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王權歸屬
章節報錯
在歐洲各國仍然處於一片混亂之時,澳大拉西亞的遷都計劃也正式開始。
新首都的選址位於墨累河和達令河的交界處,位於悉尼以西,墨爾本以北,是墨累河盆地的正中心。
新首都的首期建設計劃,包含新王宮,政府,法院,教堂,議院,學校,醫院的建設,還要為新首都的第一批居民準備新的房屋。
這可不是一個小工程,根據政府給出的建設計劃來看,阿瑟最早也要在五年後才能入駐新首都,甚至十年也不是沒可能。
因為王室財團這十多年的發展十分迅速,阿瑟在新王宮的修建上也沒有吝嗇,預計投資1.5億澳元,會按照阿瑟的想法,修建一座更加龐大,豪華,奢侈的宮殿。
因為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已經逐漸豐富,這次的新王宮將會富含世界各地的文化特點,打造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萬國宮。
王宮的建設將會向世界各國的建築公司招標,集結全世界之力,打造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宮殿。
1.5億澳元的預算也完全足夠,畢竟換算下來,這是一筆高達3.75億美元,18.75億法郎,10億兩白銀的花費。
這也應該是澳大拉西亞最後一次遷都,作為自己和家人將來居住的地方,阿瑟對預算的投入還是非常大方的。
實際上,澳大拉西亞的財政狀況也十分良好。政府也特意投入了5億美元來修建新首都,以及開發墨累河流域。
倒不是說為了一個首都就讓澳大拉西亞政府如此豪橫,畢竟遷都的背後還有發展整個墨累河流域的目的,這是比新首都更加重要的戰略計劃。
為了給新首都引進人口,澳大拉西亞政府特意頒佈了一項規定,從悉尼和墨爾本週邊吸引人口,願意前往新首都定居的,政府會贈送一套房屋,五英畝的土地,200澳元的補償資金等。
澳大拉西亞的其他地方還是挺缺人口的,唯獨悉尼和墨爾本這兩大城市,人口均已經突破200萬。
如果能從這兩個城市吸引一部分人口前往新首都,不僅能減少墨累河流域的開發難度,對澳大拉西亞其他地區的發展也不會造成影響。
畢竟如果從其他地區引進人口的話,很容易影響其他地區的發展,特別是對於西澳大利亞這樣要稀缺人口的地區來說。
阿瑟的號召力還是很足的,從新首都建設計劃正式公佈開始,到1918年的年底,已經有超過十萬澳大拉西亞人報名,願意永久定居在新首都。
這些人的轉移工作將會在新的一年進行,十萬人口對於一個嶄新的首都來說也算可以了,畢竟新首都的出現也會吸引一部分移民,人口快速增長到二三十萬的規模還是沒問題的。
等到新首都的建設正式完成,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將會以墨爾本,悉尼和新首都形成三角城市群,這裡將會是澳大拉西亞最核心的地方,並且至少能夠容納上億人口。
同樣也是藉著流感暫時退去的機會,世界聯盟開始商議起德國王室的處置情況。
按照道理來說,作為德意志皇帝的威廉二世對戰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自然要承擔發動戰爭的罪責。
但德國的情況已經很明顯的顯示,戰爭後期德國政府的指揮權已經被興登堡為首的軍事政府控制,威廉二世也喪失了真正的權利。
再加上歐洲王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導致各國一直沒有定下對於德國皇室的處理結果。
這導致目前德國的局勢很是尷尬。威廉二世逃到了荷蘭,南德意志的各大邦國又不聽從政府的管理,隱隱又變成一盤散沙的樣子。
英國人自然不願意看到德國人從此變成一盤散沙,被法國人隨意拿捏,因此提出保留威廉二世普魯士的王位,並且讓德國各大邦國選舉出新的皇帝。
英國人的目的其實很簡單,普魯士終究還是北德意志甚至是整個德國最大的邦國,想要獲得其他邦國的支援還是很簡單的。
保住普魯士王位的威廉二世,想要透過選舉再次成為德意志的皇帝,似乎也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而素有威望的威廉二世掌控德國,能讓現在的德國擰成一股繩,來抵抗法國人的威脅。
和英國人的態度截然相反,法國自然不願意看到德國有一個相對有威望的統治者。
目前的軍事政府繼續統治德國是法國願意看到的,畢竟戰爭失敗讓德國軍事政府遭受了許多非議,不少德國將軍和官員不滿意軍事政府。這是德國人內部的裂痕,也是法國將德國永久踩在腳下的保障。
至於其他列強的意見,俄國人對此不太關心,因為俄國政府內部還有著矛盾,這是尼古拉二世,俄國政府甚至是工人聯盟都十分重視的。
俄國到底要變成怎樣體制的國家,就看接下來俄國國內這三大勢力的角逐了。
