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女帝霸氣上線!
章節報錯
陛下……老臣建議,靜觀其變,待局勢穩定後,我們再行出兵,現在貿然出兵,定然又會被殺個措手不及!”
“雖說燕北都斬首的訊息已然落實,但鎮守虎嘯關的可是陸鎮東!”
“此人悍勇無雙,頗有謀略,乃是燕北都麾下的惡龍將軍!”
“想我大楚第一猛將袁鐵牛,就是被其一槍刺穿了脖頸!此人甚是勇猛,我們當謹慎之!”
丞相朱恩反對出兵,歸根到底還是骨子裡被打怕了!
當然。
他還是文臣一派,注重民生,提升經濟,發展農業等,對戰爭特別反感。
“愚昧無知!胡言亂語!你可知道,你的一番言辭,會給我們國家帶來多大的損失嗎?”
“非但無法收回失地,反而會被別的國家貽笑萬年!”
“他們會說我大楚帝國的百姓,全都被大燕帝國打怕了!”
“從骨子裡就害怕了!全都失去了骨氣,變成了如同你們一個個失去膽魄的臭腐乳!”
董敖來氣憤不止,衝著朱恩一陣冷嘲熱諷。
現在確實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這個時候出兵,恰好遏制了大燕帝國的咽喉。
大楚女帝楚璇璣,坐於龍椅之上,面無表情,未做言辭。
她的內心已經有了打算。
“大將軍!”楚璇璣薄唇輕啟,開口說話了。
“陛下請講!”董敖來雙手抱拳,眼內露出希冀之色。
“大燕與我大楚,世代為仇,父皇更是因為兩國戰事而操勞過度……”
“正如大將軍所言,戰局來了當把握時機,重拳出擊,而不是靜觀其變,坐失良機!”
“靜觀其變,只會讓我們錯失更多的機會!”
“在朕看來,並非大楚國力弱,兵馬弱,實則大楚人心不齊,優柔寡斷,失去一個又一個出兵的最佳機會,才會導致屢戰屢敗!”
“我們當汲取過往經驗,以雷厲風行之勢,採取雷霆手段,奪回失地,洗刷恥辱,樹我大楚軍威!”
楚璇璣女帝霸氣上線,一番言辭,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董敖來等一眾武將聽聞,全都露出狂喜之色。
一眾文臣則眉頭緊蹙,搖頭不止。
“大將軍,朕命你為南征大將軍,命郭遜之為南征副將軍!”
“即日起,你二人提兵百萬,兵出猛虎城,爭取一舉攻克虎嘯關,奪回荒木城!”
“倘若拿下荒木城,則一路北上,霸佔大地城、河壩城!西走沃土城、罡金城!”
“朕在楚皇宮靜候你們凱旋歸來!待你們歸來之日,朕大設宴席,款待你等!”
楚璇璣大氣磅礴地說道。
“末將領命……定不負陛下!”董敖來與郭遜之雙手抱拳,言辭鏗鏘地說道。
“丞相、戶部……此次大軍出征的軍餉、糧草、器械、兵械等,可就交給你二人了!倘若膽敢延誤時機,軍法處置,嚴懲不貸!!”
楚璇璣衝著丞相朱恩與戶部尚書,言辭淡漠地道。
兩人急忙起身上前,雙手抱拳,欣然領命。
“今日朝政就此作罷!退朝!”說完,楚璇璣不等其它文臣說話,就起身走出了乾坤殿。
這明擺著就是想要堵住場中諸多文臣的嘴巴。
她的父皇當初就是耳根子軟,聽信了一眾文臣的話,這才延誤了戰機,以至於丟城失地,損兵折將!
她上任皇位後,肅清耳根,保持冷靜,不聽從任何人的措辭。
平日間,她苦讀兵書,掌握人心,深知文臣與武將需要什麼。
文臣,要的無需就是一個安穩+安逸,在穩重中求安逸。
武將,一身是膽,攻伐戰場,兩軍對壘,對於戰機特別敏感。
作為皇帝,她夾在中間,只需要權衡利弊,統籌大局,其它細枝末節,繁瑣事情等,不需要她親力親為。
楚璇璣,無疑是一個很理性的皇帝。
……………………
大趙帝國。
山澗城。
常山河大軍一舉拿下山澗城後,第一時間開倉放糧,鞏固民心,嚴禁肆意濫殺,欺壓百姓。
只要沒有逆反之人,一律不予處置。
一夜之間,山澗城百姓,雖從大燕子民,改變為大趙子民,但並沒有多少反抗。
他們都只是普通百姓,只要大趙軍隊不胡亂來,無論成為哪個國家的子民都不重要。
最主要的是。
山澗城與趙國相鄰,兩地百姓來往經商,所以內心沒有多少牴觸感。
反倒是山澗城的燕皇學院,成為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燕皇學院內。
常山河坐於一處涼亭內,面見了燕皇學院的院長——段德得!
段德得就是段潤下的父親。
德得是院長自己給自己專門取的名字。
他的名字起的非常有寓意。
有德才有得!
作為大燕帝國,乃至這片大陸上的唯一大儒,段德得絕對能擔負的起這個名字。
他女兒段潤下的名字,也是他起的。
潤下乃是五行之中為水命。
他的女兒體內有三把火,火勢太旺,未必是好,就起名為潤下,剋制火焰,起到中和作用。
段德得胸有韜略,腹有才華。
但他拒絕出仕,只憑一顆德得之心,培養了很多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諸如大楚帝國的丞相——朱恩,就是他的門生。
諸如大燕帝國的戶部尚書——田衝,也是他的門生。
諸如大趙帝國的前任丞相——孔之道,乃是他的師弟。
他的很多門生,遍佈周邊列國,擔任宮廷重要職位,有的擔任一城之主。
總之。
但凡能出身燕皇學院的儒生,一經段德得一紙書信介紹,都能一步到位,高高在上,不需要從底層慢慢爬起。
這就是一種權利與地位、身份的象徵。
段潤下能嫁給燕雲的二哥燕雷,也是燕北都親自拜訪段德得,又有戰神公府趙烈牽線搭橋。
說起來。
段德得與趙烈,自小就相識。
兩人出身貧窮,沒有身份,沒有背景,兩人能從卑賤走向大能,絕對經歷了很多人未曾經歷過的事情。
一路行走,兩人相互安慰,相互扶持。
一個從軍,一個學文。
閒暇時間,經常促膝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