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交易
章節報錯
雖然戰爭已經極度不利,但對於沙皇斐迪南來說也有一個好訊息,那就是協約國四大列強中,有兩個和他同樣來自於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
雖然無論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還是澳大拉西亞國王阿瑟,和斐迪南的血緣關係都不算近,但畢竟也是來自同一家族的族親,應該沒有必要趕盡殺絕吧。
帶著這樣的期望,斐迪南開始嘗試著接觸協約國,商討如何以更小的損失來結束這場戰爭。
是的,雖然大量的保加利亞軍隊還在前線為了保衛國家英勇奮戰,但位於索菲亞的斐迪南,此時已經在思考如何保護自己和王室的利益,如何在戰後穩定自己的地位了。
斐迪南成功發揮了死道友不死貧道,死平民不死王室的精神,只要能保證自己在戰後的權力和地位不受損失,什麼都是能捨棄的。
為此,斐迪南在聯絡協約國的時候,特意沒有通知保加利亞的首相,為的就是和協約國談攏之後,讓保加利亞首相去背發動和參與戰爭的鍋。
雖然軍方高層在戰爭前更加主動,鍋更大,但沙皇斐迪南還需要軍方在戰後維持保加利亞的穩定以及自己的地位,因此,軍方是怎麼都不能得罪的。
斐迪南充分發揮了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的精神,該拋棄時絕對不猶豫,甚至已經決定好戰敗後割讓的土地範圍。
如果保加利亞前線的軍隊得知斐迪南如此行徑,恐怕高低也得整上一句:“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當然,斐迪南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至少前線的保加利亞士兵並未得知斐迪南已經計劃投降的事情。
一車接著一車的物資運往前線,不僅寄託了政府對於戰爭的殷切期望,同樣也寄託了保加利亞民眾對於戰爭勝利的渴望。
1915年5月30日,前線邊境。
保加利亞沙皇斐迪南一開始聯絡的是英法,因為之前巴爾幹諸國在俄國的支援下,才發動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因此斐迪南無論如何都沒想過先聯絡俄國。
至於澳大拉西亞,雖然和英法俄同為協約國四大列強,澳大拉西亞相較於其他三國的體量,還是太過弱小,而且距離歐洲太遠,對歐洲局勢起不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讓斐迪南沒想到的是,英法對外的統一口徑是,澳大拉西亞的馬丁師長是巴爾幹戰線的最高指揮官,而澳大拉西亞對於自己的軍隊擁有獨立指揮權。
這也代表著,除非澳大拉西亞和馬丁師長點頭,否則巴爾幹地區的戰爭還會延續下去,巴爾幹諸國在取得了令自己滿意的利益之後,才會同意和保加利亞坐在談判桌上。
這讓斐迪南瞬間緊張了起來。如果任由巴爾幹諸國瓜分保加利亞,恐怕保加利亞在這次戰爭中的損失將無比巨大,保加利亞民眾也不會接受這樣的戰爭結果。
就算將來將首相推到前臺背鍋,也不一定能夠扛得住。憤怒的保加利亞民眾不可能推翻政府,甚至是政府背後的王室。
緊接著,斐迪南又派遣自己的親信乘坐飛艇儘快抵達澳大拉西亞,爭取澳大拉西亞的同意和諒解,來結束在巴爾幹方面的戰爭。
阿瑟在悉尼宮接見斐迪南派出的親信的時候,已經是六月的中旬了。
雖然電報是比飛艇更快的聯絡方式,但斐迪南不敢冒著被政府和民間發現的風險,派出親信私下交流無疑更加保險。
“陛下,懇請您看在和我們沙皇陛下同出一族的關係上,讓軍隊停止在巴爾幹地區的進攻。為表誠意,我們願意向澳大拉西亞投降,接受不太過分的和平條約。”剛見到阿瑟,斐迪南的代表就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裝可憐到。
毫無疑問,在阿瑟這裡拉關係是不可能的。先別說阿瑟的靈魂和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人本來就不太熟悉,就算是熟悉的人,在各自代表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也根本不可能被私人利益所左右。
就像阿瑟的王后瑪麗來自於俄國皇室,阿瑟也不可能為了瑪麗,傾盡澳大拉西亞的一切去拯救俄國皇室。
最多為了澳大拉西亞的利益,讓沙皇俄國多存在一段時間,還得是在澳大拉西亞沒有損失的前提下。
因此,斐迪南這種拉近關係的行為在阿瑟看來簡直可笑。喬治五世和威廉二世還是更親的表兄弟,一樣為了國家利益走向戰爭了嗎?
