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很累,但是汗水澆灌後果實也是很甜美的。

至少,他們休息好後,數了數今天賺的錢後,頓時疲倦都一掃而空了。

趙宛舒匯總了下總額,“拋開成本,今天盈利賺了八兩六錢二十八文。”

“這麼多?”趙榮康倒吸了口氣,“比我原來賺得多了兩三倍咧!”

之前他們擺攤雖說是能賺好幾兩銀子一天,但拋開成本,光輪利潤一天也就一二兩銀子,好的時候也就能過個三四兩,但那都是逢年過節的情況。

但現在開了店,光是一天就能多那麼多錢,難怪那麼多人都願意開店。

趙宛舒回道,“這是因為今天是第一天開張,我們又做了不少的優惠,咱們這位置也好,難免就吸引了很多新客。”

“明天開始,這收入應該會縮水幾日,再歸於正常水平。”

為了今天開業,他們也是做了不少準備的,甚至還準備了粉絲和鹼面,還有額外的小東西。

“我估計,後面應該每日裡能維持三四兩的收入吧。”她砍半估算道。

趙三河很是驚訝,“那也是很不錯了。之前我和你大哥去挖礦,一日也才二三十文的工錢……難怪大家都要做生意咧!”

這開店果真是賺錢的啊!

而且,哪怕每日裡有個三四兩銀子的收入,一個月也有個小一百兩的進賬啊!!

這一年下來就是上千兩了啊!

要知道,之前家裡也就是混個溫飽度日,甚至還有外債的咧!

趙宛舒:“做生意是有做生意的難處,看,今天大家不都累的很嘛……”

趙三河擺了擺手,“這算什麼?咱家下地比這更苦呢!”

“我覺得現在這樣也挺好的。沒有風吹日曬的,嘿嘿!”趙榮貴撓了撓頭,嘿嘿笑著介面道。

趙榮康也點頭,“是啊,我們不覺得累!只要咱家能過上好日子就成,照著勢頭下去,咱們家肯定能再買起第二個鋪子了!”

他現在就想奮鬥給家裡多賺點錢,讓爹孃,讓哥哥姐姐都過上好日子!

趙容則揉了揉他的腦袋,“那咱們先把這裡清掃清掃,明天還得開張呢!時候不早了,咱們也該回家吃飯了,娘肯定等急了!”

知道賺了銀子,幾人頓時又從四肢百骸湧起了無盡的力氣,頓時個個手腳麻利地把鋪子收拾乾淨,該洗的碗筷洗漱歸置,然後一家人又買了幾斤肉,這才慢慢悠悠地趕著車回村了。

等到吃了晚飯,趙榮貴和趙榮康、趙容則又回了鎮上。

家裡分配過了,為了能夠早上開張先做準備工作,肯定是要幾個人留在鋪子裡的。

家裡送菜的生意,現在是趙三河再送,然後由大牛幫著一起,倒是省了不少事兒了。

日子不緊不慢的過去,趙氏滷肉鋪也憑藉著味道留住了一大波客人,徹底在鎮上立穩了腳根。

而村子裡的紅薯粉絲作坊也在苗正陽的努力下,終於開了起來。

裡面具體怎麼操作,趙宛舒是沒有過問的,不過根據苗正陽的敘述,是村子投入搭建的,僱傭村裡嘴嚴的婦孺幫工,由村長媳婦餘氏來擔當管理,然後以分銷的模式來開展。

而賺的錢則是分成了四份,一份是給村裡公中的,一份則是額外投入的村裡兩大族,一份用來支出給做工的婦孺,一份則是給了趙家三房。

趙宛舒是不想要的,“這之前本就是為了我給自己行方便的,哪裡能要村裡的錢?”

苗正陽卻不這麼認同,“但這法子是你出的,咱們村裡總是不能白佔這麼大個便宜。而且,這份額也不高,就只給一成而已。”

雖然是一成,若是做起來,但卻也是不少的。

趙宛舒想了想,“這樣吧,我看村子裡有不少孤寡老人和孤兒,不若把給我這份錢投入進去,建個善堂給他們住!”

“這樣一來,便是大家失孤失親,也不至於連活著都艱難。”

“若是還有那種生活困苦艱難的,咱們村也能提供些基本的幫助。”

趙宛舒是不想把自己的利益跟村子裡扯到一起的,這作坊牽扯到太多,她只想一家人安安分分的過日子,賺自己的錢。

苗正陽能夠想到把錢給她留一份,已經很是不錯。

只是,他為了村子裡的利益團結,把這賺錢的買賣跟趙家這些家族一道牽扯,就看後頭他能不能鎮住場子了,讓大家都把力氣往一處使了。

苗正陽愣了愣,顯然沒想到她會這麼說,“若是這作坊賺錢,以後公中的錢自然會越來越多,咱們村裡也會給他們提供幫助的,不至於要你……”

趙宛舒截斷他的話,斬釘截鐵道,“村子裡養育我們一家,您就當這是我們對村子裡的幫助吧!若是以後賺的錢多,那您就給村子裡建個村學,造福大家都是可以的。”

“我們一家現在這樣,已經是很好了。 不缺這點錢的!”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苗正陽也不好再說,他嘆了口氣,感動道,“你這孩子就是實心眼。總是惦記著村子裡!”

“成,這話往後我也跟大家說清楚的。”

“你放心,我這給你打包票,以後你家在村子裡買粉絲,都是不要利潤的實價。”

趙宛舒笑眯眯,也沒有拒絕,“那就多謝村長您了。”

這就算是賺大便宜了。

她想了想,補充道,“您讓大家出去分銷賣粉絲時,若是讓大家都說上一句,這是咱們梨花村產的粉絲。不過,粉絲別偷工減料!”

這就是建立大家的品牌意識,讓人都知道梨花村就是產粉絲的,長此以往,大家就會只認可梨花村的粉絲。

苗正陽頷首,“我記下了!”

他看了看後山,“你家的房子快完工了吧?到時候要是辦喬遷喜酒,我讓村子裡的人來幫幫你家搞一搞!”

“好。”

就如苗正陽所言,建了數月的房子,終於是挨著秋初夏末竣工了。

之前本以為要秋末冬初才能完工,結果因為家裡有了錢後,趙三河就聽從建議,多請了不少農閒村人來幫工。

這人一多,事情就做得快,工期也生生地加快了一半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