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石屹靈上奏皇城外挖屍
章節報錯
卯時與辰時相交的時刻,上空中晦明交替,晴朗的白天悄悄地侵佔了黑夜的地盤,慢慢地在後面的路上落下長長的明麗的天空。
太和殿內鴉雀無聲,眾大臣面面相覷都對石屹靈突如起來的發言感覺到十分驚奇。而領頭的大臣高穆是世襲高郡王的爵位和職務,協理六部,是所謂的肱骨大臣。他瘦瘦高高的,瞳孔距離比平常的人看來要小,嘴巴也很小,嘴角總是固執地向下,人中處有兩根線。他面板白皙,算是花朝世家大族中的才俊之一,長相本也算出眾,可他那眼神與人一對視,就給人一種冷漠、正在狩獵的感覺。
今日,他聽見石屹靈有事上報,他便站直了身體,右嘴角微微上揚:真有意思,你以為上報一下就能改變什麼事實嗎?
他不屑極了,三年來,新皇執政,從未有過人膽敢在朝堂上上報任何事情,所有人的奏摺以及言辭都得經過高郡王府審閱。
高穆望著龍椅上坐著的堂弟,嘴上揚起一個嘲諷的笑容:賢弟,你這個皇位倒也做的沒什麼意思。
石屹靈跪著身子,微微彎腰,恭敬地對皇上說道:“啟稟皇上,臣,大理寺寺丞石屹靈奉命追查夏雲生失蹤案以及富仁縣拋屍案,今已查明,夏雲生屍體所藏之處,今,懇請皇上下旨讓臣率眾人前往皇城正南十里處挖屍,還都城百姓一片安寧!”
“放肆!”未等皇上言語,高穆率先喊出聲來,那麼可笑的提議,石屹靈倒也想得出來。高穆向外走了一部,他站得筆直,用隨意的話語對皇上說道:“臣以為不可。”隨即,他眼帶殺意,轉身對著石屹靈說道:“皇城內外乃是我朝龍脈所在,豈容你肆意妄為說挖就挖!況且,你有什麼充足證據證明屍體就在那裡?你莫不是想逃避責任,編了一個藉口誆騙聖上?”
說罷他便走到石屹靈身邊,居高臨下地望著石屹靈,他不屑地笑了笑,隨機轉身,用威脅的表情看著皇上。
皇上抖了一下,可是還是坐直了身子。
高穆嚴含殺意,面帶殺機,他從嘴裡吝嗇地吐出幾個字來:“臣以為不可。”
大殿裡的溫度又下降了幾度。高穆的語氣不容置疑,皇上望著他,知道這件事沒有商量的餘地。一下子,皇上也不知如何是好。
大殿內再次安靜下來,老臣都顫顫巍巍地發著抖往後縮,新臣基本上也都是高郡王人脈,他們站在高郡王一邊,正瞪大眼睛期待地看著這場好戲。
高穆一把拽起石屹靈的衣領,石屹靈淡定地一把打掉。石屹靈的淡定讓高穆更加不滿,他皺了皺眉頭,嘴角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高穆再次伸手,石屹靈再次拍掉。石屹靈端正地跪著,眉毛未曾鬆開半分,他高聲喊道:“請皇上做主!”
皇上顫顫巍巍地坐在龍椅上,他瞪大了眼睛看著面前的同齡人。石屹靈是皇上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但是,皇上就像快要溺死的人,他不敢確定,這株草能不能承擔起他的重量。
“請皇上做主!”石屹靈朝皇上“砰”地磕了一下頭。那聲音在大殿內迴環著,好像要把誰叫醒似的。
高穆側了側腦袋,饒有興趣地側著頭驕傲地看著,那表情彷彿在說:看吧!這又怎麼樣?
高穆仰起頭,高傲地走到石屹靈身邊,高傲地說道:“拉下去,斬了。”大殿內分外安靜,沒有一絲言語。大殿內的沉默就像一鍋懸在眾人頭上的開水,好像誰一說話,下一個燙死的就會是他。
兩名士兵從殿外小步慢跑進來,他們粗魯地拽起石屹靈。而石屹靈的眼睛裡閃爍著三年來沉澱而愈發堅毅的光輝,他咬緊牙關,憑內力打退了兩名士兵,用從未有過的堅毅步伐快步向前,徑直越過眾人,跪倒在階梯下。石屹靈的眼睛裡的堅毅好像一柄可以平蕩天下的槍,他用力地將頭向地面砸去,高聲喊道:“臣叩請皇上許臣皇城外挖屍查兇!”
這一聲震耳欲聾,令大殿內的眾人均十分吃驚。高穆感覺自己的威嚴被挑戰了,他不滿地“哼”了一聲,緩緩地朝石屹靈走去。
石屹靈察覺道高穆步步逼近,卻多了一份坦然,他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用整個大殿都聽得到的聲音喊道:“高郡王若無其事地在大殿上走來走去,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高郡王府的後院呢!此番作為,實在是有失體統!”
高穆一愣,緩緩地收回了自己的腳。他的眉目均顯示出了他的不悅已經攀至高峰,眾目睽睽之下,他好像又不宜再做什麼。
石屹靈乘勝追擊,他恭敬地磕了一個頭,隨即跪直,認真地說道:“臣,三年來,無所作為,白受俸祿。今已醒悟,若做那閒雲野鶴之人,怎對得起當初一腔熱血的自己,又怎對得起天下的黎明百姓?三年來,臣等不敢作為,就怕得罪了皇親貴胄,掉了腦袋……”
石屹靈對上皇上的眼神,皇上的眼神充斥著期待和欣慰,他會意地點了點頭,示意石屹靈起身。石屹靈明白了,他緩緩起身,對著大殿內的眾人高呼道:“可諸位,若怕事,當什麼官?”
大殿內的諸人好像被喚醒了一般,他們顫抖著,體內好像有一股熱血在流淌著。
此時,一位身著八蟒五爪蟒袍,衣上繡著白鷳的年輕官員先站了出來:“臣認為,夏雲生曾任大理寺官員,此事關乎民情,無論結果如何,臣認為理應挖屍明查!”
“臣附議!”
“臣附議!”
大殿上一派人站在了年輕官員的身後。
而此時,另一位頭戴藍寶書及藍色明玻璃,衣上繡著孔雀的老者往外一步,他很謹慎地問道:“臣認為夏雲生之案應查且應盡查,可是,若此番動靜毫無收穫,該作何打算?於龍脈上動土,置皇威於何地?此番,石寺丞應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