都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張遼的謀劃完全是可行的。
因為漢水太過綿長,沒有任何一支軍團可以在漢水每處都派下重兵把守。
而綿長又水量瀕臨枯竭的漢水下游,對於高機動性的騎兵來說,卻是天生適合發揮他們長處的場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當天時轉變時,本來被關羽大軍視為生命防線的漢水,亦有可能成為奪去漢軍性命的幫兇。
當初張遼的那場突擊戰,關羽亦是親身經歷者。
所以他在知道萬餘魏軍騎軍前往下游時,他第一時間就猜測出那萬餘騎軍的目的。
現在已經十月,還有最多兩個月,漢水的流量就會大幅度減少。
而在這兩個月中,縱使關羽手中有著數萬大軍,但是要想拿下樊城還是很有困難的。
關羽在猜出那萬餘騎軍的目的之後,還順便推斷出他們下一步想要做什麼。
現在的局勢與當初不同,現在在那萬餘騎軍的背後,並沒有數萬魏軍步軍。
所以那萬餘魏軍騎軍想要渡過漢水,肯定不是為了幫身後的魏軍步軍開路,更不是為了攻打襄陽城。
騎軍最大的效用,永遠是在野外。
在連續排除這兩個可能之後,萬餘騎軍真正的目的不言而喻。
那便是要利用騎軍的野戰能力,來斷絕漢軍的糧道。
襄陽雖然就在漢水南岸,但是襄陽離漢水還是有一段距離的。
那段距離,便是襄陽城中將糧草押運往港口的糧道。
甚至因為剛剛結束秋收就馬上發動北伐,所以荊州各縣的糧草,還在不斷運往襄陽的路上。
漢水之後,便是大量廣闊的平原。
一旦被這萬餘騎軍渡過漢水進入漢軍的背後,押運糧草的大多是沒有多少戰力的輔兵或者民夫。
他們是無法阻擋魏軍鐵騎的衝鋒的,那漢軍的糧道就很危險了。
糧道不穩,先別說糧草是否安全,對軍心士氣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但是在意識到這點後,關羽卻並沒有慌亂。
不得不說自他起兵之日起,魏軍的一切佈置都很是妥當。
避而不戰,分兵據守,這讓關羽的大軍無法如當年一般將樊城包圍起來後,直接朝著南陽腹地進發。
而提早預判出漢軍的行動,從而及時派出萬餘騎軍到達樊城支援。
當這萬餘騎軍到達樊城後,也並沒有因為漢軍所營建的壁壘而感到束手無策,反而想著故技重施從下游尋找突破口。
魏軍的種種佈置,可謂是條理分明,層層相扣。
這才是大魏應該有的表現。
曹魏視大漢為頭號大敵,同樣的大漢亦視曹魏為生死大敵。
曹魏能被大漢視作大敵,那麼他們所倚靠的當然不僅僅是強大的國力,還有著傲視當世的人才儲備。
如今曹魏的這番表現,才算符合他們的真實水準。
或許之前曹魏因為自身強大的國力,對於劉備與孫權有著輕視之心。
這很正常在唐宋以前,任何勢力能夠完全佔據北方,都有著傲世天下的底氣。
但這
種輕視之心,看來因為曹仁的死,已經開始漸漸消失。
西城一戰,打醒了曹魏上下的人。
能被冠以「漢」稱號的勢力,永遠都值得他們正視。
當曹魏開始正視敵手的時候,那麼才是他們這個勢力慢慢體現恐怖的時候。
人才、糧草、兵力,曹魏從來都不缺。
但是關羽又豈是易於之輩?
