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丫的別信口胡謅啊。我眼睛又沒毛病。這山是哪座山我是不知道,但膚色我能認識,這些棕色的面板的,看髮型裝飾,明顯是印第安人一類。

這些衣著華麗的,不看膚色,只看服裝風格,和他們手上拿的武器,也能看出,那就是中世紀的白人。你跟我說,大明朝,是因為一座外國的山滅亡,那就有點太扯了。”

林軒一臉<你看我像是傻子嘛>的表情,看著齊鳴,語氣也是充滿了質疑。

“那你說,明朝因為什麼滅亡?”

齊鳴沒有反駁,湊近那幅煉獄圖,仔細檢視,順帶瞄了眼價籤<2千美金>,他伸手就給拿在了手裡。

國內市場上能見到的,不管油畫還是水墨畫,內容都是一片太平,像是這種描繪苦難的確實不多見,所以,即便這畫沒什麼貴氣,他也想收下,掛書房裡看看也是不錯。

“這原因可就多了。外有清軍扣關,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朝廷內部,還有東林黨的陽奉陰違,甚至氣候上還有小冰河時期造成的糧食減產,只能說明朝夠倒黴,全給碰上了。”

林軒學的是考古,一些細節的史料史實知道的可能不如齊鳴清楚,但大方向絕對不會錯。

而且,明朝作為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漢人王朝,300年裡,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種氣魄,在21世紀的今天,還是吸了一大波粉絲的。

在這些個自來粉的宣傳下,看過的人都知道,大明朝的滅亡,不是漢族文明的失敗,而是時運不濟。

“你還是先看看這座山吧~”

齊鳴沒有直接強辯,而是招招手,示意林軒走近些。在價籤旁是一個巴掌大的卡片,上面用中日英三種文字,描述了這幅畫的背景來歷。

“地獄之門~”

林軒喃喃的念出了這幅畫的名字。

按照簡介上說,這幅畫描述的是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發現了一座巨型銀礦:波多西銀礦。隨後這些殖民者脅迫著當地的印第安土著,開採銀礦的故事。

在開發的的近300年裡,前後有800萬印第安人死在了這座山裡,發展到最後,印第安人會在孩子出生後,確認性別,如果是男性就直接掐死。

他們寧願親手殺死自己孩子,也不願送去挖礦。地獄之門的稱呼,實至名歸。

看完了這畫的簡介,林軒算是知道,這山不是什麼無名無姓的山頭,但要說國外的一座銀礦和明朝滅亡牽扯在一起,還是不大信。

齊鳴看他臉色,就知道他在想什麼,便也就不賣關子,他開口問道:“張居正改革,你肯定知道,他死後,改革基本被廢除,只有一條被完好的儲存了下來。”

“一條鞭法。”

不待齊鳴公佈,林軒就搶答道:“這一條,我懂。說白了就是廢除了以前的實物繳稅。老百姓將要繳納的稅賦和徭役,摺合成銀子上交。”

齊鳴點點頭,卻是笑著反問:“張居正改革以前,不只是明朝,唐宋元,徵稅主要徵收的就是糧食布匹。

這種徵收,損耗大,運輸不便,地方上也容易產生貪腐。這缺點咱們都知道,那你覺得,為什麼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朱棣,這些個歷史上的明君,不一早就用銀子代替糧食來收稅?”

“你這話問的,我很懷疑,你的碩士文憑是撿的。多簡單的一件事兒,咱們國家從來就不是產銀大國,銀子在明朝以前也不是主流貨幣,老百姓手上沒銀子,拿什麼交。”

林軒正為自己對答如流而驕傲,但說到最後,目光卻再次落到了畫上,指著畫猶疑道:“你的意思是,那些銀子都來自這兒?”

“對~你可別以為,波多西銀礦就只是一座普通的銀礦。咱們國家銀礦的平均含量是每噸礦石,含銀200到300克,差不多就是百分之2到百分之3。

而這座銀礦,當時的含銀量是百分之40。一塊石頭,半塊就是銀子。說直接點,這就不是什麼礦山,這就是座銀山。它產量最高峰的時候,大概是2.5萬噸,佔到世界銀子總量的一半。全人類幾千年的開採也就和這座山相當。

而當時,明朝的瓷器,布匹,茶葉,在世界上那都是奢侈品。從這兒開採的銀子透過貿易,源源不斷的送進了大明。”

