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爺裡面請,好果好茶伺候著!”

李諭來到了最初的清茶館,依然熱鬧非凡,他走到門口,指著門口的招牌對小二說:“上面掛的‘明前貢龍’是什麼意思?”

小二看來了貴客,連忙招呼:“客官您是真識貨,這是我們店最好的杭州龍井。”

旋即他就認出了李諭:“我好像見過客官。”

“記性不錯。”李諭笑了笑走進茶館,立馬看見了當初的三位旗人。

不過掃視一圈,卻並沒有看到牙商瓜皮帽,不知道是不是來的時間不對,於是暫時坐在了三位旗人旁的空桌上。

李諭這次的穿著歸正多了:王府送他兩身高檔綢面衣服,和茶館裡一眾人明顯不同。

鑲白旗叫做老於的旗人湊過頭問:“這位小爺,在哪當差,平日裡咋個沒見過?”

李諭道:“在下李諭,目前在慶王府供事。”

“哎呦!”老於訝道,“慶王府不得了啊!難怪我看小爺端的是神采奕奕、精神煥發、生龍活虎、銳氣四射!”

李諭連忙擺擺手:“大爺,您停停停,誇過頭了!我冒昧問下您的尊姓大名。”

“我啊!姓就不提了,沒的丟了祖上的臉面!名的話喚作于謙。”

“於大爺!?”李諭也驚呼一聲,“難怪您嘴巴這麼利索!”

老於愣住了:“你聽過我?”

“何止聽過!您是不是有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燙熱水澡?”

李諭眼光飄過他鋥亮的大腦門,生生改了口。他這重名也真是太有意思了。

“哎呀,說的太對了,你怎麼知道?”

李諭笑道:“全中國都知道!”

然後他大聲呼喚了一聲店小二:“給於大爺上一壺你們店最好的明前貢龍!”

老於有點手足無措:“哎呦,小爺,我這老臉都不知道往哪擱,您怎麼都知道我的大名?還上這麼好的茶,真是,真是……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李諭開玩笑道:“您千萬別不知道說什麼,多說兩句就不止這個茶錢了。”

“真是謝謝小爺了!”

小二動作很麻利,很快端了上來,錢到位了果然不一樣:尋常茶水用的都是茶盅,這次直接上了蓋碗。服務也到位許多,小二親自給幾人斟滿茶,“幾位客官慢用,需要續水隨時招呼。”

老於吹了吹茶葉,試探著問道:“小爺,您來這兒是有事吧?”

李諭說:“我在找上次遇到的牙商。”

“就這點小事?那您不早說!”老於朝著店裡大喊一聲:“崔老三,別睡了!快出來,有貴客!”

“老於頭,你瞎咋呼啥!”

後堂的簾子掀開,一頂熟悉的瓜皮帽出現在李諭眼前。

“呦!這不是之前的爺嘛,您怎麼又來了?”

崔老三也是經常跑江湖的,立刻看出李諭的穿著不同尋常:光那一身綢面褂子就起碼2兩銀子,普通人根本穿不起。

李諭拱了拱手,說:“我想租個房子,不知閣下做這生意嗎?”

“做!當然做!”崔老三摘下瓜皮帽,坐在李諭旁邊,“房纖的活咱也幹。”

晚清管專門做房屋中介的叫做“拉房纖”,和現在一樣,提成比普通的中介買賣要高,所以崔老三才會異常熱情。

“您是要租什麼地段、什麼價位?”

“城東附近,最好在和碩和嘉公主府及總理衙門之間。”

李諭向丁韙良打聽過,京師大學堂已經選址在和碩和嘉公主府。

和嘉公主是乾隆帝的女兒,就是《還珠格格》裡紫薇的原型,她死後內務府收回公主府,如今準備作為開設京師大學堂之用。

老於也在旁邊聽著,立刻豎起大拇哥:“李爺果然出手不凡,那一帶住著不少官,貴得很。”

崔老三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子,翻了一會兒說:“有的,小爺您來看,中老胡同這一處如何?就在公主府邊上,而且氣派得很,兩進院子,38間房,月租只要50吊錢。”

清末說房子用的“間”,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一間房子,當時“一間”指的是兩根柱子之間。

打個比方:有的屋子中間會有排柱子,就將屋子分成了2間;如果有兩排柱子,自然就是3間。

所以崔老三提到的宅子,按照現代話說就是18個獨立屋子。

李諭搖搖頭:“太貴了。”

崔老三又翻了翻:“還有,臘庫衚衕,10間房,也很近,這個便宜。”

李諭喝了口茶,依然搖頭道:“太小了,有沒有隻有一進院子的四合院。”

“四合院”純粹是李諭說習慣了,當時並沒有這個詞,倒是有“四合房”的說法,就是院子四面都有屋子的院。

好在崔老三明白李諭的意思,說道:“當然有!這處就很合適,東廠衚衕,位置絕佳,正好一進院子,24間房,月租25吊。”

李諭一口茶差點噴出來,“你說哪裡?東廠衚衕?”

“對,東廠衚衕,在前朝可是不得了的地兒!”

“東廠我肯定知道……”

崔老三嘴巴很快:“那就行,小李爺您住這裡最合適不過!”

李諭總感覺他說的哪裡有點不太對,還好崔老三又接著說:

“這宅子以前還出過狀元,你們讀書人肯定喜歡!現在的首席軍機大臣榮中堂也住東廠衚衕,說明啥?說明這地方風水好啊,能出文曲星,仕途也好!而且現在價格不高,以前這種地段、這種宅子起碼要30吊錢,現在25吊就可以租!”

李諭感覺還不錯,剛想問如何租下時,旁邊的於大爺卻怒喝道:

“行了!崔老三,伱少糊弄小李爺!”接著老於對李諭說:“小李爺,不要聽他說的天花亂墜!這宅子出過人命!”

“出過人命?”李諭連忙問。

老於說:“對!這所宅子我知道,以前確實出過狀元,是前吏部尚書崇綺!但是庚子國難時,他們全家一起自盡了!”

“還有這事!”

李諭雖然知道崇綺,但並不知道這所宅子是他家的。

崇綺作為大清唯一的一個旗人狀元,是受了很大重用的。庚子國難時,他和榮祿在保定。而他的兒子留在城中,等城破的時候,因為害怕受辱,竟然帶著全家人一起自盡殉國。

崇綺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回去看到這種場景哪能受得了,寫下絕命辭後也自縊身亡。

那一年自盡殉國的大臣不算少,可他們效忠的慈禧太后卻早就跑去了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