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師生重逢
章節報錯
“僕就不明白,一條鞭怎麼到了北方就成了惡政?這一路過來,就沒一個府在一條鞭,全是納糧乃至繼續由各甲之民輪番服役的!”
在北方巡視的申時行,此時已到大同地界。
而申時行則因為大同巡撫賈應元和巡按茹宗舜也反對一條鞭,也就在這時,語氣不善地對兩人說了起來,且補充問道:
“你們知道朝廷解糧一次,得耗費多少糧食於運輸上嗎?!不知道解銀避免不少損耗嗎?!”
賈應元和茹宗舜又都是不畏權貴的。
所以,賈應元也就直言回答說:“我們自然知道。但北地百姓缺銀,強行一條鞭,只會方便大戶盤剝小民,下官和巡按難道真想跟大戶作對,讓朝廷為難?還不是因為,為官一任,當造福一方,不能上負皇恩,下累黎庶,真要強行一條鞭,只會讓北地逃荒流民更多而已。”
“沒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北地缺銀,強行一條鞭,除了便於大戶盤剝小民,也不便於官府及時完成徵稅。蓋因,等百姓籌到白銀,怎麼也得三五個月,這樣下去,反而不利一省官員之考成。”
茹宗舜言道。
申時行冷笑:“爾等總是諸多借口,一路過來,皆是這個說辭。如此,僕且問爾等,對於朝廷接下來當行的新政,爾等希望朝廷行何新政?”
“自然是減賦稅!”
“北民太貧,全家辛苦一年,所產繳納完田賦後,不過餬口而已。”
“關鍵北地,還風沙嚴重,也土質退化嚴重,天還一年比一年冷,產出因而一年比一年少,再不減賦稅,只怕逃荒者越來越多,閣老不知道,就因為北地產出越來越少,大司寇王公(王崇古)曾想恢復納糧開中,都未能行。”
賈應元不假思索地回道。
申時行聽後道:“南方本來就稅重,尤其是江南,大凡有地者,都希望朝廷減稅!如今,北地百姓也要減稅,那朝廷還拿什麼養宗室,供應九邊軍需?”
賈應元和茹宗舜皆沉默不言。
南方稅重是事實,尤其是江南一帶。
他們也不好否認。
但北地即便稅賦不如南方重,但還是比南方窮,民眾生活更艱難,也的確是事實。
所以,此時他們也不好說什麼。
申時行也在來巡視北方時,受到了當地豪紳的熱情招待,乃至也同馬自強一樣,見到了大地主們的豪奢,但他同樣對當地豪紳的意見半聽半信,而只來到大同,認真問起賈應元和茹宗舜這些,屬於外地人的改革派官員,關於具體接下來該如何行新政的正事來。
而且,申時行還故意生氣,為的是能聽到真言,但在聽了撫按賈應元和茹宗舜的爭辯之言後,他也還是沉默了下來。
原因無他。
申時行忽然意識到自己家鄉吳地的稅賦是減不了的,因為北地不能增,所以吳地一減,則朝廷就會亡國有日。
“想必攤丁入畝也是不行的。”
突然,申時行苦笑著說了一句。
賈應元大驚,忙轉身對著申時行拱手:“閣老,這自然萬萬不能行!畢竟,天下農耕者本就不易,而北地農夫更不易,強行一條鞭,那這北方土地,誰還種?!何況,北地軍戶多,攤丁入畝,也會加劇軍戶逃亡。”
茹宗舜則回答更直接,直接質問道:“就是!何故天下徭役只讓有地之耕農承擔?而無地之商民、工匠不用承擔徭役?難道農民皆比商賈工匠富貴?!”
“還是說,這天下就只有地之耕農最好役使,故當讓朝廷只役使耕農?”
“耕農天生有罪於國乎?”
茹宗舜接著又問了一句,且道:“而且北方務農本就產出極少,與宗族族人鄉鄰一起分擔服役,才勉強支援,而若攤丁入畝,無疑讓表面上土地更多之北方宗族承擔更多徭役,而南方無地之富商則大減丁銀,如此,只怕不但北方小民不宜生存,連北方大族將門也要南遷也!則北方必空虛,如此將如何防韃虜南下?”
說著,茹宗舜又道:“也就南方有利。南方商業發達,從商務工者遠多於農戶。若攤丁入畝,自可讓大量從商務工者,連丁銀也不用納!”
申時行道:“我知道攤丁入畝如今還不合時宜。不過是提提而已。”
“幸而閣老明白!”
茹宗舜拱手回了一句。
賈應元也道:“連一條鞭都還不合適,何況攤丁入畝,或許將來北方氣候好轉,乃至糧食高產如南方後,或可為之。”
申時行聽後點了點頭,就又問:“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呢?”
賈應元和茹宗舜皆張口欲言,但旋即都閉住了嘴。
因為他們忽然都意識到,自己今天連續兩次駁斥這位申閣老的提議,是不是太不給這位申閣老面子了?
在他們看來,畢竟這位申閣老明顯也是一位銳意革新、積極謀國的大臣,何況,將來說不定也因此得元輔喜歡,而接了元輔的班,成了新的元輔,自己這麼不給此人面子,豈不影響將來的仕途?
於是,賈應元也就在這時回道:“讓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也不是不可以,北地是百姓缺銀,官紳也不缺銀,讓他們多交銀子不難,只是得朝廷有此決心才可。”
茹宗舜也附和說:“是啊,兵馬在朝廷手裡,官紳也不至於因為納糧當差就要造反!真的只是看朝廷的決心。另外,無非撫按與地方父母官更難為,閣老真要行此政,當要做到能壓制言官才可!”
申時行點點頭,沒再多言,只是在回自己屋內後,給張居正寫了一封私信,言說道:
“加徵商稅斷不可行,恐南方小民生變,但學生至北境,訪查得知,北地庶民對一條鞭尚牴觸,何況攤丁入畝?故攤丁入畝亦不能強推;”
“只有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可行,但恐吾鄉勢家不滿,滋生事端,為難師相,師相若真欲從此三策中選一策,或可選此策。只是師相可想過,哪怕是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也會將令師相被人萬世唾罵?”
……
張居正在回京途中收到了申時行的來信,只言道:“回他,就說欲為良輔,就不能想著個人的榮辱進退,須得有所主張,須得想著君父與社稷!”
說完,張居正就沉默地看向了舟外逝水與落日炊煙,許久未言語,茶也不思。
萬曆六年六月十五日,張居正抵達京師城郊,朱翊鈞特命司禮監太監何進,在城外真空寺設宴為張居正接風。
何進口傳聖旨道:“若午時分進城,便著張先生在朝房稍候,朕即召見於平臺。若未時分進城,著先生逕到宅安歇,次日早,免朝召見。”
十六日一早,朱翊鈞便在文華殿西室召見張居正。
朱翊鈞遙見張居正肩輿剛停在外面,便疾步出了殿外。
而張居正只得在殿外階下大拜。
“先生免禮!”
朱翊鈞笑著道。
張居正則謝恩後,立在朱翊鈞面前,微仰頭,且突然忍俊不禁言道:“陛下又長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