而剩下的義大利和澳大拉西亞,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君主制國家,並且共同簽訂了歐洲王室聯合宣言。
阿瑟自然不可能支援德國成為一個共和國家,義大利也沒有違背歐洲王室聯合宣言的意思。
單獨一個法國人想要阻止德國恢復君主這是不可能的,法國人也立即提出了其他要求,比如德國新任皇帝必須經過世界聯盟的投票同意,以及能保證德國政府的權力,避免一個專制國家出現等等。
通俗點來說,法國人眼見不能阻止威廉二世保留普魯士國王的王位,對於限制德國有了新的決斷,那就是增加德國邦國的權利,並且讓德國的相權和君權互相制衡。
如此一來,德國地方邦國以及中央政府的相權和君權三權並立,德國想要凝結成戰前那樣的一股繩的狀態幾乎不可能。
目前的軍事政府在戰爭後期背叛了威廉二世,而南德意志邦國也在後期尋求過獨立。這導致德國將來的三大勢力幾乎不太可能和解,在遊戲裡就是妥妥的國家凝聚力-80%。
而此時被荷蘭女王威廉明娜接濟的德皇威廉二世,心情就不是那麼美好了。
毫不客氣的說,威廉二世的結局完全掌握在協約國四大列強手中。
繼續作為德意志的皇帝,或者直接被廢除王位,只在協約國四大列強的一念之間。
威廉二世一方面期待著協約國四大列強能夠遵守歐洲王室聯合宣言,保留自己的皇位和王位。
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提前逃離到荷蘭的事情並不光彩,想要以一種更加光彩的方式回到自己的皇位,而不是來自協約國的施捨。
這也算是傳統貴族好面子的體現。對於像威廉二世這樣的傳統貴族來說,貴族的尊嚴和麵子有時候真的比實際權利重要,更何況威廉二世因為先天原因,本身就更加偏激和好面子。
其實有著之前簽署的那份歐洲王室聯合宣言,威廉二世的王位基本不可能被廢除,最多隻是在將普魯士進行切割,讓威廉二世成為更小的普魯士的國王。
歐洲王室聯合宣言不僅關乎到所有歐洲王室的權利和地位,同樣也是歐洲王室的利益聯合在一起的體現。
如果有人光明正大的背棄了這份宣言,相當於背棄了整個歐洲王室,其中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發動戰爭的所有歐洲國家,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等國,全部保住了他們的君主制。
雖然其他國家也有出力,但當時力主締結歐洲王室聯合宣言的阿瑟,毫無疑問獲得了最大一份的威望。
歐洲王室聯合宣言讓歐洲王室在一些利益上成功聯合在了一起,而推動這份宣言的阿瑟,也自然成了歐洲王室的代表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列強國家的君主,和阿瑟都是一個輩分的。
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是阿瑟的堂哥,德皇威廉二世是阿瑟的表哥,尼古拉二世是阿瑟的表兄弟。
包括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在內,這些君主的權利已經喪失了大部分,列強國家中唯一的實權君主就只剩下阿瑟。
也讓阿瑟在歐洲王室中的地位並不低。出身於英國皇室,屬於德國家族,和俄國皇室有姻親,讓阿瑟和列強國家的王室都搭上了關係。
雖然澳大拉西亞並不是最強大的那個國家,但阿瑟在歐洲王室中的地位,已經並不輸於喬治五世這樣的君主。
甚至因為喬治五世的權力被內閣架空了大半,讓他也喪失了一部分在歐洲王室的聲望。
畢竟一個靠祖上餘蔭,自己的權利被政府架空的君主,又怎樣能夠獲得其他王室真心的尊重呢?
況且喬治五仍然如同歷史上那樣,戰爭後期因為承受不住來自民間的壓力,公開宣佈將家族的姓氏更改為溫莎。
要知道,喬治五世要求英國王室自維多利亞女王之後的所有王室成員將姓氏改為溫莎,除非是已出嫁或者待出嫁的公主。
阿瑟雖然也在這一範圍之中,但阿瑟絕對不會承認喬治五世的姓氏。
別的不說,就這當城堡名字作為自己新姓氏的操作,阿瑟只覺得掉價。
在當時喬治五世宣佈更改姓氏之後,阿瑟公開宣佈,不認同喬治五世的改姓,澳大拉西亞王室仍然是光榮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
阿瑟的這一行為也讓他獲得了不少德國家族的好感。在歐洲王室中的聲望和地位也大幅度增加。
畢竟,家族的名字和尊嚴是歐洲王室最看重的,更改自己傳承已久的姓氏,在歐洲王室看來就是掉價。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有點卡文,更新慢一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