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往,兵部都是由他們曹府奸黨掌握,軍械庫就是他們的備用倉庫,賬目上做得天衣無縫,流向根本就無從查詢起。

元智點了點頭,忽地笑了起來,沉聲道:

“算了,別再白費力氣了,這事就算是個教訓,以後我等要加強安防,敵人太強大了,要是條件允許,他們會把八牛弩,車弩這些重武器,從武庫中移出來使用。”

“暗衛這邊要加大力度,爭取查獲奸黨集團在京城的秘密武庫,現在兵部已在我們手上,如果說他們以往可以有合法身份,往後,就不可能了,以孤的猜測,他們肯定要重新設立一個秘密武庫。”

“屆時請兵部開展清查京城以及周邊的武庫,打草驚蛇,讓他們自己暴露目標,暗衛順藤摸瓜,爭取將他們一網打盡,消除隱患。”

“殿下英明,奴婢明白了,一定不折不扣地遵旨執行。”

“嗯,沒什麼事,大家都散了吧!高進,將那些犧牲的千牛侍衛,通知家屬,遺體妥善安葬,進忠烈祠立碑位,發放雙倍撫卹金。”

“遵旨。”

眾人拱手作揖,目送太子爺離開殿堂。

……

太子浴房。

元智浸泡在浴盆熱水裡,頭枕在侍妾鸞鳳雙膝上,閉目養神。

浴房裡,服侍太子洗浴的,仍然是鸞鳳和小翠。

上次,鸞鳳和小翠都先後被太子臨幸,身份驟然不同了。

兩人都晉升為侍妾,並且都有東宮內侍總管高進登記,報皇家宗人府報備。

太子不同於普通王爺,他臨幸的女人,必須本人申報內侍總管,再由宗人府調查才確定其身份,萬一懷上了,那就是太子的子女。

倘若是王子,說不定是將來的親王,或皇位繼承人,必須保證皇家正統血脈。

鸞鳳和小翠雖為侍妾,但仍堅守女官職責,尤其是沐浴這等事上,她們願意親自服侍。

一來是增加跟太子爺之間的感情,以求將來能再往上升,求個美人,嬪妃這樣的名分。

二來當然是防止其實宮娥,乘虛而入爭寵。

後宮競爭,同樣是激烈而殘酷。

……

從太子爺在八月初一朝集之後,整個朝廷上下,京兆尹府,各豪門望族等都動員了起來。才三日,京城外方圓數十里,都建起了粥廠,粥棚等數百個。

那些粥廠規模大,裡面至少十幾口大鍋熬粥,每天可解決數千災民。

成立京師賑災濟民總指揮使衙門,總領賑災軍政事務,負責京師郊區,郡縣的治安,賑災物資發放,粥廠和災民生活區建設等。

這個賑災總指揮使,當然由大司馬郭威兼任。

皇室派出以晉王為首的慰問團,親臨災區安撫民心,曹其昌,楊度等為晉王出謀劃策,組織各衙門聯動,效力之高,讓元智矚目。

這是東宮和內閣第一次,步調一致的聯合行動。

十幾萬災民湧入,京師壓力確實大。

不過,隨著粥廠和災民安置區的不斷增加,民憤民怨逐漸平息下來。

除了官辦粥廠,東宮詹事府張貼布告,動員高門豪族,巨賈富戶同時,捐錢捐物捐糧,或在城外設立粥廠。

除了興建賑災粥廠,災民安置區,安保也是一大問題。

郭威這邊及時抓捕了幾十個,煽風點火的極端分子,居心叵測人物,解決了暴亂的危險因子。

內閣下令,由京兆君府下設養濟院,負責收容災民,養濟孤貧殘疾無依者。

又設立一塚,掩埋遺屍骨骸。初期,饑民雲集京城之下,由於得不到賑濟,餓死者眾多。

以往埋一屍體,需要費錢數十文銅鈿。

饑民死亡人數太多,京兆尹府下屬各衙門哪裡埋得過來,屍體只是扔到河中,荒野上,任憑狗及烏鴉、蒼鷹撕咬。

不過這容易產生疫病。

為此,太子嚴令郭威,讓禁軍派出若干小分隊,到各河道,荒山野嶺裡巡邏,境內有病死餓死的災民屍體,集體挖坑掩埋。

各大小河道上的屍體,必須全部撈出來深埋,一具不能落下。

這不光是出於人道考慮,河道水源被汙染了,那就是大面積的瘟疫。

這可不得了。

古代,歷年瘟疫蔓延,對朝政和百姓危害極大,比洪澇災害還嚴重。

天災之後,往往就是瘟疫。

兩世為人的元智,這點很清楚,他要防範於未然,嚴命郭威重視這項事宜。

內閣要求,架鍋施粥,所熬的粥要達到“插上筷子不倒,解開布包不散”的標準。

這樣的粥,就算餓倒在地的饑民,用米湯灌之,再用稀粥接續與食,十者可救五六,接近餓倒的饑民,可以全救。

同時,粥廠規模在擴大,一個大型粥廠,可容三千人同時吃粥。

先前到京城下的饑民,已是菜色漸有生氣,後者到的饑民,也可以活命。

一時間,饑民都對朝廷感恩戴德,也避免了這些饑民淪為流寇,禍害百姓。

郭威從八月初一接太子令旨,要前往城郊平定暴亂,同時,設立京師賑災濟民指揮使衙門,忙得不可開交。

他必須長時間待在城外災區。

但他沒有忘了響應太子的賑災號召,讓長子郭瑞返回家中,動員郭氏家眷都出來設粥廠賑災。

郭瑞返回定國公府,跟母親林氏,自己的正妻田氏,還有三妹秀娘等族親,通報父親之命。

“作孽啊,聽說此次豫淮洪澇,加之陝甘乾旱,餓死百姓無數,聽說渾河邊上,到處是積屍,丟棄水中,真是太慘了。”

主婦林氏聽聞之後,道:

“聽聞今日又有多達數萬人饑民來到,城外已有近二十萬的饑民,京師這邊救濟得過來嗎?”

郭瑞嘆道:“父親那邊都在竭盡全力,努力將局面控制住,主要是粥廠粥棚要快速,人手不足,只能盡力而為!”

郭秀娘道:“大哥,賑濟災民是一大善舉,秀娘響應朝廷詔令和爹爹囑咐,我便組織郭氏女眷,以及其他官家府中姐妹們,自行出資,建一個最大規模的粥廠。”

林氏道:“對,秀兒說得對,咱定國府這次的積極響應,一是為了監國太子,二是為了你們父子復出,咱們的粥廠,就叫郭氏賑災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