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的和談代表抵達和談地點倫敦之前,各國也在有條不紊的統計著各自的傷亡和戰爭消耗。

相較於比較混亂的俄國,其他的歐洲國家是統計的最快的。

協約國總動員軍隊2914萬人,總傷亡1421萬人,死亡人數511萬人。平民總傷亡1515萬人,死亡人數411萬人。

同盟國總動員軍隊1532萬人,總傷亡940萬人,死亡410萬餘人。平民總傷亡975萬人,總死亡232萬人。

雖然各國所統計的數字和實際肯定有一定的差異,但根據一戰的慘烈程度來看,應該也只少不多了。

從資料上也能看出,戰爭傷亡最大的是軍隊,但對於平民也有很大的影響。

甚至大部分國家都沒有統計因為飢餓死亡的國民,畢竟這樣的事對於政府來說面子上也不光彩。

反正戰爭都勝利了,又有誰會在意戰爭中平民的非戰死亡呢?

根據各國所統計的傷亡來看,一戰中最慘烈的國家應該是法國,士兵總陣亡人數超過120萬人,受傷士兵人數超過400萬,可以說,法國就沒有多少沒受過傷計程車兵了。

法國的平民傷亡大約在60萬人到70萬人之間,畢竟在戰爭時期有大量的法國領土遭到侵佔,而德國士兵對於法國民眾的態度註定不會太好。

傷亡第二高的是俄羅斯帝國,士兵死亡人數超過180萬,受傷人數超過500萬,平民傷亡大約在200萬到300萬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有超過100多萬的俄國軍隊被俘,這些人並沒有計算在傷亡中。加上俄國的統計其實比較混亂,仍然有大量的傷亡士兵和民眾沒有被計算,這才讓法國成為傷亡最大的國家。

按照真實資料來說,俄國的傷亡要遠遠超過法國,哪怕只是餓死的人也絕對超過上百萬。

接下來傷亡最大的兩個國家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這兩個國家的傷亡均超過500萬。

其中德國陣亡士兵超過220萬,受傷士兵高達450萬人。德國人的平民傷亡相較於法國和俄國來說比較少,畢竟戰火在最後幾個月才蔓延到了德國本土。

德國的平民傷亡只有15萬左右,這其中有超過10萬人是在東線戰場受傷或死亡的。

奧匈帝國的傷亡相較於德國也差不了多少,畢竟奧匈帝國在戰爭的前期就被俄國打得丟盔棄甲,甚至有好幾個集團軍被全殲。

奧匈帝國計程車兵死亡人數高達135萬人,士兵傷亡高達400萬,幾乎所有士兵都負過傷。奧匈帝國的平民傷亡大約在80萬到100萬左右,是僅次於俄國的第二大平民傷亡國家。

緊接著是大英帝國,士兵陣亡人數大約在100萬出頭,受傷人數大約190萬左右,平民受到的傷亡很少,畢竟戰火沒有波及英國本土。

澳大拉西亞是傷亡第六大的國家,義大利排名第七,士兵死亡人數超過30萬,受傷人數超過60萬,以兩萬的差距落後於澳大拉西亞。

除了英法俄澳意五大列強之外,剩下的協約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傷亡其實都不太高。

巴爾幹國家的平均傷亡在十萬左右,比利時的傷亡也超過了十萬人。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的傷亡均未超過十萬,也註定不會分配到太多利益。

