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之後,諸事繁雜,很多衙門要封印放假了。

邵樹德特意抽空,設宴招待了厄爾布魯士、塔姆二人。

“回去之後,好生說話。”邵樹德說道:“波斯亦是大國,唐時便有王子避難中原。兩國商旅來往,多如過江之鯽,即便這會,每年也有五六艘波斯舶前來廣州,這樣就很好。”

厄爾布魯士、塔姆二人是真的服氣了,更不知道該怎麼說。

無上皇帝說話和藹可親,而且話裡話外完全是一副要交流、不要戰爭的意思,但就這樣一個人,因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悍然發動長達數年的戰爭。

當然,在無上皇帝的嘴裡,那就不叫戰爭,因為規模還不夠大。

無上皇帝自有一套邏輯:因為你們策劃了喀剌沙的政變,所以我要懲罰你們。

因為你們不斷傳教,試圖收編突厥、葛邏祿、回鶻、樣磨部落,令其轉信造物主,擴大勢力範圍,所以我要懲罰你們。

懲罰的目的是阻止波斯勢力的擴張。

懲罰完成之後,我們還可以很好地相處,展開一系列的文化、商業、技術交流。

這個邏輯靠譜嗎?聽起來有那麼幾分道理,但厄爾布魯士、塔姆二人卻不會信。

無上皇帝的話或有幾分是真的,因為他真的沒有在天山以西擴張領土,做得更多的是扶植傀儡勢力,這與傳統意義上的郡縣化統治是有巨大差異的。那些所謂的傀儡,如果真的要背叛夏國,非常容易。

另者,戰爭期間,陸上商業交流大受影響,大部分生意讓粟特、可薩人賺走了,但也不是沒有波斯商人東行。夏國沒有為難這些波斯商人,這從側面印證了無上可汗的說法。

但——他的話肯定沒有說全。

昨日,厄爾布魯士提到喀剌沙人口迅速增加的問題。他認為,如果沒有劫掠拔汗那,獲得大量糧食、牛羊,他們移民的速度是不可能有這麼快的。

再者,搶到的貨物、金銀器、迪爾汗、第納爾甚至奴隸,就沒有用嗎?當然不可能。

長安的奴隸市場,他們已經知道了。每兩三個月就開辦一次,販賣來自波斯的男女俘虜。他們賺了多少錢,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些錢可以僱傭更多的人去喀剌沙等地幹活,無論是種田放牧,還是興修水庫,都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這些好處,無上皇帝就沒有提,但厄爾布魯士、塔姆二人心知肚明。

“朕是真心想與波斯處好關係。”邵樹德說道:“你們有你們的優勢,我們有我們的長處。有些東西,在我們這不容易產生、發展,需要與你們交流才能進步。你們那有些東西,也不容易進步,可以學習我們。朕說的每一句話,你們回去後都可以告訴你們的埃米爾和大維齊。波斯的土地已經很大了,沒必要再擴張。造物主的榮耀也足夠了,沒必要再放牧更多的羊。和平相處最重要,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做買賣,互通有無,追求真理,安安靜靜地過完這一生,這難道不符合造物主的教義嗎?”

二人還是無言以對。

良久之後,厄爾布魯士說道:“尊貴的陛下,既然已經談完了,請問何時給你的將軍們下令,停止敵對行動?”

“朕的要求得到滿足以後,很快就會停止。”邵樹德說道。

二人對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中的無奈。

滿足要求?他們談成的結果,帶回去後就要大半年,然後召集貴族、教長們審議,不知道又要爭吵多久,整個過程說不定還有反覆。

厄爾布魯士用腳趾頭思考也知道,一定會有人反對,而且還不少。特別是那些領地就在拔汗那、怛羅斯以及離這兩處比較近的地方的貴族,他們一定持非常激烈的反對態度。

反倒是那些生活在富裕的呼羅珊地區的貴族們,對此持無所謂的態度。在那些人看來,都城在布哈拉本就不太合適,不如遷回尼沙普然(內沙布林)——這同樣是一座名城,比布哈拉更大、更好、更富庶,是塔希爾王朝、薩法爾王朝的首都。

所以,這事還有的爭吵呢,沒幾個月不可能塵埃落定的。

等吵出結果來,再派人到洛陽,無上皇帝最終認可雙方的協議,下令停戰,很可能一年多過去了。

一年多時間,太長了,變數也太多了。

雙方之間真正的和平,可能只會在一方受不了,什麼條件都能接受時,才會最終到來。而在這個過程中,究竟又會有多少城市被毀滅、多少人死於戰火和饑荒,就只有造物主才知道了。

“陛下何時派人護送我們離開?”塔姆問道。

“使者無需急躁。”邵樹德熱情地說道:“時已隆冬,普降大雪,路沒那麼好走。不如在洛陽多盤桓一段時日,看看大夏風物,待到二三月間再離京,大家都方便。”

“這——好吧。”塔姆沒說話,厄爾布魯士答應了。

“朕會令鴻臚寺撥出一些錢款,再派官員、通譯陪同,你們若覺得洛陽看夠了,可以向東走一走。鄭州、汴州、魏州等地都可以去,也不用拘束於時間,若想晚一點走亦可。”邵樹德說道:“多走走,多看看,回去後說與貴國君臣公卿,有些決定也更容易做出來。”

“萬分感謝陛下的康慨。”二人說道。

******

除夕那天,邵樹德甚至還在辦公,連帶著趙光逢、蕭蘧、王雍三人也不得休息,被拉到了觀風殿問對——從被召見的次數來說,身為門下侍郎的王雍幾乎與兩位中書侍郎齊平,已經很說明問題了,註定會產生相當的影響。

“安西諸州,焉耆府是一個重要節點。”邵樹德說道:“禁軍子弟去了不少,工匠則不夠多,三位想想辦法。”

“臣遵旨。”三位宰相一齊應道。

頓了一會,趙光逢問道:“陛下方才說,不欲亡波斯,那麼在西域到底是怎麼個方略?”

