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10印大鐵鍋
章節報錯
“這可不是我們這裡供應的!”劉秀梅有意把女兒的功勞宣揚一下,她繼續道:
“這還是來來那邊同事有糧店的關係,也知道訊息更快,攢了一個月,搶了好幾次才得到這麼一點。”
“我是準備寄回去給我孃家……他們那地方,這麼好的麵粉見都難得見。”
朱家婆媳倆聽得這話,心有慼慼焉的直點頭。
現在哪裡糧食都緊張,富強粉之所以白,大家都知道是精細加工,去除了麥麩的。
所以不要說農村了,就是城市都難得一見。
唯有一些特殊供應的渠道,才算是比較常見。
可做為普通小市民的他們,能夠聽聽已經是難得了。
猶豫了很久,朱大嫂才開了口:“秀梅啊,我看你這袋子裡的麵粉也不少……能不能先左我一些?”
“我家明天第一次招待新女婿,想要多點面子。”
這個要求,都讓劉秀梅不知道怎麼拒絕了,她想了想才道:“那你準備包包子……還是蒸餃子?”
一斤麵粉包包子能有30個左右,做餃子得有60-70個。
但只吃餃子到飽,可能這60-70個也不見得夠造!
包子恰恰相反!
一次造個十個大白麵包子,估計這輩子都別想再進這個門了。
當然,這個包子餃子的大小,都是外面國營飯店的那種小個小個的,大個的肯定沒這麼多面粉來做,就完全不用考慮了。
朱大嫂暗自觀察著劉秀梅的臉色,看她那實在不情不願的樣子,才剛準備開口,朱奶奶卻搶先開口了:
“秀梅啊,你說來來這孩子才進鞋廠去多久,怎麼就這麼能幹呢?”
這話倒是真搔到了劉秀梅的癢處,她滿心疼愛的看向兩個女兒,她家這兩孩子啊……真的又聰明又懂事。
看到劉秀梅這反應,朱奶奶隱隱的有了幾分笑意,但她還是長嘆一聲,接著說:
“唉,這女孩的命啊,就像蒲公英,真是風吹在哪裡,就在哪裡落地生根了。”
“做父母的,總是這也憂,那也憂!”
“但女孩這一輩子,能在父母面前長多久?我們這些做父母長輩的,能為她們做的……真的實在是太有限了。”
劉秀梅聽的直點頭,她最近也正為大女兒的婚事操心呢!
可這孩子,她自己反倒不上心!
“看看秀梅你,嫁這麼遠……你們操心父母,父母也操心著你。對了……秀梅這是準備多久給老家寄包裹呢?”朱奶奶話一轉,又轉回了正題。
劉秀梅此時也反應過來了,她又是好笑,又是無奈。
但朱奶奶剛才說的話確實說到她心裡去了,想了想,她道:“這倒是不急……一般我是等滿河跟家裡寄了信過來,我再跟回信一起寄出去的。”
劉秀梅幾乎每月都能收到一封信,每年孃家都會拉著滿滿的板車,來兩三次的事情,從福家搬入這個大雜院就一直持續著。
即使很多時候,那滿滿一板車的東西,在很多人眼中,並不一定能都算什麼!
畢竟,劉家能夠拿出來的,更多是像春天的各種野菜、春筍,夏天的槐花、瓜果,秋天的蘑菇、糧食、柴火,冬天能放的白菜、蘿蔔、萵筍、蒜苗等。
但對於生活在什麼都要票、什麼都要錢的普通城市居民來說,卻也已經十分難得了!
而且城裡有多少有農村親戚的,又有幾個能夠做到這種份上?
朱家婆媳因為這事思緒有瞬間的飄忽,但朱奶奶也沒有忘記她的目的,繼續道:“那秀梅,你看這樣好不好?”
“這袋麵粉,加上小米,還有這兩鵝蛋,我都用東西跟你換!”
說完,她即使是在房間裡,也靠近劉秀梅輕聲的道:“換口大鐵鍋給你!”
“我們算帳,多少都用東西來補……怎麼樣?”
“真的大鐵鍋?”劉秀梅不敢相信的瞪大了眼。
這鐵鍋有多難得……儘管這大鍊鋼的時代早過去了,可國家缺鋼鐵卻也是事實。
所以不要說農村,就是他們城裡,想弄口好鍋都不容易。
“那10印鍋有嗎?”劉秀梅又是期待又是忐忑的問著。
朱奶奶毫不猶豫的點頭,她本就準備讓人弄10印鍋來換。
畢竟劉家是農村人,家裡人口鐵定不少,肯定要十印這種直徑100公分,10口之家專用的大鍋最適合。
劉秀梅二話不說的立刻提起麵粉袋子,直接塞到了朱家婆媳手上。
大鐵鍋難買,但也偶爾可以買到。
就是必要的工業券,他們一家子上班的,10元一張,也能攢到不少。
但問題是……10印的這種大鐵鍋,不管城裡還是農村,基本上都不會在市場裡出現。
福運來估計,這種鍋應該是定向提供的,像他們廠裡的鍋爐房,可不只10印的啊!
10印大鐵鍋要10元,這還是不算工業券的情況下。
一袋5斤麵粉才1.5元,五斤小米1.25元,兩瓶罐頭1.2元,兩個鵝蛋……這個不好算價格,因為供銷社根本沒出現過。
按照雞蛋來算,一斤8-10個,一斤0.5元……那一個鵝蛋半斤左右,兩個一起也算0.5元!
帳一算下來,劉秀梅就頭疼的揉了揉額頭,這下子她欠了朱家足足5.85元啊!
而且她家明顯不缺這幾塊錢,就想著換東西!
福運來跟劉秀梅一起算了這筆帳,自然清楚這個金額,她想了想,道:“媽,我們廠裡說下個月就正常上下班了,我基本上一星期就能回來一次。”
“到時候我就可以多帶些東西回來了……就是她那邊東西種類不是很多。”
說起這個,簡直就是福運來心中的痛啊。
劉秀梅沒有直接答應,還是準備先跟家裡老頭子商量商量。
但顯然,這個時候她們不能再待家裡了。
現如今家裡也就剩下一瓶小罐頭,大瓶的已經決定自己留著了。
還有八個鵝蛋,再有人來,劉秀梅怕家底都給人帶走了。
於是,母女三人乾脆去廚房的去廚房,在外廊上乘涼的乘涼,收拾的收拾。
聞著福家又散發出來的肉香,看著福家的人也都在明顯不是方便說話的地方待著,反應太晚的幾家頗有些扼腕,估計這一次他們是錯過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