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在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幫助下,威廉二世還是如願以償保留了普魯士國王的王位,並且還擁有參選德意志皇帝的資格。

  只不過,為了保留自己的王位,威廉二世也付出了太多太多。

  首先,德意志各邦國的權力大幅度增強。在法國人的強烈要求下,新的德意志帝國將會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各邦國擁有十足的權利,包括完整的經濟和軍事權。

  除了行政和外交需要根據帝國政府來決定,可以說說這些小邦國就是獨立的國家,擁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以及軍隊。

  像南德意志地區比較強大的巴伐利亞王國,國王路德維希三世同樣擁有德意志皇帝的參選權力。

  德意志皇帝本身的權利也遭受了削弱,不僅要受所有邦國君主的監督,可以被邦國君主彈劾之外,還要受到來自政府的限制,權力已經大幅度降低。

  更重要的是,德國的皇位再也不是世襲制,而是選舉制。各邦國的君主以及德意志皇帝的提名者共同參選,得票最多者成為皇帝。

  相當於將這些邦國和德國皇帝永久的分離開來,畢竟這些邦國的公爵和國王都有成為皇帝的權利,誰又會認命的聽從皇帝的統治呢?

  再加上來自軍事政府的制衡,可以預料到的是,將來的德國政壇註定不會平靜,說不定要比俄國政壇更加混亂。

  僅憑賦予各邦國的財政和軍事大權,就註定短時間內德國的實力不會太強。

  要知道,德國軍隊的人數被嚴格限制在15萬,而這些邦國的軍隊人數也算在這15萬之內。

  這也代表著,德國帝國政府要和所有邦國政府來爭奪15萬軍隊的名額,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爆發點。

  畢竟戰爭時期德國的總軍隊高達數百萬人,其中各邦國提供的軍隊也高達上百萬人。

  想要將這些人濃縮到15萬人,德國政府和各邦國的軍隊都要大幅度減少。至於具體減少的比例,或許就要看新任德皇的威望了。

  在各國各有動作的前提下,1918年的年末很快過去,時間終於來到了1919年。

  最讓各國關心的,可能就是1918年的財政情況了。

  年中的經濟剛剛因為戰爭結束迎來曙光,很快又被流感澆滅了希望。

  毫不誇張的說,1918年絕大部分國家的經濟都是倒退的,倒退幅度甚至比戰爭時期都要大。

  澳大拉西亞遭受的流感影響並不大,但經濟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如果不是提前預防措施以及提前準備了大量的口罩和消毒液,恐怕澳大拉西亞的經濟也要跟著歐洲往後退步。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著流感的影響,但澳大拉西亞的移民仍然高達百萬以上,甚至在流感稍稍退去的時候,移民人數瘋狂的增加。

  這也算是流感帶給澳大拉西亞的好處。在美國人成為世界公敵之後,美國似乎已經喪失了最受歡迎的移民選擇地的地位,移民人數大打折扣。

  最受益的自然就是澳大拉西亞了,畢竟澳大拉西亞是唯一一個能夠和美國競爭的移民國家。

  1918年澳大拉西亞總共獲得了高達130萬的外來移民,這還是受疫情來臨之後,澳大拉西亞封閉了半年的影響之後的結果。

  再加上國內的新生人口高達44.2萬,讓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正式突破了2000萬,達到了2020.3萬人。

  人口正式超過2000萬,這也讓澳大拉西亞邁上了新的臺階。等到這一波流感真正結束,澳大拉西亞的人口開始大規模增長,就是澳大拉西亞的發展獲得收穫之時。

  工業方面,截止1919年年初,澳大拉西亞的鋼鐵生產量分別為300萬噸和455萬噸,鋼鐵生產總量已經突破了750萬噸,說是一個工業大國也絲毫不為過。

  戰爭結束之後,之前龐大的軍工也就被拆分,大量的軍工業員工被吸收成為民用工業員工,緩解了因為軍工業大幅度擴張導致的危機。

  但也有一個新的問題面臨,那就是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在吸收了這些技術工人之後,基本已經處於飽滿狀態。

  澳大拉西亞的工業想要迎來更大的發展,除了擴建現有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之外,也許就只有修建新的工業基地了。

  不得不承認,現有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已經成為澳大拉西亞工業的核心,擁有高達55萬個在崗工人,1200家大型工廠,5000箇中小型工廠和數百個大型倉儲區。