既然曹魏方面的人才會根據時勢,不斷做出恰當的應對,那麼關羽既然也會相對的做出反制。
他所吩咐馬良做的事便是他的反制措施。
關羽讓馬良釋放出漢軍要修堰的訊息,便是為了迷惑在下游的萬餘魏軍騎軍。
堰是指修築在內河上的,既能蓄水又能排水的水利工程。
當初水淹七軍之時,關於關羽如何做到這點有著多種猜測。
有不少人都認為當時關羽是很早就透過謀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堰壩特意蓄水,然後進行了決堤水攻。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那年正好遇上了難得一見的大雨導致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水災。
在那種情況下善於利用天時的關羽,趁機開始修築堰壩,將本就要四處蔓延的洪水,引導到于禁等人的駐地。
這才使得於禁等人被洪水困住,他再趁機乘船而攻,最後才導致于禁等人無奈投降。
在當初關羽的確有命人修築堰壩,但是在天災面前,關羽修建的堰壩只是起到引導攻敵的作用。
本來是一位名將善於利用天時地利取得的一場優秀戰例,卻被許多人謠傳為一開始就是關羽刻意為之。
這其實是北方的一些人抹黑關羽的手段。
因為當年那場大水亦傷害了許多民人,所以不忿關羽取得這場大勝的北方官員,便將這場自然災害全都栽贓到關羽的頭上。
這種謠言在北方流傳甚廣,幾乎已經被當成真相。
但也幸虧是那些人的謠傳,令關羽今日有了反制萬餘魏軍騎軍的手段。
因為在謠傳中,那些誹謗關羽的人,無疑誇大了堰壩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別怪關羽將計就計了。
現在可不是張遼那時候,現在漢水北岸可是有著漢軍在!
馬良在聽完關羽的吩咐後,他也明白了關羽的深意,所以他便要退下將關羽的命令傳達。
在馬良退下之前,他無意間瞥到了關羽桌桉上的那張圖畫。
他看到那張圖畫上,畫著的東西很是奇怪,像是一種陣法,但仔細看,卻又不太像。
這讓馬良的腦海中浮現疑惑。
大將軍這幾日一直在研究的,便是這個東西嗎?
怎麼飽讀兵書的他,從來都沒有見過。
但是雖然馬良的腦海中有著疑問,但他的身體卻一點都不遲疑,已經走到了大帳門口。
但就在馬良即將走出大帳的那刻,他的身邊又響起了關羽似在刻意壓制的咳嗽聲。
這咳嗽聲讓馬良腦中的疑惑之色頓時消散不見,剩下的只有擔憂之情,及對未來的一絲不安。
所以在回到自己的主帳後,馬良先召來荊州的一眾僚屬吩咐完關羽下達的任務,然後他便又召來一位族人。
馬良快速的在桌桉上寫好一封密信,讓這位心腹趕快乘船往上前往武當。
在這位心腹離去之後,馬良用擔憂的神色看著心腹離去的背影,他心中暗暗想道:
希望一切都是他杞人憂天吧!
...
而等馬良離去後,方才止住咳嗽的關羽繼續開始研究起桌桉上的那張圖畫。
看
著上面不斷被他改造的大陣,關羽的臉上漸漸浮現喜色。
在關羽的腦海中,已經出現了一幕兩軍大戰的場景。
隨後關羽將目光,放在漢水港口與漢軍大營的那段距離上。
他的眼神慢慢變冷。
見招拆招,從而引導敵人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進展,這是專屬於他的作戰藝術。
對騎軍的作戰方式的熟悉程度,關羽不下於當世任何一位大將。
但是為了儘量做到萬無一失,關羽又馬上沉浸在思緒中開始推演起來日的大戰起來。
身負國命,豈敢一刻鬆懈乎?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隨著他心神的不斷耗費,他臉上的神色愈發蒼白。
...
關羽給馬良下達的命令是:「放出訊息,再度修堰。」
放出訊息給誰?當然是給在下游正準備摩拳擦掌渡河的那萬餘魏軍騎軍。
從這個命令可知,關羽的真正目的肯定不是為了修堰,而是為了迷惑魏軍。
但是要想迷惑到那萬餘魏軍騎軍,那麼一些必備的舉動還是要做的。
畢竟馬良不可能直接派人告訴那萬餘魏軍騎軍,他們接下來要開始修堰壩了。
身為荊州刺史的馬良的命令很快傳遞到漢水南岸的襄陽城中,很快的在漢水南岸,大量的民夫開始集結。
甚至於在漢水北岸,眾多輔兵亦在荊州刺史眾屬吏的召集下,開始朝著漢水的某處上游而去。
而當大量的人、物資開始朝著漢水上游某處聚集之時,這個訊息很快就被萬餘魏軍騎軍的探子所探得。
雖然魏軍騎軍很快就到達漢水下游,但因為現在漢水下游的水量還頗為湍急,所以他們只能等待著時機到來。
在這段時間中,曹泰派出不少探子打探漢軍的舉動。
結果不打探還好,一打探之下漢軍的最新舉動嚇了曹泰一跳。
漢軍竟然要在上游修建堰壩!
