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著一碗羊湯在邊上消食的朱高熾,默默的朝著另一邊挪了挪屁股。

這人實在是太過諂媚了。

尤其是在朱高熾知道,面前這位正滿臉討好的大明新任順安王阿卜只俺,可是親手幹掉了自己的父親。

大明自然可以為其解釋成大義滅親,是心向光明的大明朝。

但是。

這事情歸根到底總是會讓人膈應。

朱允熥就顯得很是平靜,對此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模樣。

“順安王此行責任重大,如今能夠安然歸來,孤心甚慰。”

阿卜只俺雙手捧著羊湯,臉上露出好似憨厚的笑容,一仰頭便將那碗滾燙的羊湯喝下肚子裡。

喝完了羊湯,阿卜只俺便舉止豪邁的揮手一抹嘴。

“臣身負皇命,不敢懈怠,時刻謹記殿下教訓,此番深入草原,不負眾望,僥倖完成殿下所託之事。”

朱允熥卻是微微抬手:“先吃肉,吃飽了肚子再說。”

阿卜只俺愣了一下,最後還是老老實實的點頭,俯下身子快速的掃蕩著面前的烤肉。

明明做法都是一樣的。

但阿卜只俺永遠都覺得,只要是從明人手上做出來的食物,便永遠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味的。

順安王的名號,在他抵達大青山北麓的時候,就已經從駐守在那邊的明軍前哨嘴裡得知。

自己成了大明的順安王。

然而,穿越大青山到達此處的路上,阿卜只俺想著的卻只有這一口由明人做出來的食物。

等朝廷徹底解決了草原上的事情,自己這個順安王也就不必在草原上繼續奔波了。

江南。

富饒安逸的江南才是自己的最終歸宿!

阿卜只俺一邊啃食著手中的牛羊肉,一邊開始暢想著自己抵達江南之後的日子。

聽聞,應天城作為當時第一大城,地價格外高昂。

但自己這個順安王的頭銜,或許能免費換來一座府邸。

不用如明人修建的那般儒雅精緻,只要不用住在那些破爛發臭的羊皮帳篷裡,便是極好的了。

等待自己居住上幾年,熟悉了朝中的那些勳貴大臣們,說不得還能請了太孫殿下從中說媒,為自己求娶一位大明勳貴大臣家裡的貴女。

阿卜只俺美美的想著事情,吃起東西便愈發的快了起來。

少頃之後。

阿卜只俺拍了拍雙手,隨後探向腳邊的青草。

抓了一把草在雙手中間來回的揉搓著,如此便算是將雙手給清理乾淨了。

“殿下,如今數不盡的牧民們,正在等待著王師到來。”

阿卜只俺雙眼露出亮光,激動的說著。

一旁原本躲遠了的朱高熾,不由轉動脖子,側目看了過來,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朱允熥眼角餘光掠過滿臉好奇的小胖,示意阿卜只俺繼續說。

阿卜只俺點點頭:“殿下正在為所有牧民修建這座大青城的訊息,如今已經傳入草原,正在一路向北傳遞。

這一次,不光是微臣的部落子民正在趕來大青山下,還有十幾個小部落,也派了一部分牧民跟著過來。”

“他們是要親眼看一看,確認這座大青城是不是真的?”朱允熥手握著一把細長匕首,將一小塊的脆骨挑起,送到了炭火上灼烤著。

阿卜只俺嗯了一聲,臉上露出些許的尷尬:“微臣初立,這一次部落裡只有半數的人願意跟隨微臣南下,一同定居大青城這裡。加上那些願意跟隨過來的其他部落牧民,如今只有不到三萬人在路上。”

近三萬人!

坐在邊上豎著耳朵,一個字都沒有落下的朱高熾,聞言之後不禁瞪大了雙眼。

他不禁環顧了一眼四周。

這片空蕩蕩的草地,如今連那座大青城的地基都還沒有,就有近三萬牧民正在趕來。

這一刻,朱高熾覺得自己有些明白,今天白天裡熥哥兒和自己說的那些話了。

這座大青城的修建,勢在必行。

且越快越好。

朱高熾終於是忍不住,在一旁詢問了一句:“那些牧民當真都願意來到大青山?”

