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造船廠選址
章節報錯
等到阿瑟親眼見到莊園之後,他才明白,亨特管家所說的小莊園其實並不小,甚至還挺大。
雖然不至於和英國王室的那些大型莊園和宮殿相比,但佔地面積也有足足3公頃,也就是三萬平方米。
這要是按照後世的住房面積來看的話,三萬平方米建成的小區至少能容納上千人,但在阿瑟這兒,只是用來讓王室四人居住的莊園。
莊園的主體是由居住區,花園,小溪,草坪,果園,噴泉和一個人造湖組成。
整個莊園的建築面積並不是很大,僅僅只有不到三千平方米,其中涼亭和馬廄就佔了五百平米以上。
真正用來居住的區域只有不到兩千五百平米,是一棟仿照英國宮殿建造的小型宮殿,整體呈字母H的形狀,中間是整座房子的最高點,也是王室旗幟懸掛的地方。
雖然佔地面積並不大,但這座僅僅三層的小型宮殿還是擁有超過五十個房間,其中除了傭人和屬下居住的十多個小房間之外,還有四十多個房間可供分配。
這其中,會議室,餐廳,會客室,廣播室,辦公室和王室成員的房間就佔去了二十個名額,剩下的二十多個房間除了放置物品之外,還可以當做客房使用。
莊園最大的房間就是公用會議室,一共有三百多平米大小。一張巨型的橢圓會議桌,能夠容納超過五十人。
在橢圓會議桌的外圍,這是一圈圈小型桌子拼接起來的大圓形桌子。
四圈桌子一共能容納超過三百名官員在此開會,完全解決了阿瑟居住在莊園時下議院開會的需要,甚至還能夠容納將來經過擴充套件的下議會。
而最內圈的橢圓會議桌中央,則是一個凸起是十五厘米的橢圓臺階。
臺階上將會放置一個演講臺,正對會議桌最上首的位置。
這個演講臺是舉行會議的時候各代表講話所用,正對著上首的位置也能體現出對阿瑟的尊重。
好不容易參觀完整座莊園,時間已經來到了中午一點。
哪怕阿瑟等人出發的時候吃了一頓豪華的早餐,在經過了一個上午的遊覽之後,也都開始感覺到飢餓。
“殿下,我已經讓人準備好了午餐,莊園的餐廳也早已經讓人收拾了出來。是現在用餐嗎?”亨特管家很是善解人意,在阿瑟剛剛感覺到飢餓的時候,亨特管家就已經很是時候的詢問了出來。
阿瑟點點頭,看著同樣已經期待不已的瑪格麗和帕特麗夏,笑著說道:“那就先去用餐吧,走了一上午的時間,想必都已經餓壞了。”
和臨時改建的政務大樓頂樓不一樣,莊園的餐廳大大小小一共有五個,分為私人餐廳,也就是王室成員私下進餐的地方。還有公共餐廳,宴客廳和聚會廳。
其中宴客廳是裝飾最為鄭重和淡雅的餐廳,而宴會廳是最大的餐廳。
此次阿瑟等人的目的地是私人餐廳,位於莊園三樓的西側。
私人餐廳的裝飾完全是根據王室成員的喜好來的,因為亨特管家知道阿瑟不喜歡高調的緣故,因此私人餐廳的裝修顯得比較淡雅,除了幾副油畫裝飾之外,就顯得比較簡單了。
中午的午餐是地地道道的英國美食,雖然英國並不盛產美食。
主食是一份香腸加土豆泥,上面澆了一些肉汁,顯得有些食慾。主菜則是炸魚薯條,就是把魚去掉魚刺和魚頭之後,切成條,用溼麵糰裹著炸。
還有就是一份用義大利牛的牛肉製作而成的威靈頓牛排,表皮烤的金黃酥脆,切開還能看見裡面帶血的牛肉。
這些菜是英國菜中味道比較好的美食,也是阿瑟比較能接受的英國美食。
吃完這還算豐盛的一餐之後,路易斯郡主就帶著瑪格麗和帕特麗夏回到了政務大樓。
在莊園沒有徹底裝修完成之前,他們還是得暫時居住著政務大樓一段時間。
而阿瑟,則是短暫留了下來,和亨特管家趕往了下一個地方。
悉尼港口以南,一處荒地之中。
這裡距離悉尼港口不遠,但因為四周土地沒有得到開發的原因,暫時還是一處荒無人煙的土地。
不得不說,現在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的程度實在可怕,這片土地處在澳大利亞東南方的平原上,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但因為澳大利亞人口太過稀少的原因,因此像這樣大量且肥沃的土地並沒有得到開發。
阿瑟在四周簡單走了走,觀察了一番地形之後,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對著亨特管家說道:“亨特管家,我們的造船廠什麼時候能夠建成?”
這裡其實就是亨特管家為新的造船廠選擇的地址,是一片比較靠近港口的區域。
這裡的好處就是距離港口比較近,物資運輸方面比較便利。綜合地勢考察來說,是一片建造造船廠的良好地方。
“殿下,我們的裝置和員工基本都已經運到了澳大利亞,現在所需要的就是建造廠房以及安裝裝置的時間。我估計這個時間並不會太久,預計在三四個月後,我們的造船廠就能初步投入使用了。”亨特管家說到。
這個造船廠是阿瑟公爵給阿瑟留下的寶貴財產之一,能夠讓沒有任何造船能力的澳大利亞在造船行業上往前狠狠邁進一大步。
這個造船廠能夠獨立設計並生產五千噸以下的小型軍艦,並且參與制造過萬噸級的重型巡洋艦。
這也是為什麼阿瑟執意要將這個造船廠完整的搬遷到澳大利亞的原因,這樣擁有獨自研發並生產小型軍艦的造船廠,絕對是澳大利亞不可失去的資源。
軍工廠和鋼鐵廠同樣也是這個道理,能夠給工業薄弱的澳大利亞帶來許多知識和經驗,並且少走許多彎路。
多虧了阿瑟公爵,阿瑟才能擁有這幾個如此重要的工廠。也多虧了阿瑟公爵,阿瑟才能不遠萬里的將這些工廠完整地搬遷到澳大利亞。
如果沒有這些工廠的話,澳大利亞想要掌握這些技術,恐怕至少得需要十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