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沉默了許久,才搖著頭說道:“臣妾看來,他到未必都是在欺騙皇上。不管是在他建議皇上避免兩面作戰,採取各個擊破的建策,還是大明立國之後的諸多諫言,這些總不會是騙你的吧?”

劉伯溫一路跟隨朱元璋以來的出謀劃策,自然不可能是假的。

但是老朱一想到劉基是別人的人,他心裡就一陣不舒服。這就好比是原本以為和自己情投意合的美人,竟然是別人丟擲來給自己下的套一樣。

“你竟然這個時候,還在幫著他說話?”

馬皇后知道皇上在這件事上,是徹底的憤怒了。明白強行勸阻只會適得其反,只好委婉的說道:“臣妾倒不是在維護他。自是透過今天的事情,以前有些事情,臣妾才剛剛想明白。”

“什麼事?”老朱知道這是馬皇后在誘導他問出問題,但是不問他心裡又十分難受,最後還是忍不住的問了一句。

馬皇后聽到皇上的問話,心裡頓時舒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以前臣妾不明白,為什麼大明都立國,諸位有功之臣都紛紛論功行賞了,劉伯溫為什麼還是整天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就越是鬱鬱寡歡。”

說到這裡,馬皇后白了皇上一眼,繼續說道:“原本臣妾還以為是因為皇上你對他封賞太低的緣故,現在看來他恐怕是因為左右為難,才會鬱鬱寡歡的吧。一邊是他身後的人在不斷的逼他,一邊他又是放不下和皇上的情誼,不願意做對不起皇上的事吧。左右為難,兩頭受氣,這換了誰都會整日鬱鬱寡歡的吧。”

老朱聽了馬皇后的話,陷入到沉默當中。雖然他知道這是妹子在為劉伯溫開脫,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妹子說的有道理。劉伯溫自從大明立國之後,的確是鬱鬱寡歡,除了上朝和當值之外,整日裡幾乎都是待在府上,那裡都不去。即便是咱找他商議國事,那也是問一句答一句,好似對什麼都難以提起他的興趣。如果他想要害自己的話,他應該想盡辦法接近咱,給咱出些餿主意才是。

縱觀全域性,劉伯溫自從跟著咱以來,出謀劃策還是卓有成效的,唯一的一點就是在建議發放寶鈔上面有些缺陷。但是當時的情況,朝廷也是沒有辦法,如果不發放寶鈔,那大明就真的要陷入到風雨飄搖的境地當中,也說不定。因此,只從這一點來說,也不能夠說劉伯溫的建策就是錯的。

而且韓度不也是說過嗎,寶鈔用好了,足以成為大明的一柄鎮國神劍,令四方臣服嗎?

“那妹子你說現在該怎麼辦?”

馬皇后聞言,心裡頓時一喜,她知道她的話起作用了。便接著說道:“臣妾知道皇上是在生氣劉伯溫沒有把心裡的秘密告訴皇上,可是這世上誰的心裡還沒有一點秘密?”

聖人心中尚且都還會藏著自己秘密,更何況普通人了。還是那句話,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老朱被馬皇后扶著,慢慢的在桌子旁邊坐了下來,繼續聽馬皇后細說。

“況且,他現在已經死了。死者為大,皇上你可是親自蓋棺定論過的,難道現在還能夠反悔?就算是現在反悔,皇上你又要怎麼做才能夠解氣呢,難道將他拖出來鞭屍?那豈不是引人笑話!”

這......

老朱剛才不依不饒的時候,還真是這樣想的。但是既然現在馬皇后說出來了,他也不好意思再提起了。但是心中的怒火,還是在迴盪,猶自不服氣的說道:“他是死了,但是他還有後人呢。父債子還,朕找他的兩個兒子算賬,也是可以的。更何況,他死了,說不定他的兩個兒子接替他,成為了那邊的人了呢?”

馬皇后聞言,輕笑一聲,淡淡的說道:“臣妾敢給他兩個兒子擔保,他們絕對不會是那邊的人。”

“為什麼?”老朱一反常態的沒有因馬皇后偏向劉伯溫而生氣,反而是問起原因。

馬皇后露出意料之中的神色,解釋道:“劉伯溫是多麼聰明的人啊,他知道想要真正的為了他兩個兒子好,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告訴他兒子分毫關於他身後的人的事情。他一定明白,想讓他的兒子過上安安穩穩的日子,那就絕對不能夠讓他們和背後的人有絲毫牽扯。一旦他兒子粘上,那他們就真正的永無寧日了。除非是劉伯溫自己想要絕後,否則他是絕對不會讓兩個兒子知曉這些的。”

老朱聽了,露出滿意的神色,鼻子發出一聲冷哼,也不再提什麼報復劉伯溫後人的話了。顯然,老朱自己也是明白這一關節的,只是他身為帝王習慣了隱藏自己的意圖,藉著馬皇后的口說出來而已。

老朱滿意了,但是馬皇后的臉色卻開始變得有些嚴肅。

“臣妾之所以不建議皇上找劉伯溫後人的麻煩,還有一個原因。”

“什麼原因?”

“皇上,既然咱會想到劉伯溫的兩個後人,那麼他背後的人會不會想到?如果一切照舊倒也罷了,如果皇上要對他們下手,臣妾擔心會打草驚蛇。”

老朱聽了,神色也變得嚴肅,緩緩的點了點頭。

妹子此言有理,既然自己能夠盯著他的後人,那麼那些人會不會也在盯著?

試想,像劉伯溫這樣的人,肯定是對方的核心成員。如果連劉伯溫這樣奇蹟百出的人,都不是對方的核心成員的話,那老朱也就別想著報復了,還是想想怎才能夠抵擋住對方的攻擊吧。

雖然老朱不知道劉伯溫和他背後的人達成了什麼協議,能夠讓他的兩個兒子安然脫身。但是換成是自己的話,即便是他的兒子能夠脫身,那也會對其密切監視起來的。

如果這個時候,咱對他們倆動手,豈不是就會落到背後的人的眼睛裡面?

“妹子言之有理,此時敵暗我明,的確是不宜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