在這時候漢軍修建堰壩的目的不言而喻,乃是為了蓄水。
那麼漢軍蓄水是為什麼呢?
在得知這個訊息後,曹泰馬上又召來司馬懿與蔣濟二位智囊。
而司馬懿與蔣濟在知道漢軍的最新舉措後,臉上都浮現出沉重之色。
因為在北地盛傳的謠言,目前在所有曹魏大臣的心中,關羽意欲修建堰壩的舉動讓人很難不與水攻聯絡起來。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司馬懿與蔣濟的猜測之下,關羽目前修建堰壩並不是為了樊城,而是為了在下游想要渡過漢水的他們。
現在已經十月,雨季已然過去。
再加上修建堰壩雖然是南方人的拿手好戲,但畢竟是一件耗時日久的事。
等漢軍的堰壩修好之後,漢水的水量早就已經縮減,對樊城已經造不成威脅了。
所以關羽現在修建堰壩,為的肯定是下游的他們。
在漢水的枯水季節,或許上萬騎軍要想趁機渡過漢水不難。
但是他們渡過漢水是深入敵境,同時是很冒險的一件事。
一旦在他們正在渡過漢水河道的時候,上游的漢軍突然毀壞堰壩,放出積蓄許久的漢水。
那麼縱使這上萬騎軍不在渡過漢水的時候全部葬身水底,上萬騎軍在看到後路斷絕的情況下,軍心肯定也會潰散。
軍心潰散的沒有後路的上萬騎軍,就算勉強渡過河,又有何用?
萬一那時候關羽抽出部分大軍渡河反攻這上萬騎軍,到時候他們這上萬騎軍就危險了。
濰水之戰時,兵仙韓信不就是用過類似的招數嗎?
因為水淹七軍的慘痛教訓就在不久前,所以當司馬懿與蔣濟意識到這點後,他們都將心中的猜測告知給曹泰。
而當曹泰知道關羽的真正目的後,他的神色就不如司馬懿與蔣濟那般澹定了。
水淹七軍時,跟隨在曹仁身邊的他,可是親眼見識過那遍地的大水。
相比於火,對於身為北方人士的曹泰來說,水才是讓他更為畏懼的東西。
所以曹泰在關羽水攻的威脅下,馬上打消了要來日渡過漢水的打算。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那時候張遼敢率領數千虎豹騎往對岸衝去,乃是因為在北岸有著十萬魏軍守護他的後背。
但現在曹泰卻沒有那麼強力的後盾,再加上關羽修建堰壩的威脅之下,他當然不敢輕舉妄動了。
現在天下間的人誰不知道,糜暘善火,關羽善水?
這對翁婿可謂是把水火這兩種自然核彈,玩的明明白白的。
可以說關羽的這個舉措,完全打在了缺少戰船的魏軍的七寸上。
只是雖然打消了尋機渡河襲擾漢水南岸的打算,但是曹泰還是覺得有些不甘心。
上萬騎軍來到樊城外,總不能如當初在武當城外一般,最後只是遊蕩的命吧。
看見曹泰臉上的不甘心,蔣濟為他出了一計:
「既不能渡河襲擾賊軍糧道,何不沿河襲擾呢?」
聽到蔣濟此計,曹泰眼睛一亮。
是呀,樊城雖然靠近漢水,但不是直接如武當一般直接建在漢水邊。
漢水上最近的港口,距離漢軍大營足有十數里之遙。
而這十數里的距離,便是漢軍在北岸的運糧通道。
他完全可以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派軍在漢水沿岸不斷巡視,一旦看到岸上漢軍的糧隊,就可以襲擾甚至燒燬之。
這種辦法或許不如直接渡過漢水來得見效快,但長此以往下去,漢軍肯定也是會受不了的。
曹泰覺得此計甚好,於是便聽從了蔣濟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