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水是管理江南織造局的,可以把這個部門看做是蘇州、杭州、江寧三個織造署,也就是“江南三織造”。

這個部門它是內廷設立的機構,和皇商們共同經營江南的絲綢產業,負責辦理採買御用的物品。

從功能和名頭上看,似乎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但實際上由於江南織造局是宮裡委派,可以上達天聽,算是派到江南的欽差,代表的是嘉靖本人,所以織造局的地位極高。

沈一石之前算是給織造局當差的,現在不知道怎麼跟小閣老弄到了一起,還把送自己的芸娘送了嚴世藩,一時間楊金水也看不明他離開了浙江後浙江究竟發生了什麼。

由於資訊差,他不知道是沈一石自己找機會想投靠小閣老,把芸娘送給嚴世蕃,還是嚴世藩去要的。

但是從常理上判斷,楊金水想當然的認為是沈一石去巴結的小閣老,用的還是巴結自己這一套。

憤怒過後,楊金水又冷靜下來,思索起來這件事。

楊金水是個非常喜歡研究人心的主,他非常喜歡把功夫下在這上面。尤其是對著自己的人,他能把身邊下邊的小太監玩的團團轉,一條河豚,三句話,三杯酒,河道監管的公公李玄就舍了命去頂罪。

這種人生平最惡的就是自己的人背叛,這不僅是對他的背信,看人看走眼,是對他的一種侮辱。

平日裡他的養氣功夫也不差,但是眼下這種事情實在是傷了他。

冷靜下來後,他便覺得這事有古怪,沈一石是靠著江南織造局起家的,靠著自己發的財,雖說眼下自己在杭州只剩下一年的任期,沈一石換高枝是合理,但是換的時機和人都不對。

他一個做織造生意的,去跟風巴結嚴黨的小閣老,先不說他夠不夠格,他能圖個什麼?

這裡面的道理他定是想不清楚,因為最真實的可能被他否定了。

楊金水一開始就以為是沈一石主動去投靠嚴世蕃,但實際上沈一石不是主動投靠小閣老的,是被迫上了小閣老的船。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留於詩人仔細吟。”

這首詩是蘇軾有一次去拜訪王安石,見王安石題的一首《詠菊》詩中有“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的句子,不由得暗笑當朝宰相連基本常識也不懂,認為菊花是草本植物,與春天開的花不同,花瓣只會枯乾不會飄落,自己補了下半闕“秋花不比春花落,留於詩人仔細吟”。

而事實上黃州的菊花確實到秋天是紛紛落葉,滿地鋪金,一番菊花殘滿地傷的場景。

當時蘇軾以為王安石在第一層,補了下半闕取笑王安石“仔細吟”,但其實王安石在第三層。

生活中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受到個人閱歷,本身認知和資訊的影響,常常也普遍的出現想當然,按照自己原本的認知去看待事情發展。

我們知道的事情,我們認為對的事情,就是真的嗎?

有一句套娃的話,叫“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資訊和客觀認知的不足是導致人判斷偏差的和決定偏差的客觀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楊金水沒見過落地的菊花,是無法身臨其境的理解沈一石的處境,但他冷靜下來想的,不是怎麼好好治一番沈一石,而是這事情裡發現了極其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這事情裡一定有自己沒看見的東西,或者超出了自己判斷常識的事情發生了。

他在這裡琢磨是琢磨不透的,最簡單和正確的辦法就是回浙江當面問一問沈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