邵樹德沉吟了一會。

趙光逢的意思是,哪怕戰爭一時半會還結束不了,但轉向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了,你總要有個整體戰略吧?

“閉門造車不是好事。”邵樹德說道:“朕非不能亡波斯,而是不願。波斯在,還能鎮著點那些牛鬼蛇神。波斯亡了,那些部族沒了約束,反而不是好事。故維持一個虛弱的波斯,是最好的結果。至於再往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朕這一輩子,就只能到這個程度了。”

如果不計後果,全力發動戰爭機器,其實是有可能滅掉波斯的,但能得到什麼?

土地佔不了,必然還是當地人自己統治自己,或者被那些遊牧部落入主,比如烏古斯人,或者呼羅珊地區的波斯貴族東進等等,可能性很多。

安西道諸州,自己還沒消化完畢呢,沒必要再搞太多土地,貪多嚼不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兒子、孫子輩有那個豪情壯志,在消化完西域之後,銳意西進,那固然好,但這與邵樹德無關了。

保留一個虛弱的薩曼波斯王朝,在當前這個階段是有意義的。

因為布哈拉可以約束造物主的狂熱信徒們,不讓他們向東傳教。

如果沒人約束,那可真是防不勝防,因為你連個對話的物件都沒有,去中心化的傳教體系,四處開花,更加麻煩。

不要高看官僚系統的能力。有可能教會在某個部落秘密傳播十幾年了,他們還不知道……

布哈拉還可以與西域進行貿易,流入大量金銀,促進西域的發展,吸引更多的中原百姓自發移民過去。

貿易是需要一個穩定環境的,也就是秩序。薩曼波斯可以約束各個部落,提供一個大體安定的環境,促進貿易,成為大夏的提款機。

因為不同的文化、制度和思維模式,布哈拉的存在還可以與中原進行文化碰撞,產生更多的火花,促進科學的發展,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邵樹德不確定新朝雅政在將來會不會走樣,那麼時不時吹入一點新鮮空氣也是好的。傳統儒學士子,邵樹德覺得他們有可能會進行改變,自我進化,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不介意用外國人。

說白了就是競爭。

大夏的新學派系,對波斯沒那麼討厭,甚至有不少共同語言。比如明算科學子,天然喜歡與布哈拉的數學家們交流。這種交流帶來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波斯學者有可能會來中原定居、生活,做學術研究,如果有出色的,甚至可以授予官職。

儒家不改變,我就用全世界的人才,不一定要用你,就這麼簡單。

邵樹德簡單地說了一遍,三位宰相都有些高興。

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當然是反對繼續西征的。隴右已經有夫子逃亡,聚集叛亂了,雖然被州兵輕鬆鎮壓,但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苗頭。

朝廷從各地徵收上來的錢財,流水般進入隴右、河西、安西三道,花費在了遙遠的征途上。這些財政收入,本來可以做更多事,結果用在戰爭和移民上,是否合理?

另者,武夫們透過戰爭,不斷立功,在朝堂上十分“得意”,是不是該壓制一下——對事不對人,純粹是資源的爭奪。

從陰暗的角度來講,開國快二十年了,禁軍仍然連續不斷地參加戰鬥,前有徵討室韋、阿保機,後有與波斯長達五年的戰爭,聖人不斷輪換各部,禁軍老兵大量退伍之後,新兵們漸漸練出來了,整體還維持著相當強橫的戰鬥力,這可不是好事啊……

武夫戰鬥力越強,他就越想打仗立功。

如果他不能打了,即便你讓他出徵,他都不太好意思,不想丟人現眼,戰敗擔責。

所以,政事堂肯定是不想打仗的,這毫無疑問。

“都明白了?”邵樹德看了三人一眼,說道:“明白了就好。戰爭一時半會還結束不了,但要做好轉變的準備了。西域需要人,什麼人都要。朕聞流放犯人還有少許發配至遼東,都停了吧,全部發往尹麗河谷。河南、河北諸州,有些地方的戶口增長太快了,多向外移民。若不願,讓各地州兵督促。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背。一百年後,他們會感激朕的。”

“遵旨。”三位宰相應道。

毫無疑問,大夏朝的移民是比較“過分”的。有些地方承平二三十年了,人口增長極其緩慢,甚至還有所減少。

因為移民的事情,魏博動亂了多少次?州兵、禁軍殺得刀都捲刃了,才勉強壓住。

移民的百姓路上死了多少人?更是不好統計。

這就是“新朝雅政”,有苦有甜,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