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雪之下
章節報錯
“咱可不會累!”
“溫柔鄉里哪個兒郎敢言累?”
坐在軟榻上,烤著香炭火,盤著腿的朱樉,滿臉的自信,搖擺著身子瞧著大侄子。
朱允熥落了屁股,湊到一旁,伸出雙手離著炭盆近一些,隨著火烤慢慢的搓著雙手的手心手背。
“您是心疼侄兒,怎不是讓您受累?”
朱樉哼哼了兩聲:“算你知曉,這幫浙江道的官員忒是黑心,拿個不知從何處來的娘們,便要禍禍了咱家侄兒?二叔替你擔著!”
朱允熥笑笑,擠著眉道:“其實也怪不到他們,都是侄兒在前頭頻頻暗示,他們才將人給送過來的……”
朱樉一愣,側著身子皺著眉頭,臉色逐漸的彆扭起來。
“你小子又在想什麼壞心思?別說你小子是覺得二叔我寒冬臘月陪你出來,心中有愧,所以弄個女人給你二叔暖床。”
“倒也有這個想法……”朱允熥說了一嘴,見老二叔已經瞪了眼,趕忙轉口道:“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讓他們猜不透咱的心思,他們不知道下一步會如何,他們會慌張。只要一慌,便會出亂子,除了亂子二叔才好辦事。”
朱樉趕忙揮手,滿臉的不情願:“你可別說咱,該辦什麼事,怎麼去辦,你說了算。”
朱允熥卻是忽的齜著牙縮回雙手,夾在懷裡。
忙著說話,他一時忘了自己還在烤著火。
只是還不等他吃痛,便已經是緊鎖眉頭看向面前燒的通紅的火盆。
火盆裡是官府和權貴們才能用得起的香炭。
無煙、燃燒則有香氣飄散。
朱樉皺著眉招招手,候在一旁的親兵便趕忙取了藥膏送過來,要為皇太孫塗抹。
朱允熥卻是搖頭拒絕。
他望著那火盆中的炭火,在空氣的流動性下,一閃一滅的燃燒著。
轉過頭看向二叔朱樉。
“二叔,您和三叔在秦藩、晉藩的時候,轄地裡是不是多有涅石礦。”
朱樉有些不解為何他此時會提起這事,只是看著大侄子忍痛還要問這個事情。
他沉吟思索了片刻,才點頭道:“涅石礦自是有不少。”
朱允熥這才肯定的點著頭。
涅石就是後來煤炭。
作為一個重要的能源物資,中原對其開發是使用由來已久。
《山海經》五藏山經中就有記載,戰國時期“賁聞之山上多蒼玉,其中黃堊多涅石”。
西漢魏晉之時,便有了深達八丈的煤礦井,還有可容納百餘人的煤礦洞。
說起來漢文帝的內弟,當初窮困潦倒之時,也曾挖過煤。
而到了宋時,更是有著‘汴京城中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燃薪者’的情況。
而到了如今,大明各處鐵礦冶煉之地,也大多是用煤炭作為燃料。
只是受制於開採技術,大多是露天礦和掩埋不深的煤礦,沒有達到整個中原社會都在使用其作為燃料的狀態。
整理著思緒,朱允熥的眼神卻是慢慢的深邃起來。
他想到了在遙遠的泰西,海峽對面,那遮天蔽日的烏雲,天空之中總是不停的酸雨。
他還想到了,因為解決開採效率問題,而由此產生的蒸汽機!
中原可能缺石油,但絕對不缺煤炭。
而就在朱允熥想著這些事情的時候,盤著腿的朱樉看著不發一言的大侄子,直以為這是撞邪了,不禁伸手在朱允熥眼前晃著。
“熥哥兒?”
朱允熥應了一聲,立馬是從軟榻上爬起來。
“紙筆!”
守在此處的秦藩親兵不知皇太孫這時候要紙筆是作甚,但還是立馬取來了紙筆。
朱樉這會兒也好奇的爬起來,走到了書桌前。
只見朱允熥已經提筆運墨。
“行文大明諸倭國鎮倭大軍。”
這是要給在倭國由李景隆統帥的鎮倭大軍發諭令!
朱樉的目光頓時一閃,不知不覺便已經是挪到了朱允熥的身後,踮著腳看他接下來要寫的東西。
只見朱允熥筆下不停,行筆猶如游龍走鳳。
“倭國目下南北不合,多有戰事發生,百姓必定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腹中無米,體無遮蔽。大明當行仁義,可與倭國南北商議,亦可自行開價,於倭國耗費錢鈔,解救陷入戰火為難之民,送回我朝。”
“大明監國皇太孫朱允熥。”
很簡短,行文之中也都是體現了大明作為上國的仁義厚道。
孫成這會也將揣在懷裡的皇太孫印取出。
沾上印泥,用在了行文之上。
朱允熥吹乾筆墨,將行文裝入信封之中,交給孫成。
“派錦衣衛,快船送往鎮倭大軍大營,此事由文華殿行走鐵鉉親自督辦。”
孫成躬身抱拳,凜然接令,轉身退下安排派送行文諭令之事。
朱樉這會兒則是雙手抱在懷裡,眉目大有深意的看向大侄子。
“你小子啊,滿腦子都不知道裝的什麼。目下咱們在浙江,你還在操心倭國那邊的事情。”
朱允熥微微一笑,到了前頭親自為老二叔倒了一杯熱茶,又親自送到對方手中。
“侄兒是想到,山西道、陝西道境內的涅石可用於燃燒,前宋汴京城更是家家戶戶使用涅石。我大明如今僅有將作監下屬礦場及少許地方百姓使用。”
“想到此次浙江道百姓突遭雪災,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在那野外冰天雪地忍受飢寒交迫。侄兒心中不忍,若是我朝能大規模開採涅石,使得天下百姓在寒冬之中,都能有用之不盡的涅石,該是何等盛世!”
朱樉撇撇嘴,還是將好侄兒奉上的熱茶一飲而盡。
隨後斜著眼幽幽道:“你對咱大明百姓確實是不打折扣的仁義了。倒是倭國那些人啊……嘿!咱也想看看我朝該是何等盛世!”
少時。
暖洋洋的屋子裡,響起一陣叔侄二人放肆的笑聲。
……
浙江道。
接連月餘的大雪,就沒有一刻是停下來過的。
滿天的飛雪,積攢在地面上,已經到了能埋沒人腰的地步。
府城州縣之外,那一片片的村落被大雪壓垮,處處殘垣斷壁,少有人煙可見。
便是詩文之中傳唱無數年的青松翠竹,再次大雪之下,也終是被壓彎了腰。
尖銳的斷口,猙獰的暴露在野外。
在這滿天大雪之下,看似一片平靜,卻始終潛藏著一股暗流在匯聚湧動著。
“梆梆梆。”
金華府浦江縣城,四座城門前,響起了一陣敲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