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為止,德國和法國的戰略目的都已經十分明顯。

德國軍隊和法國軍隊都奉行進攻主義,在這種軍事思想的影響下,兩個國家的作戰都採用的是大舉進攻的方式。

只不過兩個國家的方向剛好相反,德國向西,借道比利時,迂迴巴黎。法國向東,取道洛林,直奔萊茵河。

為了達成各自的戰略目的,法德這對老冤家,從8月20日開始,整整四天的時間,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展開了四場戰役,分別為洛寧戰役,阿登戰役,沙勒羅瓦戰役,蒙斯戰役。

這四場戰役被統稱為邊境戰役,法德雙方各投入了高達數十萬的作戰軍隊,短短四天,也產生了共計十萬人的傷亡。

雖然這其中的死亡人數只有一萬多人,但中重傷失去戰鬥力的,德法雙方加起來也超過了四萬人。

因為在這些邊境戰役中,德法雙方都動用了大量的火炮和重機槍。

這樣的重武器給對方造成的傷亡是巨大的,特別是重機槍,只要掃射到,至少也是重傷。

這也讓德法雙方的鐵路幹線在運輸軍隊前往邊境的同時,也要承擔大量的往國內運輸傷員的任務。

好在西歐和德國地區的鐵路建設還是十分發達的,加急運輸之後,德法兩國的運輸環境也能跟得上。

在德法邊境聚集上百萬軍隊,瘋狂開始廝殺之時,法國軍裝的劣勢也就凸顯了出來。

藍上衣紅褲子的法國軍裝在平時看起來極具個性色彩,但在德法邊境的戰場上,這樣色彩鮮豔的法國軍裝,無疑是送法國士兵上路的催命符。

藍紅兩色的法國軍裝在邊境地區幾乎無法偽裝,最讓法國軍隊在德國士兵眼中看起來十分顯眼。

保守估計,這樣顏色特異的法國軍裝,至少增加了法國軍隊三成的死亡率,四成的受傷率。

按照道理來說,裝備精良的法國軍隊和德國軍隊的戰鬥力並沒有那麼誇張,至少戰損比不會達到2比1。

但現實就是,在法國軍隊如此顯眼的軍裝之下,法國士兵和德國士兵的戰損比基本在2比1左右,嚴重時甚至達到了3比1。

當然,除了法國人如此顯眼的軍裝之外,目前的戰爭以法國進攻,德國防守為主也是主要原因。

在德法邊境上,還有著這樣一個小插曲。

一處德法邊境的密林中,一隊法國士兵正在林中進行巡邏。

這片地區暫時還沒有得到德國軍隊的光顧,因此法國士兵的巡邏也很是隨意,甚至更多的時候只是走個過場。

因為在這片地區不遠的西部,法國軍隊早已經開進了二十多公里的路程。

這些算是處於後方的法國軍隊,自認為根本不會見到德國軍隊。

前面的巡邏很是正常,但這支巡邏的法國軍隊走進密林的更深處,卻突然聽到了遠處傳來德國小調的聲音。

按照道理來說,聽到了不同語言的小調,特別是在戰爭地區,法國士兵至少也要警惕起來,隨時準備對敵人開火才是。

但這群法國士兵居然率先詢問對方口令,也讓本來沒發現法國軍隊的德國士兵瞬間警惕起來。

德國士兵可沒有那麼離譜,在聽到對方操著一口熟練的法語之後,二話不說,直接用機槍進行掃射。

這群法國士兵這才意識到對面是自己的敵人,連忙展開反擊。

但各自謹慎起來的德法軍隊卻面臨著不同的境況。德國軍隊身穿灰色軍服,在密林中隱藏起來,並不是那麼好發現的。

但法國軍隊不同,法國軍隊的軍裝太過顯眼,哪怕有密林的遮掩,也絲毫不能掩蓋法國軍裝的個性。

這也導致隱藏起來的法國軍隊很容易被德軍發現,法國軍隊已經喪失了先機。

因為遭遇的很突然,雙方軍隊使用了重機槍和步槍亂射,還瘋狂投擲手榴彈等武器。

一些離得比較近的,已經沒有辦法躲藏的,則衝上去用槍托和刺刀進行肉搏。

不過,法國軍隊的作戰素質,從槍法到肉搏技能,基本都遜色於德軍一籌。

再加上法國軍隊缺少關於山地的訓練,因此在這種山林地區,這支巡邏小隊很快就被德國人消滅。

雖然後續法國的援軍來的很快,但法國的援軍在德國火炮的轟炸下也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出了這片山區。

