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崔杼弒其君!
章節報錯
琢磨了半天,姜祁也沒有搞明白這東西到底是有什麼用處。
嘗試著灌注炁,沒反應,灌注真氣也沒有反應。
滴血認主也試了試,結果跟滴在玻璃上一樣,直接滑落下來。
那怕是展開指玄法,看到的依舊是一塊玉佩,沒有任何的奇異之處。
要不是姜祁親眼看著這東西從龍脈飛出來,一定會認為這是一枚普通的羊脂白玉。
研究了半天沒有研究處結果,姜祁乾脆把這盤龍玉佩給重新塞回了十八子之中。
而一到無光的環境中,玉佩就開始發出瑩瑩的白光。
“算了,先當一個手電筒用著吧。”
姜祁知道,九州龍脈的饋贈不可能是簡單的東西,但現在他實在不知道這東西的用途。
看了一眼時間,已經是凌晨四點了,姜祁便草草的洗漱了一下,埋頭睡了過去。
雖然以他現在真氣玄炁同修的實力,以及對身軀的加持淬鍊,幾天幾夜不睡覺也屁事沒有,但睡眠,是人類最基礎的慾望之一。
食慾是為了維持生命,色慾是為了繁衍,而睡眠,則是為了模擬在母胎時那一生中最舒適的狀態。
一夜無話。
一直到日上三竿,姜祁才起床離開了賓館。
揹著包,打了個車。
“師傅,去紫金山明孝陵。”
姜祁報出地址,做戲也得做全套不是?
畢竟,姜祁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昨天閉館,又有安全域性的姐姐保證說今天會正常開放,肯定是要去一趟的。
至於在地宮之下的神秘地窟裡發生的事,姜祁怎麼可能知道?
“去不了。”
司機師傅沒有發動車子,回頭道:“小夥子沒看新聞吧?”
“明孝陵那邊好像是有什麼新發現,已經被封了,保守估計也得研究兩個月才開放。”
“是嗎?”
姜祁驚訝的眨眨眼。
司機師傅神秘兮兮的低聲道:“我跟你說,我們這些司機都在傳,是其中一個宮殿塌了,橫樑正正好好豎著砸下來,砸出來一個地宮,裡面都是給朱元璋陪葬的寶貝。”
“你說,官家和那些考古學家能不上心?聽說連飛機都派出來了!”
姜祁恍然大悟一般,神色可惜的說道:“那您還是送我去地鐵站吧。”
“好嘞。”
隨著司機師傅發動車子,姜祁抬手揉了揉眉心。
顯然,官家開始發力了,看來負責輿論的那些人,深刻的知道八分假兩份真的道理。
先放出正式的官方說法,再根據人們的獵奇心理,放出一個比官方說法更勁爆的流言。
這樣一來,人們顯然更願意去相信自己“從私人門路打探到的訊息”。
可沒人會知道,事實比他們想的還要勁爆。
不一會,到了地鐵站,姜祁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回到了江北大學。
拿出手機看了一眼課表,因為今天是週日,所以只有下午有一節課,本來姜祁想要曠課的,但仔細一看才發現,是李同的課......
那就沒得辦法了,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去。
畢竟如果不出意外,過幾年這位大佬就是自己的導師了。
姜祁從來沒想過因為擁有了超自然的力量,就不認真對待知識。或者乾脆輟學。
力量與智慧,向來都是一碼事,或者可以說,智慧和見識閱歷,才是擁有力量的前提。
大象可以輕易地踩死一個成年人,但如果這個成年人開著一輛坦克,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而放在姜祁這裡,情況也差不多,如果沒有知識,或者底子不紮實,就算給你一份上古秘籍,你也不認識上面的字。
就連朱元璋,在掌握了力量之後的第一件事,都是請先生給他開蒙識字。
姜祁不覺得自己會比朱元璋還優秀。
去食堂趕著最後的飯點隨便吃了點東西,然後早早的來到教師等著上課。
很快,全班人來了個全乎,包括幾位已經想著跳級的超級學霸。
能考進江北大學歷史系的都是人尖子,沒有蠢貨,都知道李同的課到底有多麼重要。
不一會,李同踩著上課點溜達著走進教師,瞬間整個教室就安靜了下來。
“算起來,這是我給你們上的第二節課。”
李同沒有帶著課本,微笑著環顧教室,看到最前排中間的姜祁之後滿意的眨眨眼。
然後,李同攤開空空如也的手,笑道“你們也看到了,我沒有帶課本,今天咱們來聊聊一個典故。”
李同說著,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一行遒勁的粉筆字。
崔杼弒其君!
寫完,李同面向學生們,說道:“都知道這個典故,對吧?”
見學生們都點頭,李同道:“崔杼與齊莊公一事的其中對錯,此處不予辯駁,只看在這個典故中,史家做了什麼。”
“姜祁,你來說。”
“是。”
姜祁站起身,說道:“左傳記載,在春秋時代,齊國的崔杼殺了欺辱他的齊莊公,另立新主,自己加封為丞相,把持朝政。”
“但是,他不想被後世人知道自己弒君的事,於是威脅當時的太史令,讓他篡改這一段,改成齊莊公因病去世。”
李同接過話茬,點了點黑板上的五個字,說道:“可太史令在竹簡上寫下五個字:崔杼弒其君!”
“崔杼殺之,召太史令之弟太史伯入宮,可太史伯也在竹簡上寫下五個字:崔杼弒其君!”
“杼怒,復又殺之,太史令幼弟太史叔入宮,繼續在竹簡上寫下五個字......”
李同點了點黑板上的五個字。
姜祁道:“崔杼弒其君!”
李同對著姜祁點點頭,說道:“至此,太史令一脈三人盡數被誅,就在崔杼以為他的目的可以達成的時候。南史氏卻站在了宮門之外,手捧竹簡,等著崔杼的召喚,隨時準備在竹簡上面寫下五個字!”
枯槁的手重重的點在黑板上。
所有學生都站了起來。
齊聲說:“崔杼弒其君!”
李同看著眼前的年輕學生們,就好像隔著幾千年的時光,看到了齊國皇宮內的三位史官。
“切記,學史記史者,不看其中誰對誰錯,更不可隨自己心意,偏袒任何一方,只需秉筆直書!”
“那怕刀斧加身亦不改此心!”
“此為,史家之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