  但對於澳大拉西亞即將迎來的大規模移民來說,現有的工業基地規模和數量還是不太夠。

  為了滿足新的移民的工作需求,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是很有必要的。

  經過研究之後,阿瑟決定啟動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四期建設計劃,將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建設為能夠容納上百萬工人的超級工業區,是澳大拉西亞將來的工業核心。

  除此之外,在紐西蘭,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州等地,也要建立新型的工業基地。

  

  雖然規模沒有利奧諾拉工業基地這麼龐大,但也是至少容納數萬甚至十萬工人的超級工業區,進一步滿足澳大拉西亞工業發展的需求。

  除了工業方面的發展之外,阿瑟的下一步計劃,就是將人均耕地面積重新恢復到兩英畝以上。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總耕地面積達到了3877萬英畝,人均耕地面積大約為1.92英畝。

  這對於廣茂的澳大拉西亞土地來說只是冰山一角,等到墨累河流域三角洲的開發啟動,澳大拉西亞不僅會多一個城市群,還會多一個優良的農牧業和工業發展地區。

  想要將人均耕地面積恢復到2英畝以上,必須將總耕地面積擴大到4000萬英畝以上。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政府農業部門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開墾更多的土地,一來獎勵給新來的移民,二來低價出售給澳大拉西亞的農民,擴大澳大拉西亞的農業規模。

  在之前的戰爭中,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出口為政府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而掌握足夠的糧食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自然不用多說。毫不誇張的說,俄國之所以爆發內亂,戰爭中後期的糧食危機是重要原因。

  而德國之所以戰敗,一大重要原因也是因為同盟國缺少糧食物資。

  特別是奧匈帝國投降之後,德國缺失了奧匈帝國這個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國內的糧食危機也變得更加嚴重。

  1918年,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年產量大約為1800萬噸,而國內民眾消耗的糧食數量只有500萬噸左右。

  剩下的1300萬噸糧食中,有超過800萬噸被遠銷到歐洲和其他地區,剩下的500萬噸作為糧食戰略儲備,來替換糧食倉儲中的陳舊糧食。

  而那些被替換下來的陳舊糧食,則被出口到列強的各大殖民地。

  在糧食產量方面,澳大拉西亞的糧食產量完全足夠,甚至一年的產量能夠滿足國內所有人口三年左右的消耗。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發達的畜牧業,這也是澳大拉西亞在戰爭和流感時期能夠保障國內糧食物資的重要原因。

  阿瑟在流感期間承諾免費提供物資的原因,是因為澳大拉西亞每年龐大的糧食和肉類產量。

  雖然阿瑟流感期間提供這些物資的花費早已經超過了上千萬澳元,再加上免費給所有民眾治療的費用,王室和政府的花費至少高達2000萬澳元左右。

  雖然這筆花費看起來很多,但阿瑟是能夠從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中賺到。

  更何況,澳大拉西亞所掌控的來自戰敗國的賠款,每年就不止這個數,自然不用擔心政府的財政問題。

  更何況,這麼一丁點的花費就能讓國內的民眾對阿瑟產生更高的好感,就算沒有戰敗國的賠款,由王室單獨出資,阿瑟也絕對願意。

  免費治療也是澳大拉西亞在流感期間吸引移民的手段。

  試想一下,移民在自己原來的國家感染流感,不僅要面臨各種物資漲價的現狀,還要擔負治療流感的費用。

  但如果他們只花費一張船票來到澳大拉西亞,他們被隔離期間所有物資都是免費的,並且只要願意加入澳大拉西亞的國籍,就能夠獲得免費治療流感的資格。

  當然,代價是五年之內不允許再次更換國籍,但這對本來就想移民到國外的歐洲人來說不算是代價。

  只需要移民就能夠免費治療流感,這個條件對於大部分歐洲民眾來說具有極高的吸引力。

  特別是人口比較多的俄國地區,之前部分俄國移民是政府強制運輸到澳大拉西亞的,現在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俄國人願意主動移民到澳大拉西亞,畢竟在俄國當牲口和在澳大拉西亞當人還是有根本上的區別的。

  澳大拉西亞雖然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點,但澳大拉西亞王室和政府對於民眾的態度眾所周知。

  生活在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國家,對於這個時代的民眾來說是一種奢望,甚至對於後世不少國家的民眾來說,都是一種幻想。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卡文嚴重,今天就兩更六千字吧,偷個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