阿卜只俺抬起頭,看向不遠處的燕世子。

他的臉上露出笑容:“是牧民們願意來大青城。”

朱高熾張了張嘴,點頭道:“是大青城。”

阿卜只俺嘆息一聲,側目看向身邊還在孜孜不倦的灼烤著那塊脆骨的皇太孫。

“牧民們的日子過的很苦。”

“尤其是這幾年,朝廷對關外年年用兵,加之每年北邊的風雪都比過往更加的大。韃靼部王庭無法北上躲避朝廷鋒芒,便只能是催促下面人,對普通牧民加徵錢糧,抽調人丁充入軍中。”

“這一次朝廷要以舉國之力,征伐草原的訊息,也已經漸漸的從王庭和那邊的牧民部落傳開了。”

“人們都很惶恐,擔心會被朝廷的兵馬征伐,又擔心會繼續被韃靼王庭徵收錢糧,帶走壯年。”

阿卜只俺解釋的時候,不時的哀嘆著。

似乎當他投誠大明之後,再去看待草原上的事物,已經發生了些許的改變。

然而朱允熥很早以前就知道,一個體系裡的壓力,永遠都是自上而下傳遞,層層下壓,最後落在數量最多,同樣也是話語權最少的那大部分人身上。

大明如今正在直面這個問題,並且已經在積極的借用洪武新政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很顯然的是,草原上的韃靼部王庭,並沒有想要改變這一切。

朱允熥笑著詢問道:“如今草原上的牧民們都有什麼想法。”

阿卜只俺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離著長城近的不少部落,都在觀望大青城。如果殿下的許諾可以履行,微臣認為他們是願意遷徙定居大青城的。”

“而那些距離大明更遠的部落,則還是願意相信韃靼部王庭,願意繼續為了長生天而戰?”朱允熥面帶微笑,語氣輕鬆的說著。

阿卜只俺點頭道:“確實如此。不過……微臣以為,只要這一次朝廷大軍和韃靼部王庭的戰爭中,取得幾場勝利,這樣的局面會發生改變的。”

滋啦滋啦。

一直被朱允熥灼烤著的脆骨,開始發出滋啦聲,油水在表面膨脹著炸開。

朱允熥看了一眼,將其從炭火上收回,懸在半空中。

大青山下,夜裡的溫度很冷。

不大的功夫,朱允熥便將只餘下一點溫熱的脆骨送入嘴裡。

牙齒慢慢的咀嚼著脆骨,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朱允熥的臉上露出一抹愜意的表情。

“此次跟隨你南下前來大青城的牧民,都有什麼期許?”

朱允熥咀嚼著嘴裡最後的殘餘,目光則是默默的看向了北邊東西橫陳著的大青山。

阿卜只俺直接說道:“食物,吃不完的食物。房子,能夠避風擋雨的房子。如果可能的話,他們還希望能繼續在大青山下放牧,飼養馬匹。他們願意用養大的馬匹,和朝廷交換所需的東西。”

朱允熥回過頭,淡淡的看了小胖一眼。

朱高熾的眼神有些迷惑。

在大多數明人看來,草原上的人都是窮兇極惡的,是一心想著再次南下,佔據中原江南,將中原人踩在腳底下,淪為兩腳羊一般的存在。

如今,那些跟隨阿卜只俺來到大青山的牧民們,他們所要求的竟然如此的簡單。

只是吃得飽穿得暖,能夠繼續放牧。

朱允熥笑了笑:“大青城是牧民們的大青城,自然會有食物和房子給他們,這裡的河套平原很肥沃,卻無法種植糧食。若是不拿來放牧,豈不是浪費了。中原人一直有個很樸實的習慣,那就是不浪費任何一寸山河土地。”

阿卜只俺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很是樸實無華。

“殿下將會得到那三萬名牧民的絕對忠誠。”

朱允熥默默的點點頭:“我大明的這三萬名牧民,還有幾日方能到達屬於他們的大青城?”

“三日,再有三日他們就能穿過大青山,抵達大青城!”