這份傷亡名單是各國初步統計的,原來是拿給外界進行驗證,後來就是在和談談判桌上爭取更多的利益。

但實際上,這份傷亡名單中有許多是不被各國政府重視的,比如澳大拉西亞的土著軍隊,他們可不會獲得澳大拉西亞的撫卹金政策。

當然,阿瑟也會履行自己的承諾,將這些參戰士兵和他們的家屬送到其他地區,並且給予他們一定的遣散費用。

這筆遣散費大約在50澳元到200澳元不止,不過他們在新的生活地安置一些物件,讓自己穩定的生活下來。

真正能夠享受到撫卹政策的是正規軍隊死亡的那0.8萬士兵,還有受傷的1.7萬士兵,也會有相應的補償和獎勵。

從澳大拉西亞正規軍隊的傷亡數字就能夠看出,替澳大拉西亞承受這場戰爭苦難的,就是那些土著士兵。

除了澳大拉西亞之外,大英帝國的處境也和澳大拉西亞一樣,傷亡中有一大半是土著士兵,真正的英國主力部隊傷亡雖然也有,但只有總傷亡的不到三分之一。

按照澳大拉西亞的撫卹金制度來看,這2.5萬的總傷亡,要讓政府和王室出資將近700萬澳元作為撫卹金。

其中政府和王室各出資一半,也就是350萬澳元左右,對於政府和王室的財政來說開支並不大,也完全能夠接受。

雖然大部分士兵還沒有安全回國,但阿瑟命令政府和王室財團緊急準備這筆撫卹資金,爭取儘快發放到所有士兵手中。

除此之外,對於所有參戰士兵,國防部也都會進行一定的補貼,平均每人的補貼在50到60澳元左右,這也是一筆高達五六百萬澳元的支出。

當然,政府和王室的獎勵也遠遠不止這些。對於獲得功勞計程車兵,還將獲得田地,爵位,勳章等等更多的賞賜,也算是澳大拉西亞版本的軍功授田。

反正澳大拉西亞本土和各大殖民地擁有大量的未開發土地,這些土地空置也是浪費,不如交給這些立下功勞計程車兵前去開發。

這些人也將作為貴族之下的軍功受益階級,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變相的拱衛王室和貴族階級。

為了讓士兵們更好的選擇,給予士兵們的撫卹金和獎勵,也可以靈活更換。

比如獎勵的田地可以更換為與田地等價的資金,資金也可以更換為等值的田地。

並且軍功是累計的,因為這次授予了獎勵就清零。只要累計的軍功達到了一定的等級,就會被授予爵位。

按照政府和國防部給出的軍功授田方案來看,平均每名士兵大約可以獲得3英畝的土地,也就是1.2公頃出頭。

這只是參戰士兵的獎勵,立下大大小小不一的軍功之後,所獲得的土地面積也會飛速提高。

大約累積到150到200公頃,軍工也就達到了可以授予爵士頭銜的地步。

1000公頃到1500公頃,可以被授予男爵頭銜。8000公頃到1萬公頃可以達到子爵,3萬公頃到5萬公頃可以授予伯爵,10萬公頃為公爵。

公爵基本上就是一名普通士兵累積軍功可以達到的最高貴族等級,再往上理論上還有親王,但這種等級只有王室嫡系才能獲得。

其實10萬公頃也絕對不小了,也就是1000平方公里,相當於面積小一點的縣區。

而且這些軍功授田所獲得的土地都是永久的,一個靠軍功獲得公爵的貴族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土地成為大富翁。

雖然像爵士這樣的名譽貴族不會被世襲,但土地是永久的,這是阿瑟對於所有為國家和王室做出貢獻的人的獎勵。

正因為是獎勵,因此軍功授田有很大的靈活性。王室和政府一般會選擇一塊大型地區進行集體性分封,來確保士兵們獲得的土地是連在一起的,避免東一塊西一塊的尷尬場景發生。

理論上來說,獲得土地賞賜的人可以每15年向政府提出申請換地,儘量將自己的土地聚攏在一起。

當然,換地址能換價格相同面積相同的土地,避免有些人鑽政府的空子。

為了更好地培養澳大拉西亞的新貴族,在對士兵們進行分封之後,阿瑟將會建立貴族學校,對於新貴族的後代進行良好教育,讓他們成為國家和王室的棟樑之才,而不是隻會貪圖享樂的廢物。

貴族學校也能讓新貴族的後代們團結在一起,貴族與貴族之間形成複雜的關係網路,所有新貴族又依附於王室的統治,成為權力巨大的,但又聽命於王室的貴族階級。

為了提高新貴族的權利和地位,阿瑟還特意規定除了叛國罪,損害王室利益罪之外,其他的一切罪名只能凌駕在貴族本人,而非貴族頭銜上。

換句話來說,除了這兩項罪名之外的其他所有罪,只能處決犯事的貴族,並不能直接取消這個頭銜。

這也代表著,只要沒有危害國家和王室的利益,就算新貴族觸犯了法律,他的頭銜也可以由後代繼承,而不是因為罪名導致自己的頭銜被取消。

但如果觸犯了叛國罪和危害王室利益罪,阿瑟就會毫不猶豫的廢除新貴族的頭銜,畢竟國家和王室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況下,這些新貴族也不會傻到觸犯王室的利益。畢竟他們的所有權利和地位都來自於王室,又有誰會傻到自刨根基呢?

而且阿瑟作為澳大拉西亞的國王,想要處置自己分封的新貴族還是很簡單的。

畢竟叛國罪和危害王室利益罪說白了也只是一個名頭,這個名頭可以在隨時附加到任何一個貴族身上,只要阿瑟願意。

也算是阿瑟控制新貴族的一個手段,畢竟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總要有對付傻子的最終底牌。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