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得子,特申請其子嗣繼承百戶時……”

本來!

這份卷宗隨著蘇鎮安進入牢獄。

或許就會這麼一直塵封下去,直到五軍都督府的人,將其清理。

但現在。

朱元璋確認了“蘇懷、十八歲、淮安街道百戶蘇鎮安長子”等等的資訊

後。

他再度冷然一笑。

“你是布衣?”

“天下於你何加焉?”

“嘴上喊著東,手裡卻做著西!”

“你不是要天下為公嗎?你不是要以正明法嗎?”

“口口聲聲《大明律》!”

“抬棺進諫、 《鳴冤書》、夏日飛雪、 《認罪書》!”

“民間英雄!為父請命的英雄!上天眷顧的英雄!”

“咱現在就給你這個,再當一次英雄的機會!”

“咱看你如何審!”

話音剛落。

“硃筆拿來!”

晉王朱椿,很快從都察院的正堂內,拿出硃砂筆。

在他越發愕然。

甚至在旁邊蔣 都為之不可思議的表情內。

只見朱元璋拿著硃筆。

在這資料’之上,直接畫了一個圈!

隨後。

一個已經有了雄厚筆力,力穿之輩的“準”字!

熠熠生輝!

“要當英雄!”

“咱就給你當英雄!”

“咱不審你,咱看你查!”

"英雄去查英雄,好漢去查好漢!"

“咱讓你也感受一下,這國朝熊熊烈火!”

“嘴上功夫算個340什麼,咱也看看你的手段!”

而隨著這勾筆一劃!

旁邊,朱椿已經看得目瞪口呆。

蔣 本人。

更是徹底愣在原地。

“父皇!”

此時。

朱椿還是忍不住想問。

但朱元璋直接將筆還給他。

隨後又將這卷宗拋給蔣 !

“拿去宣讀吧!”

蔣 愣在原地。

這突然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他自己也一頭霧水。

但是。

身為錦衣衛都指揮使,很多東西,他只需要去做。

頓時。

蔣 連忙點頭。

“慢著!”

卻在這時。

朱元璋沉吟道。

“咱還要下三道聖旨!”

蔣 停步。

朱元璋看向蜀王朱椿。

朱椿頓時明白,連忙肅然,坐回原地。

“第一道:馬上就是太子忌日!責令諸藩,凡是膝下已經超過十二歲的

世子,即刻進京,諸藩需親自同往!”

此言一出。

朱椿再度一愣,寫著聖旨的手頓時一抖。

如果說剛才,突然勾畫那份卷宗,他不明白其意。

但這一點……

豈非擺明了,和他聽到的諸藩之策相同?

除非國朝大事,否則諸藩一旦就藩,不得離開封地,更不得進京!

這是《皇明祖訓》中嚴令的。

而現在……

當朝天子,也是他們的父皇讓他們進京,還要帶著十二歲以上的世 子……

這裡面的資訊,雖然沒有多言。

但已經足夠恐怖!

蜀王一想,便不由地心神一顫!

“第二旨!”

蜀王將剛才寫完的,順手卷下。

待會兒還要送去宮城,讓那些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抄錄,最後蓋上大印, 才能昭告國朝。

朱元璋再道:“今時大明武備充裕,然洪武二十五年,國朝功將大都衰 老……朕深感國朝武備廢弛之憂,特翻遍天下史書,唐朝之時,曾有武舉!”

“如今,大明科舉入仕, 《四書五經》,選拔文官,輔佐君王理政天 下……”

“然,國朝之事, 一陰一陽, 一文一武,此乃天理綱常之道!”

“朕聞唐時郭子儀之事,大唐武舉,入仕從軍,歷經四朝,匡扶社稷, 平定安祿山、史思明之亂!抵禦吐蕃,坐鎮大唐,可謂國之棟樑!”

“藍玉等案犯,讓朕深感武將未來之憂。”

“特此,令天下不論軍中還是民間,德才兼備、文武雙全者!”

“不分四民、不分貴賤、諸藩、功將、百官之子嗣,年齡為及冠者,民 間武師皆可參與……”

“軍略武藝,可為國朝選用者!”

“國朝不吝賞賜,必當重用!”

“秋收之後,選舉開始!”

“此選,非武舉,而為……”

朱元璋深深一頓。

再次道:“開武門!”

“特此……昭告天下,萬民聽之!”

"第三道…… ".

此時!

蔣 聽得心神顫抖,都說龍威莫測,伴君如伴虎。

陛下喜怒,也太無常了!

“慢著!”

就在蔣 左腳已經跨國大門之時。

突兀之間。

朱元璋的聲音再度響起。

蔣 轉身。

“還有第三道諭旨!”

“這是一道口諭,你親自傳給蘇懷便可。”

“其繼承前軍百戶後,同時轄領錦衣衛百戶!”

“之前看守他的那個獄卒已經身死,不是之前的百戶嗎?”

“就替代他的職位。”

“他生前在幹什麼,此賊就做什麼?”

蔣 身體一震!

陛下這番話的意思,可是再明白不過了。

塗振生前在做什麼?

在查“蘇鎮安”啊!

陛下的意思是:讓他去查自己的父親?

怎麼可能?

況且……

蘇懷如果身份突然轉變,從一介囚牢,變成一個前軍百戶,甚至還兼錦 衣衛百戶?

百官能忍得下去嗎?

再聽到陛下關於“諸藩入京”、以及“開武門”的諭旨。

這……

蔣 心中一驚,陛下莫非是真的“動心”了?

國朝改制?

一時間,他只感覺心臟都調到了嗓子眼,他趕緊壓下這股情緒,轉而快 速離去。

而朱元璋看到蔣 離開後。

他又看向蜀王。

“你再給第二道諭旨之後,加一段話。”

蜀王重新拿起筆。

“有民蘇懷,敲登聞鼓鳴冤,於京城萬民面前,獻《鳴冤》, 《論罪》 兩書!”

“朕深思熟慮,其雖有譭譽朝政之嫌,但所言卻是針對國朝針砭時弊之 策。”

“朕念其為父鳴冤, 一片孝心!”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此等抬棺進諫之孝子,朕不願治其死罪!”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朕特令,其輔佐三司,十日之內,定罪藍玉一案。”

“三司一應官員, 一切如常!”

蜀王筆走龍蛇,很快第二道聖旨擬好。

“寫完了嗎?”

朱元璋看向自己的兒子。

蜀王輕輕點頭。

“那就跟咱一起回宮吧。”

話落,朱元璋當先朝前走。

蜀王跟上。

沒一會兒,兩人就回到謹身殿。

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洪,親自將其抄在“聖旨帛書”上,隨後蓋上大印。

隨後將這兩封聖旨,放在朱元璋之前。

趕忙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