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見牙不見眼
章節報錯
在技術突破大規模人工孵化雞苗之前,雲超只能採取最原始的養雞方法,大量購買母雞。
一邊讓母雞下蛋,一邊讓母雞抱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母雞抱窩是部分可控的。
弄幾個引窩蛋,把母雞關在窩裡不讓它亂跑,再把環境弄得暗一些,過不了多久,母雞就可能要抱窩了。
當然,用這種方法繁殖雞苗,效率低下不說,還對母雞有一定的影響。
抱窩期間,母雞不但不能下蛋,還會消耗體能,對母雞是一種損傷。
好在大武朝的雞都是土雞,不是後世那種人工培育出來的傻雞,體質很好,對孵蛋這種事情比較熱衷,抱窩率相當高。
而且,有母雞帶領的小雞,健康方面也要更好一些,不容易生病,在沒有抗生素的古代,成活率比人工孵化的雞苗要高得多。
這年頭的土雞,都是撲稜一下就能上樹的那種,身體不是一般的健康,可不是後世靠抗生素才能活著的傻雞。
但是,土雞對於養殖戶來說,也有不好的地方。
第一個弊端就是生長速度太慢。
後世專門培育出來的肉雞,最快四十幾天就能出欄。
這時候的土雞,春天抓回家,到了八月十五才勉強能吃,到年底才差不多能長成。
第二就是個頭小,出肉率低。
除了味道好,不容易生病之外,土雞的優點還真的不是很多。
聽說雲超要收雞,十里八村,只要家裡養雞的,一大半都把母雞送了過來。
拍馬屁的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還是對雲超的支援。
當然,雲超出的價錢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
收購的價格竟然和城裡零售的價格一樣,傻瓜才不賣。
出乎雲超的意料,老百姓養雞的還真不少。
之前沒有專門調查過,沒想到光是三水鎮和臥牛鎮兩個鎮子,以及下面的各個村子,就送來了上千只母雞。
並不是說吃不飽飯就沒人養雞了。
雞屁股是很多老百姓的小金庫。
在商業落後的大武朝,民間很多地方用的還是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
比如用雞蛋換糧食,換針頭線腦,換鹽巴布匹之類。
不然老百姓那麼窮,手裡沒錢,用什麼買那些生活必須品?
這種情況,就跟雲超前世六七十年代差不多,社會發展往往就是一個迴圈接著一個迴圈。
如果不是後世的科技來了一次突飛猛進,輪轉幾千年,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大概也差不了多少。
有雞就好辦了。
該生蛋的生蛋。
該抱窩的抱窩。
當然,不能光有母雞,一定數量的公雞也是要的,不然生出來的蛋可孵不出小雞崽。
雲超用的飼養方法,和後世的養雞場不一樣。
屬於半散養。
沒辦法,不讓母雞活動,就容易生病。
雞這種東西,一旦發生惡性傳染病,很可能就是給你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正所謂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
雲超寧可損失一部分利益,也要儘可能保證不出問題。
好在地方有的是,不怕母雞們跑不開。
除了收雞,雲超還收了不少鴨子。
此外,雲超還收了一些大鵝。
鵝可以下蛋,也可以吃肉。
不過,它們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看守雞鴨,不讓它們被獵食者禍禍。
這年頭,生態環境不是一般得好。
天上有老鷹,地上有狐狸黃鼠狼,還有大長蟲,即便是老鼠,也個頂個長得傻大黑粗,叼幾隻小雞崽吃吃一點兒都不難。
老農民不是一般難,種田收成本來就低,再被麻雀田鼠之類的小偷禍禍,有時候一年忙到頭,也落不了多少糧食。
搞養殖更是不保險,容易生病就不說了,光是應付那些“小偷”,就夠讓人頭疼的。
別說雞鴨,就是養的豬羊,也經常會被野狼之類的捕食者叼走。
甚至還有嬰兒被老鷹抓上天的現象。
但凡上心一些的老百姓,就不會把嬰兒單獨放在露天的地方。
雲超在北山展開捕獵活動之後,大型野獸下山搗亂的少了。
不過,天上的老鷹,地上的老鼠黃鼠狼可沒少多少,如果不弄一些大鵝看著,有多少雞鴨也不夠它們禍禍的。
鵝這種東西,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笨。
走路一搖一擺,一看就是大笨鵝。
實際上,鵝這種東西好用得很,不僅能像狗一樣看家,還能看著家裡的雞鴨,不讓它們被禍禍,還不讓它們亂下蛋。
尤其是鴨子。
正常情況下,家裡飼養的鴨子,都是夜晚收回來,白天放到河裡去覓食。
家鴨長期被人類飼養,基本養成了夜裡在窩裡下蛋的習慣。
但是,也有少數鴨子,也不知道是不聽話,還是生物鐘發生了紊亂,夜裡不在家下蛋,非白天跑到水邊下蛋。
這就麻煩了,老百姓都忙得很,誰有時間天天跟著鴨子去水邊找蛋。
這種下到水邊的鴨蛋,往往都浪費了。
如果有大鵝帶著,這種現象就會少得多。
另外,黃鼠狼和蛇之類的小偷,對大鵝都很忌憚,一般有鵝的地方,它們就會退避三舍。
民間傳說,這些東西如果沾上了鵝的糞便,身體就會爛掉,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既然雞鴨鵝都養了,豬當然也要搞一搞,先收幾百頭小豬仔養養看。
這次養殖,雲超準備自己先搞,暫時還不準備讓老百姓參與。
現階段,雲超治下的各個家庭還是太脆弱了一些。
絕大部分才剛剛解決吃飯問題,別說小康,連溫飽都不能保證。
這種情況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是很弱的,一個弄不好,就會傾家蕩產。
雲超準備真正讓大家看到利益,總結出一套成熟的經驗之後,再讓大家加入也不遲。
……
就在雲超轟轟烈烈發展副業的時候,臥龍溝兩岸的大水車也一架接著一架立了起來。
伴隨著大水車的建成,一條條灌溉用的水渠,把它們的觸角延伸向兩岸農田的各個角落。
看著清冽的河水源源不斷地流入乾涸的土地,哪怕沒有租種雲超田地的村民,也笑得見牙不見眼。
他們相信,只要好好跟著雲超幹,早晚都會有自己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