……

三日後。

前線已經陸陸續續的傳回來了一些軍報。

涼國公、宋國公、潁國公的訊息,隨著他們不斷的深入草原,則是變得越來越少。

而長城一側出關的兵馬,則開始與部分未曾北逃的韃靼部下屬牧民部落接觸。

朝廷終究還是仁慈的。

手握兵器的韃靼人,在人屠鐵鉉的絕不商量的要求下,盡數被處死。

而那些願意投降的牧民們,則是得到了一個方向的指引。

大青山下那座屬於所有牧民的大青城。

大軍一路向北,十倍于軍隊的民工,則是跟在大軍後面,開始用長城下開採出來的石料鋪墊道路。

一處處適宜建造戍堡和城池的地點被挑選出來,匯總到了人屠鐵鉉的手上,最後再次進行選擇。

而在大青山下。

則是如火如荼的另一番景象。

數不盡的物料,從南邊被運送到此處。

大青山下整日整夜的發出轟鳴聲。

那是民工們正在錦衣衛的監督下,在工部官員的指揮下,用火藥開山採石。

一座佔地極大的水泥廠,正在拔地而起。

而在大黑河北側,周長四十里的大青城輪廓,已經出現在大地上。

四四方方的城池輪廓,草地和下面的地皮已經被鏟走。

裸露在外的泥土,則被徵召而來的民工們,不斷的向下挖掘著。

按照工部制定的建造要求,需要將這一層泥土盡數挖完,直到下面出現堅硬的石層亦或是硬土層才會停止。

而在一早。

現在暫時還只在向下發展的大青城城北方向。

向北連通大青山下水泥廠的道路上,早早的就聚集了無數的朝廷官員和兵馬。

在隊伍的最前面。

阿卜只俺穿上了一件很不合身的大明王爵常服。

這是從代王府那邊弄來的衣裳。

雖然不合身,但看得出來阿卜只俺很高興。

因為這是身份的象徵。

朱允熥則是默默無語,坐在道路一旁的座椅上。

周圍,一面面旗幟豎起,迎風招展。

大青城給了那些即將到來的牧民們,最大的熱誠和歡迎態度。

遠遠的。

大青山方向,已經有大群的人影出現。

這些從草原上一路走來的牧民們,望著平坦肥沃的河套之地,沒有立馬錶露出激動,而是遲疑的觀察著四周。

等到確認四周都沒有埋伏著的明軍,只有大青城方向有著一群似乎是在等候著他們到來的隊伍後,這些牧民才將訊息傳入到還在山中的其他牧民。

隨後。

這些牧民們便開始加快速度,走出大青山,向著大青城方向而來。

漸漸的。

大青山下,開始有悠長悠長的牧歌聲發出。

牧民們似乎是選擇了一首很古老久遠的牧歌,人人都會傳唱。

慢慢的,牧民們的歌聲開始共振起來,整個大青山下之後那悠悠的歌聲迴盪著。

“將鍋都抬到路邊!”

朱高熾望著已經快要走到眼前的牧民隊伍,立馬舉起手招呼了一聲。

他一聲令下,立馬就有準備多時的輜重營將士,抬著一口口裝滿食物的大鐵鍋到了路邊。

大鐵鍋下面架著活,不斷的蒸煮著鐵鍋裡的牛羊肉。

大明北方的特色麵湯,也在不斷的冒著熱氣。

“將分好的口糧也搬上來,和那些衣物放在一起。”

朱高熾又一次下令。

便見一車車事先分裝好的糧食和衣服包裹,被堆放在了路邊。

“戶部的人準備好,等牧民們到了,便帶著人按照事先的計劃,暫時分片建造營地。”

按照計劃,眼前這近三萬名牧民,將會打亂他們原有的部落劃分,定居在大青城。

等到後續再有牧民過來,將會繼續打亂劃分,這一項工作會一直持續下去。

而到最後,等到朝廷再將山西道、河北道、河南道的百姓遷徙過來,仍然要再一次和牧民們放在一起,打亂劃分。

朱高熾繼續說道:“等牧民們領了東西,便將獎懲規定分發下去,務必保證每個人都能拿到規定。若是有聽不懂不明白的,便派人一條條的解釋。若是再有不聽,不按規定做事的,便呈奏順安王處置。”

一項項命令被傳達下去。

牧民們還沒有走到大青城前的時候,所有人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