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你給我住口!拜託了!
章節報錯
“他們早就忘記了。”
“當今的大明,就是一個受人欺凌,被逼到絕境的平民。”
“到時候,就是天翻地覆的時候。”
“到時候,天下會有幾個皇帝?”
“真是個牙尖嘴利的傢伙。”
此刻。
朱元璋聽著蘇懷的話,在大殿裡破口大罵。
朱允炆一臉的震驚之色。
為什麼文武百官都不吭聲?
讓這傢伙說出一番話來。
很顯然,他並沒有將話說完。
朱允炆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祖父身上。
只見又一次坐了下來,只是喘息聲越來越重。
蘇懷的話。
讓他無言以對。
就像當年的老三晉王一樣,縱馬分屍的兇殘行徑,也是如此。
這麼多年下來。
僅僅是從宗人府那裡得到的訊息。
藩王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胡作非為,一年下來,少說也有幾十起。
蘇懷所言,並非是日後之事。
就是現在。
此刻。
大臣們都是一臉的懵逼。
詹徽看向蘇懷,只覺得一陣頭痛。
他的話,他們自然聽得懂。
不過。
他們站在了不同的位置上。
他是罪人。
他們是裁判。
這種情況,不能繼續拖著。
陛下在身後,側耳傾聽。
若是任由這傢伙說下去,只會讓陛下心中的憤怒,更加強烈,到時候必然會遷怒於他們。
“蘇懷!”
“年紀輕輕,口出狂言,滿口狐假虎威。”
“所說,只是一些諸侯,偶然間會這麼做而已。”
“再者說,諸位諸侯若是有什麼過錯,自然會被宗人府處置。”
“反觀你這封控訴信,還有你方才說的那些話,都是對陛下的不信任。”
“該死。”
這話落在蘇懷耳中。
忍不住睜大了眼睛,心中暗暗嘆息。
說實話。
他之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是為了避免“太子離世”的事情,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但是,他卻刻意的壓制了自己的感情,就是為了讓自己在“海瑞”的時候,能夠更好的表現出來。
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朱棣在靖難得勝之後,就砍了幾個藩王,把他們手中的兵權都給撤了回來。
至於諸位諸侯的事情,他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只是說諸位諸侯欺壓民脂民膏,強取豪奪。
而以“洪武時代”為“背景”,諸侯們才是最大的問題。
實際上,這是一場叛亂。
遠在北方的朱棣,正在北平府城,向朝堂上的官員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四年的靖難,實在是太慘烈了。
可在這時。
是絕對看不到的。
而現在。
在詹徽的壓力下。
蘇懷決定,將自己和海瑞的“針鋒相對”拿出來。
一場酣暢淋漓的唇槍舌戰。
“詹大人說,諸位諸侯只是偶然失手?”
“呵!”
“詹大人,我想請問一下,這麼多年來,他所做的事情,已經有十多件了。”
“其中,最輕的一個,就是一個被凌遲的丫鬟。”
“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情,詹大人也說是偶然?”
這話一出。
詹徽面色漲得通紅。
楊靖在一旁說道:“詹大人,這是諸位諸侯的過錯,與我們無關。”
“只有宗人府,才能處理。”
蘇懷也附和道:“既然如此,這件事就怪大明吧。”
“一,藩王執掌兵馬。”
“二:額外的收入,不受限制。”
“三,藩王和皇族雖然觸犯了法律,但並不受大明律令的約束,而是受宗族的約束。”
“但宗人府是為皇家服務的,怎麼能讓他們做主呢?”
“難怪,這位秦王,屢屢觸犯禁忌,依然可以在西安城橫行無忌。”
蘇懷感覺到,他現在的心情,有些“激動”。
說話做事,都沒有半點顧忌。
“那麼我的《鳴冤書》,可有什麼不對?”
“歸根結底,大明的治國安邦,有問題。”
此刻。
百臣沉默不語。
就連齊泰、黃子澄,都是沉默不語。
說句實在話。
他們也想要奪回權。
不過,凡是提出來的人,都被陛下處死了。
今天也是如此。
開審前。
他們連審判的地方都沒有。
黃子澄把自己當成了皇家人。
於是,審判的過程就開始了。
可是……
沒有一個合適的名頭。
他們無法從內心深處,去說服自己。
何必與這人爭辯?
這也是為什麼。
他們再三追問,卻都以“扣帽子”開頭。
蘇懷所說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像是發自內心的話語。
不過。
這是個無法無天的人。
這也讓所有人都覺得,這件事應該告一段落了。
一些聰明的官員還是很清楚的。
陛下,正在後殿內。
只是。
來不及了。
這是蘇懷現在的心情,沒有任何的顧慮。
將“秉直無懼”這四個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更何況,蘇懷還獲得了“免受死罪”。
這是絕殺。
整個院落,一片死寂。
“有緣必有分。”
“莫非,晉王生性兇殘,嗜殺成性,將下人碎屍萬段,將人五馬分屍?
“那些諸侯,難道都是天性殘暴,掠奪民脂民膏?”
“那麼,未來的皇族,會不會強迫大明?
蘇懷說話間,也覺得口乾舌燥。
這一切,都是海瑞的功勞。
他並沒有在意,反而感覺自己的力氣越來越大。
“不!”
“都不是!”
“秦王,晉王,還有其他幾位藩王,在以前,都是在軍隊裡打仗,在唸書,在皇宮裡,都是陛下和娘娘嚴厲的教導,讓他們不敢亂來。”
“可是,到了那裡,就沒人看著了,律法也就沒了。”
“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此時此刻,蘇懷一根手指,正對著那封告狀信,擲地有聲道。
“所以,大明的律法,才會如此的混亂。”
“所以,才會向皇上遞上《鳴冤書》。
“大明諸位諸侯,雖然有罪,但並不在《大明律》的管轄範圍之內。”
“按照皇上的規定,如果是王子犯了罪,那麼就只能由內務府來處理了。”
“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讓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果,在他犯下第一次錯誤的時候,陛下就將他帶到京,嚴懲他,也能震懾其他諸侯,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錯誤。”
“這樣,就不會有太多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