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語出驚人
章節報錯
承慶殿。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高士廉、岑文字、侯君集、張亮、程知節等重臣分列而坐,今天主要議兩件事,《氏族志》草本及吐谷渾進犯涼州之事。
諸臣你一言我一語,廷議很是激烈,尤其是對涼州之事,都督李大亮身中兩箭,程知節的袖子已經擼起來了,被動防禦,不是唐軍的作戰風格。
李世民沒有表態,而是把目光看向兩個兒子,李泰,每一個臣工發表意見,他又在仔細琢磨,眉頭時而緊繃,時而鬆散,敏而好學很是不錯。
而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時,發現他正在神遊天外,人都快睡著了。一國儲君如此不成體統,勾得李世民心頭無名火起。
敲了敲龍案,眾臣停了下來,齊頭看向皇帝,再見皇帝盯著渾然不知的太子,諸臣的心裡也裡的反應不一,尤其是長孫無忌,本就肉不多的臉頰,抽巴巴的更難看了。
“高明,你怎麼看?”
嗯?
散議了,一臉茫然的李承乾正準備離開,便看到所有人都盯著他,尤其是那小胖子,幸災樂禍的,真特麼欠揍!
“父皇,您說什麼?”
深吸一口氣,壓著火氣,李世民又重複了一遍,但這一次,任何人都能聽出來,陛下生氣了。
可李承乾在乎嗎?
他不在乎!
且不說這事,他經歷過,就算沒有,老頭子也不會因為這種事就把他怎麼樣。
循著記憶,李承乾整理下思緒。
“父皇,依兒臣的意思,這兩件事都挺簡單的,犯不著如此苦惱麼!”
哦,李世民挑了一下眉頭。
“太子有高論?”
瞧了一眼小胖子那副“等你出糗”的神情,李承乾就想用四十二碼的鞋給他量量。
“說這個問題前,我們就不得不追本溯源,為什麼要重修《氏族志》。是為了確立我李氏皇族的地位,明確我李氏皇族的合法性。”
“以崔民幹為第一等,置皇族於何地?難道我李氏皇族,坐了天下,還要再被人嘲笑為駝李嗎?是不是哪天還要請陛下讓位,給他們坐坐。”
高士廉聽了這話,差點被背過氣去,要不是長孫無忌拉著,他就從隱几上劃下去了。
但李承乾這兩話確實是說到李世民的心坎裡了,修《氏族志》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復辟關隴軍事舊貴族的地位,壓制山東士族勢力,進一步加強皇權。
貞觀六年,他與房玄齡談到近代士族賣婚弊病時,提出了“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的意見,就是出此考慮。
現今計程車族,主要有四個地域集團,並各有所尚:山東士族尚婚婭,江左士族尚人物,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
經過隋末的農民戰爭,關隴集團後開始衰弱,江左和代北士族且已然落沒;以崔、盧、鄭、李、王為首的山東士族,雖經農民戰爭打擊,但依然根深蒂固,且在朝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朝中的元老大臣,哪怕是跟隨他起家的名臣大將,都樂得與山東士族聯姻,五姓女就是這個時代最尊貴的女人,甚至比皇族的公主還炙手可熱,即便是房玄齡、魏徵這樣的宰相重臣,都不能免俗。
士族勢力的強大,對皇權不利,李世民這個連親爹和兄長都容不下的,更加不能容忍山東士族凌駕於皇族之上。也正是為此,他才在貞觀六年下旨,命高士廉、韋挺、岑文字、令狐德棻等重新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高明能看透“加強皇權”這一點,便說明他長進了,李世民的火氣稍稍降了一些,連語氣也溫和了不少。
“高明,那你認為,該怎麼修!”
李承乾淡淡一笑,又上前了一步。
“晉室南渡,王與馬共天下。那是因為司馬氏得國不正,併兼無能,他們守不住江山,就得靠著人家。
父皇十七歲從戎,以一柄長槊縱橫宇內,數年而削平天下,除漢高祖、漢世祖未聞有如此功業的君主。兒臣以為,這江山父皇打的,也自然坐得住。”
要問他的意見,自然是皇族第一,外戚次之,崔民幹為第三。除了上述之外,還應該按官職高低劃分等級,以四後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
不僅五品以上職事官得以錄入,就是兵卒中以軍功獲五品以上勳官者也譜中有名,而舊士族未在當朝任五品以上官者,則均被摒棄於外。
如此撰修《氏族志》,既能壓抑了山東、江南士族,還能鞏固李唐皇朝的統治地位,兩全其美啊!
“恩!我兒長進了!可這重修,也是件麻煩事啊!”
李承乾在心裡翻了個白眼,對老頭子這種又想當xx又立貞潔牌坊的行為,他是堅決鄙視。
不過,他也有招兒。
“兒臣的老師于志寧、孔穎達,都是學問大家,若有他們相助,想必會事半功倍。”
嗯!李世民捋了捋鬍鬚,衡量一下。
“這倒是個辦法!好吧,就按太子說的辦。”
諸臣拱手應諾後,李世民又追問涼州之事。
涼州的事?
涼州的事,還有什麼可談的,人家都打上家門,不揍疼他,慕容伏允能長記性嗎?
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去年,段志玄就是打的太輕了。否則洮州的羌叛,怎麼敢殺了殺刺史孔長秀,轉投吐谷渾。
至於說李大亮手裡只有萬餘府兵,面對二十萬吐谷渾大軍,能守住涼州城就不錯了,吃點虧又怎麼了。
程知節慾言又止,李世民看他是想說,又駁不倒朕的太子,能讓這胡攪蠻纏的老流氓吃癟,他這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人一高興,話自然就多了,李世民又問了問,該指派何人帶兵。
我朝軍威強盛,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太多了,無論太子點哪一個掛帥,都是施大恩給人家。這也是李世民給他的獎勵,獎勵他在《氏族志》問題上的可心之舉。
“有衛公在,何人敢奪主帥之位?不過,要問兒臣的想法,兵部尚書-侯君集可以做個副帥,輔佐衛公節度諸軍。”
李承乾又一次戳中了李世民的心思,其實,他早就打定主意,要用一場戰爭來教慕容伏允做人了。而將帥的人選,也恰好與李承乾不謀而合。這種巧合,在李世民眼裡,就是父子同心的表現。
讚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李世民當拍板,令中書侍郎-岑文字擬旨。
岑文字起身應命,恭領聖訓。
李世民則用平緩的語氣下旨: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諸軍,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並以及突厥、契苾的兵馬分道出擊吐谷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