“科斯諾夫先生,貴國能夠迷途知返我很欣慰,但巴爾幹的戰爭並不是澳大拉西亞一方就能夠決定的。我們得通知我們的盟友英法俄,可以告知巴爾幹諸個國家,獲取所有國家和勢力的同意才行。如果貴國真的有誠意的話,只要能夠獲得以上所有國家的同意,我們當然同意讓巴爾幹進入和平,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結束這場戰爭。”阿瑟笑著說道。
聽到阿瑟對於拉關係的行為絲毫不感冒,科斯諾夫連忙繼續說道:“陛下,為了表示誠意,我們願意向貴國和巴爾幹諸國提供500億列弗的賠款,割讓西色雷斯地區,並且保證不會和同盟國有任何聯絡。希望陛下能夠看在保加利亞王室同屬於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份上,讓保加利亞人民重新迎來和平。”
見對方開出了真正的條件,阿瑟這才點了點頭,說到:“貴國的賠償還需要等到將來的和談會議上商議,如果貴國真的希望和平的話,那你就告訴斐迪南,命令保加利亞所有軍隊停止抵抗,協約國軍隊將正式接管保加利亞。看在共同簽署了歐洲王室宣言的份上,我會說動其他國家,儘量斐迪南繼續待在他的王位上。”
斐迪南的真正目的阿瑟一清二楚,不是為了推動保加利亞的和談,而是為了保障自己在戰後的王位。
對於斐迪南來說,戰爭或者和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王位得到保障。
如果現在戰爭勝利,斐迪南想的就是如何瓜分其他國家的土地,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
聽到阿瑟點破自己前來的目的之後,科斯諾夫連忙點了點頭,不敢有任何遲疑。
雖然斐迪南的年紀比阿瑟大得多,但以阿瑟目前的身份地位,直接稱呼斐迪南的名字也沒有任何不可。
相反,科斯諾夫反而鬆了一口氣。只要能夠保障斐迪南的王位,保加利亞割地賠款的事情由首相承擔,民眾憤怒也是怪政府和首相。
目的達成之後,科斯諾夫立即前往保加利亞駐澳大拉西亞大使館,用電報向斐迪南發了一份保密電報。
這份保密電報的內容十分簡單,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有什麼秘密,但斐迪南一眼就得知科斯諾夫的行動已經成功。
1915年6月11日,保加利亞軍隊已經一退再退,距離保加利亞的首都索菲亞也已經不遠。
雖然斐迪南已經決定向協約國投降,但主動投降的絕對不能是斐迪南。
畢竟保加利亞人本來就驍勇善戰,國內大多數人都是好戰分子。
歷史上的保加利亞在一戰中只有400多萬的人口,但硬生生動員了超過100萬的軍隊,可以見得保加利亞的民風彪悍和好戰程度。
現在的保加利亞也差不了多少,同樣是400多萬的人口,保加利亞先後動員了超過40萬軍隊,平均每三個保加利亞壯年男性就有一個參軍,足以見得保加利亞人對於戰爭的瘋狂程度。
在前線軍隊還在死戰的情況下,如果斐迪南公開投降,在民間的威望絕對會大幅度降低。
因此,最好是找一個人,一個在政府有足夠分量的人,成為率先號召投降的那個。
毫無疑問,保加利亞首相是最合適的選擇。作為斐迪南一手提拔上來的政府首相,保加利亞首相對於斐迪南的忠誠程度還是很高的。
為了讓首相不顧名譽替自己賣命,斐迪南先後動用了各種手段,最終讓保加利亞首相同意背鍋。
6月12日,保加利亞首相公開發表了一篇演講,表示保加利亞到目前為止已經走向末路,與其被敵人打敗,被別人瓜分國土,不如主動投降,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這篇演講在保加利亞民間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在保加利亞首相演講期間,多次有保加利亞民眾想要衝上臺,暴揍這個一語驚人的首相。
如果不是政府安排的警察和軍隊護衛在一邊,怕保加利亞首相還沒等來自正義的裁決,就被憤怒的保加利亞民眾活活打死了。
當然,保加利亞首相的發言,對保加利亞民眾不可能沒有影響。
少數保加利亞人回頭一看,悲哀的發現確實如同首相所說的那般,保加利亞已經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
與此同時,在斐迪南的授意下,政府開始操控軍隊陸續後撤,協約國軍隊很輕易的就抵達了索菲亞,包圍了這座保加利亞的首都。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還有一更一點左右,明天繼續日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