雖然德軍偷襲的意圖被識破,但趁著這樣的機會,德國軍隊也進入了法國邊境之內。

趁著法國軍隊亂作一團,德國軍隊趁機猛攻納夫夏託,維爾通,蒙梅迪,隆維等邊境城市,試圖在法國邊境開啟一個巨大的口子。

反應過來的法國軍隊也十分頑強的抵抗,他們衝鋒的很是整齊,當然,在槍口下倒下的樣子也很是整齊。

大量的法國士兵向著德國軍隊衝鋒,然後變成一具又一具的屍體,積累起來。

很快,這些城鎮邊上,就積累起一座又一座的屍體堆。這些屍體堆為後來者提供了很好的掩護,同時,也有大量的屍體繼續積累在上面。

堅強的法國人很快明白了,單靠英勇頑抗的精神是完全抵擋不住德國人的大炮的,雖然法國軍隊在數量上整體佔優,但面對士兵的單體戰鬥能力和軍裝方面的優勢,法國軍隊還是失敗的很快。

在丟失了大量的屍體和武器彈藥之後,法國軍隊匆匆撤離,在邊境地區徒留一地狼藉。

戰爭打到這份上,朗雷扎克將軍已經意識到了在中部地區部署主力並不是正確的選擇。

朗雷扎克將軍嘗試著建議總司令霞飛,將中部的法軍主力調集到北部和比利時的邊境,來防備德軍隨時有可能從比利時南下,威脅巴黎地區。

但此時的霞飛自然不可能同意朗雷扎克的意見,朗雷扎克將軍無奈,選擇自作主張,將精銳後移,準備隨時調轉大軍北上迎敵。

好在,霞飛的命令改變的也很及時。

在朗雷扎克將軍後撤軍隊的第二天,霞飛就傳來命令,讓朗雷扎克的第五集團軍全力北上,駐紮在和比利時的北部邊境。

第五集團軍士兵人數超過40萬人,在朗雷扎克的率領之下,三天時間急行軍120公里,終於抵達了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

而此時,德國皮洛夫將軍所率領的第二集團軍也在沙勒羅瓦附近強度桑布林河,以三個軍的兵力靠近法國邊境,最終和朗雷扎克的第五集團軍展開激戰。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第五集團軍所裝備的火炮是M1897-75毫米火炮,也就是著名的法國小姐。

而德國軍隊所裝備的火炮,是德國和澳大拉西亞共同研製的GA1902-75毫米火炮。

這門火炮是根據法國小姐所改進的,射速相較於法國小姐有所提高,能夠達到每分鐘20發炮彈。

這也導致雙方的火炮轟炸十分誇張,軍隊的進攻從白天打到黑夜,從黑夜打到白天。

而火炮的轟炸也一刻沒有停止,頗有一番你耗不光我的後勤補給,我就耗光你的後勤補給一樣。

得益於法國軍隊悍不畏死的精神,在遭遇戰開始,朗雷扎克將軍將德國軍隊打退了十多公里。

雙方之間的火炮,更是將沙勒羅瓦和邊境地區,轟炸的樓房倒塌,管道炸裂,工事損毀。

因為雙方的火炮發射速度都很快,這導致雙方軍隊消耗炮彈的速度也十分誇張。

在兩軍高強度的轟炸下,德軍和法軍平均每天至少要消耗二十萬發炮彈,對於雙方的後勤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

隨著德國的進攻日加犀利,加上德國的援軍紛紛到來,比利時的大部分地區已經被德國人佔領,法國邊境地區也有些吃不消。

早在戰爭一開始,法國人就向澳大拉西亞和英國請求了援助。

很快,英國遠征軍就抵達了蒙斯附近,和法國第五集團軍共同抵禦北面的德國軍團。

而澳大拉西亞方面,阿瑟也表示會堅定地履行承諾,並且在三個月內至少向歐洲派遣15萬作戰軍隊。

為了支援死傷慘重的盟友法國,阿瑟決定儘快向法國派遣遠征軍。

事實上,佔領德國的太平洋殖民地之後,澳大拉西亞的軍隊就陷入了無事可做的狀態。

因為身處遙遠的大洋洲,澳大拉西亞的戰事實在不多,敵人大多數也只是像葡萄牙和荷蘭這樣的弱小國家。

而這場一戰,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就是最好的練兵機會。

不僅能夠鍛鍊士兵的作戰實力,還能夠鍛鍊中高層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實現士兵和軍官齊頭並驅,共同進步。

縱使澳大拉西亞軍隊的表面戰鬥能力已經不弱,但沒有經歷多次戰爭的軍隊,仍然不能稱作一支精銳的軍隊。

只有讓士兵和指揮官經歷多次戰爭,共同進步,才能臨危不懼,更好的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

除了那30萬人的殖民地軍隊之外,這次率先派遣到歐洲的主力部隊,阿瑟選擇了澳大拉西亞比較精銳的第四師。

第四師是常規部隊中組建最晚的軍隊,目前訓練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也該讓這支軍隊真正的見見血,才能更好的成長。

至於更加精銳的123師和近衛師,他們前往歐洲的作戰任務則被排在了後面。

畢竟澳大拉西亞國內也需要鎮守,再加上殖民地的問題,在國內留有數量充足的作戰部隊還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30萬殖民地軍隊全部派遣到歐洲之後,澳大拉西亞的軍隊也就只剩下十多萬人了。

這些軍隊要守備包括殖民地在內的整個澳大拉西亞,實際上的任務還是非常重的。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