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處百戶所屯田所在的地方,落於北平與通縣之間,此地以種植小麥為主。

北平周邊一帶,田畝半數種植小麥,其餘黍稷稻粱合計佔半。

朱高熾和唐雲並肩而立,身後跟隨了唐雲的隨從,自己的隨從,以及朱能,李彪,此地的百戶官,總旗官。

田地裡已經充滿綠色,但卻是令百姓們痛恨不已的野草雜草,人們用鋤頭一塊塊的除去雜草。

也有的軍戶用牛翻地,讓土壤變得疏鬆透氣,甚至有等不到耕牛,自己父子上陣靠人力犁地。

“田活辛苦啊。”朱高熾感嘆道。

“小王爺能憐憫百姓,實在是北平百姓之幸也。”唐雲滿臉的理應如此。

對唐雲的說法,在場的眾人深以為然。

朱高熾也沒有反駁。

大明的統治者在二十一世紀是落後的,但是在天地君親師的時代,頭上至少還有一層精神的枷鎖。

有精神道德的約束與社會風氣的督促,比起周邊的統治者,和同時代西方的統治者比起來,那可真就還算得上是個人。

大明藩王要是跑去百姓家睡人家的女兒,無論農戶是否願意,都會遭到社會風氣下意識的反感,引起文官的彈劾。

西方對這種行為,學者則是吹捧,甚至包裝一番,成為流傳世界的童話故事,刻畫成平民上杆子巴結貴族,洗白了西方貴族的形象。

總之,在十四五世紀,一個愛護百姓的統治者,對百姓的確是幸運的。

“唐朝的憫農詩,前元漢民的所作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謂道盡了百姓的艱辛。”朱高熾一臉的悲天尤人。

在穩定的社會下,一個具備道德的貴族子弟,下面的人理應會發自內心的喜悅。

果然。

聽到年少的大公子的感嘆,周圍的唐雲,朱能,李彪等,乃至張全皆露出笑容。

“種田之艱辛,乃無解之事,可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今日偷懶少出一分力,他日就少收穫一分。”

唐雲覺得是讀書人矯情,不應該讓大公子性格太過柔軟,雖然對自己是好事,可既然稱自己一生世伯,於是當仁不讓的教導起來:“而我朝軍屯之犀利,已遠超以往歷朝。”

同樣說起衛所之事,唐雲比起朱能的角度更高些,明朝衛所終明一朝,關乎國家根基,朱高熾聽得認真,都是寶貴的經驗。

“是因為我朝軍屯法下,讓軍戶提供計程車兵數量最多?”比起唐雲對衛所的得意,朱高熾倒沒有此人內心的心情。

“不止如此。”唐雲搖了搖頭,解釋道:“自古屯營之田,或用兵或用民,皆是與軍伍之外,各分兵置司。唯我朝之制,就於衛所所在閒曠之土,分軍以屯堡,且耕且守。”

換做一般人,哪怕是自家子弟,唐雲可沒這麼好的脾氣,如今卻是一臉的興致勃勃。

能教導好未來的燕王,在他眼裡是極其榮幸的事。

雖然小王爺才十四歲,連世子的名分都未定下,不過這些不是遲早的事情麼。

身為家中長子,自然繼承家業,在朱高熾面前,唐雲非常的有耐心,說的詳盡。

“以十成力而論,軍中七成精力守城,三成精力屯耕。但有軍情,朝發夕至也,是於守禦之中而收耕穫之利,法之犀利唯我朝。”

“不但能最有效的平息兵戈,又解決了唐宋的積弊,避免因賦稅虧短人戶逃亡,軍隊沒有供養而崩潰。”

聽完唐雲的介紹,朱高熾有了更清晰的認知,總之在唐雲眼中,現在的衛所制度是良法。

“下面的瑣碎事,自有下面的官員去治理,老夫身為指揮使,只需要盯著千戶官百戶官們。他們做得好,老夫就讚賞他們;他們要是做得不好,老夫也只拿他們是問。”

唐雲和大公子接觸了小半日,對大公子有了些許的認識。

雖然認可了大公子的為人,但又覺得大公子太過重視下面的人和事,所以隱晦的提醒一番。

此人是在教導我,看來我拉攏人心還是有一套的。朱高熾嘴角翹起,連忙回應一番。

不過對於唐雲的話,朱高熾並沒有接受。

此人雖然說得沒錯,但是他和自己不一樣,他不知道歷史的變數,自然不懂自己的做法。

如果沒有靖難,唐雲說的是對的。

可不是會有靖難麼,你不掏心掏肺對別人,別人憑什麼在你最弱小為難的時候,捨命幫你呢。

朱棣一直做的還不錯,自己則要在朱棣的基礎上做的更好,讓更多的人願意為燕王府賣命。

無論隨著工業革命的變化,未來自己能想到用什麼方法消除靖難,至少在人心這塊上,朱高熾可不會鬆懈。

衛所並不是每個衛所都會足額服役,大明有近兩百萬軍,如果全部正常服役,其餘消耗不算,光每個月的口糧就要兩百萬石,一年要給付近三千萬石軍糧,是決計拖累不起的。

所以正常的年月,不用從事操守的多餘軍卒,會呆在衛所屯地耕種,而不是入營服兵役。

田畝不大變的情況下,哪怕是明初,三代人也就不夠分了。

自己身體的原主是短命鬼,到了他兒子那一代,衛所制度已經名存實亡。

滿打滿算剛好是三代人。

而今年是洪武二十五年,衛所制度其實已然有些積弊,不像唐雲所言那麼完美。

世間哪裡有萬全之法,國泰民安的歲月,只需要二十年,一代人的歷程就能變得不合時宜。

唯一的萬全之法!

只有發財立品,生產力才是文明進步的根源,不解決生產力,所有的思想都是空中樓閣。

推動工業革命,而大明也具備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市場,能解決一切問題,至少是大部分的問題。

十四世紀義大利是西方黑死病的第一站,讓義大利死亡了半數的人口。

沒有經歷戰火,人口大規模減少,又儲存下了文明的延續,才讓義大利有了文藝復興的環境。

因為苦難過後的人們突然發現富裕了,在文明未受到倒退的環境下,於是富裕的人們開始誕生各種思想。

中國也是有這個機會的,例如明亡之際,新學新思想已經在福建浙江廣為流傳,經濟思想上也開始資本主義萌芽。

無論產量,技術,包容,知識等各方面的文化都具備條件,例如戰亂讓北方人口急速的消減,也讓人均田畝增多。

換朝代不可怕,可怕的是亡天下。

可惜了。

西方能陷入黑暗的中世紀,東方也有這個經歷,並且發生的時機太過不巧。

朱高熾打量著田地裡勞作的軍戶們。

現在其實是最好的時機。

明初無論是軍戶還是百姓們,大多數手裡還有餘糧和些許錢財,支撐的起工業革命需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