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俄國範圍內的全國大罷工是促使俄國被迫同意承認戰敗的因素,那麼這次流血事件所導致的一系列革命,就是俄國不得不請求來自國際社會更多支援的原因。

這次的所謂革命,實際上是一次長時期的社會動亂事件。在日俄戰爭結束以後,恐怖襲擊,罷工,農民抗爭,暴動和起義不斷的在沙俄帝國各大地區誕生,讓沙俄帝國在擁有足夠外患的情況下,也誕生了滅國危機一般的內憂。

這場所謂的革命,沒有任何組織,也沒有任何的目標,甚至也沒有單一的原因。

如果愣說原因的話,那麼主要就歸咎於幾十年內的國家動亂,和俄國民眾對於羅曼諾夫王朝的不滿。

當然,數十年前俄國國內的改革不力,以及部分少數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之一。

這場革命在日俄戰爭失敗之後更加激烈,雖然沒有歷史上那樣的規模,但也絕對稱得上是滅國危機。

德俄談判重啟之後,進度是非常快的。德國人抓住了俄國新敗以及內憂外患之際,許諾大量的貸款來幫助俄國穩定國內的秩序,恢復國內的生產。

並且願意支援俄國未來在遠東的擴張,德國願意以成本價提供給俄國一批德制裝備,並且願意放棄條約中關於提醒法國旅行法俄條約的規定。

而法國這邊,只願意提供給俄國一小筆貸款,來幫助俄國穩定歐洲地區的生產。

至於遠東地區的事宜,法國一概未提,明顯已經不再支援俄國對於遠東的行動。

這樣明顯的差距也並未導致俄國放棄和法國之間的盟約。

但事情的轉機也跟著出現。

原本的歷史中,因為俄國在戰爭中慘敗的原因,英俄之間在遠東,近東和中亞的競爭也基本消失。

但現在不同。雖然俄國經歷了失敗,但更像是因為國內的危機,不得不承認失敗。

再給俄國幾年的發展時間,俄國仍然還是遠東地區的霸主。

近東和中亞問題就更不用說,俄國在這兩個地區的力量並未削弱,和英國的競爭也仍在繼續。

因為競爭仍然存在的原因,也導致原本歷史上發生的英俄和解沒有進展,甚至因為上一次漁民危機更加嚴重。

雖然最終因為法國調停的原因,俄國和英國關於漁民危機達成了和解,但並未對遠東和近東的危機進行解決。

簡單來說,原本歷史上戰敗的俄國已經不再是英國爭霸的主要對手,但現在並未經歷太大失敗的俄國,仍然是英國在中亞遠東和近東,特別是印度和中東地區的最大對手。

印度對於大英帝國的地位有多重要?大英帝國之所以是帝國,就是因為印度帝國的頭銜和資源。

如果喪失了印度,那麼大英帝國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聯合王國而已。

因為俄國仍然對於印度有著威脅,英國對於俄國的態度仍然保持著警惕和敵視,並未因為英法協約的簽訂而導致和解。

英國和俄國的矛盾也成了法國最頭疼的問題之一。英法協約之後,英國和俄國都成了法國的理論盟友,是法國對抗德國的強大助力。

但問題是,英國和俄國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矛盾,並且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根除。

更加重要的是,俄國已經開始和德國以及奧匈帝國接觸,並且俄國對於遠東的野心人盡皆知。

但法國並不希望俄國將目光繼續放在遠東,法國人希望俄國履行自己盟友的義務,在德國的東面,牽制德國人大量的主力。

如果法國繼續大力支援俄國,不僅不符合本國的利益,同樣也會導致英國的不滿。

因為俄國目前重視的地區,恰恰是大英帝國同樣重視的地區。俄國和大英帝國在遠東,近東,中亞等地區有著強烈的競爭關係,自然不允許法國對於俄國進行大量的支援,讓俄國再次有力量佈局這些地區。

和英國之間的矛盾,以及法國不支援遠東的行動,讓俄國對於和法國之間的盟約大失所望,同時也對於英法之間的協約有所警惕。

在這樣的前提下,德國人的拼命拉攏以及願意支援遠東的態度,就讓俄國人感受到了僅有的一絲溫暖。

1905年五月底,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芬蘭灣畢約克島附近會面,來商議有可能的德俄同盟條約。

和法國人相比,德皇威廉二世就顯得土豪的多。

在第一次的談判中,威廉二世就許諾給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億馬克的無償援助和五億馬克的民間貸款。

因為德國的汽車廠威廉二世也有參與,因此一億馬克的無償援助,威廉二世也是能眼睛不眨的就拿出來的。

而且拉攏俄國對於德意志帝國來說也十分重要。只要俄國願意在法德衝突之時保持中立,德國就可以避免兩面作戰,將所有優勢兵力集中在西線,尋求短時間內解決法國。

之前的普法戰爭普魯士就是這麼做的,德國人也堅信,更強大的德意志帝國會更輕鬆地完成這樣的任務。

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但俄國國內的許多大臣認為,如果俄國在將來的戰爭中站在德國一邊並且承擔相應的義務,那麼就破壞了俄法同盟的約定。

況且,俄國的外交應該以俄法同盟為基石,已經對法國資本依賴很深的俄國也需要大量的法國貸款。

俄國方面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援繼續維持俄法同盟,保持和法國的良好關係,並且尋求和英國進行一定的和解,達成更進一級的英,法,俄三國協約。

而另一派則認為,目前法國明顯更倚重和英國之間的協約,對於俄國的支援則集中在歐洲地區。

但俄國的遠東政策仍然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俄國仍然需要在遠東等地區維護自己的霸權,守住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不凍港。

但堅持遠東政策會導致和英國之間的競爭,以及來自法國的不滿。

與其將來和英國爆發更大的衝突,讓法國被迫在俄國和英國之間進行選擇(實際上這一派的俄國人都認為法國會選擇英國),不如提前放棄或者說減弱和法國之間的合作,來換取德國對於俄國的支援。

尼古拉二世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選擇,但一位官員的提議讓尼古拉二世眼前一亮。

德國不是宣稱要用貸款和武器,以及澳大利亞地區對於俄國遠東的大量支援,來換取俄國在將來的衝突中支援德國嗎?

那為什麼不問問澳大利亞的意見呢?

隨著澳大利亞在日俄戰爭中的軍火行業發展,澳大利亞在遠東的地位也比較特殊。

首先,澳大利亞的工業已經發展起來,工業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特別是軍工行業方面,因為整合了英國和德國武器體系的原因,澳大利亞的軍工行業也異常發達。

再加上擁有充足的礦產資源以及大量的勞動力,並且相對於其他列強國家來說,澳大利亞距離遠東地區非常近,物資一週的時間就可以抵達。

日俄戰爭期間,俄國軍隊就是仰仗了來自澳大利亞的大量武器裝備,這才在防守方面勉強和島國軍隊均衡。

雖然俄國也明白澳大利亞的武器同樣也出口到島國,但在沒有任何外交關係的前提下,這樣反而才是國際社會的常態。

收到尼古拉二世的要求之後,威廉二世挑了挑眉頭,但還是迅速就同意了尼古拉二世的要求。

第二章,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