“那這也跟明朝滅亡扯不上關係啊~”林軒還是不懂。

“關係很簡單。明朝滅亡,換個說法就是政府沒錢,破產了。像是攻破北京的李自成,他以前就是個郵差,算是公務員,人家造反,單純是幾年沒拿到工資,活不下去。

還有張獻忠,出身是農民,因為政府沒錢,只能加稅,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起義。這麼說你同意吧。”齊鳴問道。

林軒琢磨了下,點點頭。

“波多西銀礦開發到後期,也漸漸枯竭。西班牙手上的銀子也變少,加上英國和西班牙開始競爭海上霸主,大量銀子用於自身軍隊。

同時,兩強相爭海上航線不再安全,這倆國家的軍隊,一出海就成了海盜,直接打劫對方船隻,這麼一來流入大明的銀子短時間內減少。

物以稀為貴,市面上的銀子變少,那有錢的人第一時間就會屯銀。這樣一來,流動的銀子進一步變少,而因為張居正的改革,老百姓又需要銀子來交稅,你覺得後頭會發生什麼?”

“土地兼併~政府收不到錢。”

林軒雙眼一睜,喃喃道,他是沒想到這還真被串聯上了。在明朝,真正交稅的是自耕農,官員士紳是享受稅收減免甚至免稅的。

老百姓沒錢交稅,只能將土地掛靠或者賣給這些地主,這也就是所謂的土地兼併。這麼一來,大地主越來越有錢,但能交稅的地越來越少,政府反而變窮。

而在明朝末期,大地主,大富商,其實就是東林黨代表的那一批人。這麼一想,林軒忍不住又是一聲“靠!”,這丫的又給聯絡上了啊。

齊鳴也似乎知道他想的,笑道:“現在有人說<九千歲不死,大明不滅>,雖然扯了點,但還是有道理的,這閹貨確實不是個東西,但他有個優點,那就是搞錢。

他當權那幾年收鹽稅、茶稅、礦稅、海稅,逮著地主豪紳,一頓薅,卻沒給老百姓加稅。這些錢,很大一部分都被投進了和清軍對峙的遼東前線,和賑災上。

那段時間明軍壓著清軍打,還不就是仗著有錢。

等他一死,東林黨上臺,崇禎壓根就搞不到錢,還被忽悠著把魏忠賢搞起來的商稅,都廢了。為了填補空缺,反而向老百姓收稅,這最後結果你也在史書上看到了,皇帝沒錢,老百姓沒錢,東林黨一個個富的流油。”

“呵呵~”

林軒嗤笑兩聲,調侃道:“說白了,魏忠賢就是一個人不要臉,苦一苦有錢人,日子總能過下去。東林黨就是一群不要臉的,苦一苦百姓,日子才能過去下去。都不是什麼好鳥。”

“誰說不是呢~”

齊鳴說完,走向一側,問道:“怎麼樣?還有什麼看中了,拿不準的,咱們再去參謀參謀?”

“切,說的好像,書畫上你能比過我一樣。”

林軒不屑的癟癟嘴,書畫不比瓷器。他26歲,從事書畫鑑定26年,打從生下來,家裡掛的就是名家字畫,這要是都比不上,那真就白活了。

“那可說不準~”

齊鳴有點挑釁的回了句,這要是光論真假的鑑定,他還真不憷這小子。

兩人隨後又大致掃了一圈,確認了書畫裡,確實沒什麼漏網之魚。兩人都打算結賬,報關,走人了,頭頂上的喇叭裡傳來了一個通知。

主辦方為了顯示對這次交易的重視,臨時拿出了一幅沈周的畫,有意者可以即刻前往。

“咋辦?”

林軒轉過頭,看向了齊鳴。沈周可是明四家之一,跟唐伯虎一個級別的,他的作品動輒千萬,但這會兒手頭可就2百萬的預算了。

“還能咋辦,去看看唄~看看又不花錢。”

齊鳴知道這小子囊中羞澀,但機會難得。他還是拍了下林軒肩膀,跟著人流朝著一處走去。

(PS:不好意思,又是很多人討厭的大段的史料~

反思了一下,寫了100來萬字,確實卡文了,現在想想,別人在鑑寶文裡穿插黑幫,修仙,神醫還是有道理的,這樣才能寫更長,故事性也更強。

總之跟追到這的,道個歉,會盡快結束日本這段,後頭的劇情也會琢磨下。如果沒什麼頭緒,就儘快完結,沒必要強寫。謝謝大家的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