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的極端反常氣候,讓江西乃至周邊一些地方都遭到了嚴重的乾旱,這也給正處於工業快速發展當中的大楚帝國帶來了一些陰影。

不過也只是一些陰影而已。

大楚帝國可不是前明或是古時候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生產力極為低下,面對天災統治者縱然有心救災卻也沒有足夠的能力。

但是大楚帝國不一樣,大楚帝國是一個正兒八經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帝國,大量機械裝置的應用,使得大楚帝國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雖然大楚帝國還沒能解決雜交水稻問題,也沒有能夠搞定化肥問題,但是生產力的提升依舊給農業帶來了極大的助力。

比如更多,更好的農具,農具作為農業生產裡的重要工具,在糧食生產裡的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良好而充足的農業工具,可以讓農民們同時耕種更多的土地,哪怕是在無法提高單位產量的情況下,也能夠透過種植更多的土地來提升糧食總產量。

此外大楚帝國的充足國力,也讓大楚帝國擁有了古時候的封建王朝所無法比擬的各項水利設施以及道路等交通設施。

尤其是水利設施更是遍地都是。

如今大楚帝國的水利設施,雖然無法和後世相提並論,甚至遠遠不及,但對比傳統封建王朝也是強了數倍不止。

以這一場旱災而言,如果放在前明那會,哪怕是明初時期的盛世,沒有內亂,朝廷也儘可能賑濟,恐怕也會出現大規模的饑荒,進而導致無數人餓死。

因為以前明時期的生產力,根本無法阻止大規模的糧食絕產,同時也不可能用便捷的方式把大量外地的糧食運輸到災區。

但是大楚帝國卻是可以!

之前修築的大量水利設施,並不是沒有發揮作用,相反前些年修建的大量水利設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要不然話今年很多地方就不是減產,而是顆粒無收了。

依託強悍的水利設施,很多隻是遭到普通乾旱的地區裡依舊能夠依靠蓄水庫、引水渠等方式保證最基本的農作物的澆灌。

一些乾旱嚴重的地區裡,也能夠透過水利設施確保部分農作物的生產,大規模的減產不可避免,但是當地也不至於說全部絕收。

而在這個時節裡,哪怕是保住了部分糧食的收場,那也是殊為難得的,這樣也就不用從其他地方大規模呼叫糧食了。

哪怕大楚帝國的交通運輸方便一些,但是大規模調運糧食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而調運糧食的基礎,也是得益於大楚帝國那遍佈全國的水利設施。

大楚帝國可是大的很,雖然贛中那邊遭遇嚴重乾旱,但是風調雨順的地方也不少,尤其是江南以及湖廣這糧食主產區,雖然降雨量整體也少了一些,但得益於當地的良好水利設施,基本上不受乾旱的影響。

大楚帝國的農業生產,雖然還不具備完全對抗大規模嚴重極端氣候的條件,但是對於一些尋常的洪澇或乾旱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而這些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不受影響,那麼就能夠大量的對外供應。

按照擬定計劃,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將會從庫存糧食裡抽調大量糧食,然後透過水路運往贛中等受災嚴重的各地,確保當地的糧食供應穩定。

只要運輸過去足夠的糧食,當地有了糧食,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很好解決了。

大楚帝國有一整套完善的賑濟方案,並且是經過十幾年經驗總結起來的完善經驗。

各種以工代賑專案將會扎堆一樣在災區或鄰近地區裡展開,以招募當地民眾務工獲得收入,再用這些收入去購置糧食公司從外地運輸過來的糧食養活一家老小。

雖然辛苦一些,但是總不至於餓肚子。

同時羅志學下旨,免多地受災比較嚴重的地區的統一農業稅,同時對受到一定災情影響的地區,也實施有限減免農業稅的措施。

儘可能的減輕受災民眾的負擔,總不能讓他們糧食減產乃至絕收了,還找他們徵收統一農業稅不是。

這會讓受災農民們,迅速陷入破產的慘狀。

而大楚帝國官府,就是要儘可能的避免這些受災農民們破產,幫他們熬過這艱苦的一年,以待來年。

除了常規的各種賑濟措施外,官府組織了一批外地的官辦或民辦大企業前往災區定點招工。

當地糧食不夠吃,田地也中不了,外來運輸糧食成本太高的情況下,帝國高層也希望讓當地的一部分富餘人口轉移到工業城市裡去。

這當地人少了,糧食壓力自然也就小了。

對這種事,遼東等地廣人稀里的企業們最為熱衷,尤其是遼東省裡的那些礦務企業以及冶煉企業還有機械企業們,因為遼東等東北地區的人口總體不足,他們常年都處於招工困難的情況之下,為了解決用工難的問題,他們經常會在官府的組織下,跑到關內人多地少,或者是受災地區裡招工。

雖然招工成本比較高,但是招募起來也比較容易,而且一招募就能夠招募很多人。

除了企業招工外,移民司也參與其中,他們組織人手到災區裡招募大量的移民,或是國內屯墾移民,或是去海外的移民,不管你去國內偏僻地區,還是說去海外領地,移民司都很歡迎。

對於這些災區移民,移民政策比尋常移民還要更加優惠一些。

多管齊下,這一次的大範圍乾旱雖然嚴重,但是羅志學認為還是總體可控的。

對於災區民眾來說,不管是以工代賑還是外出務工,又或者乾脆去移民,苦是必然的,但是至少能活下去。

這種事放在以前的那些古代王朝而言,想都不敢想……甭管君主好壞,甭管王朝清明與否都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哪怕想要救災,他們也因為生產力的限制做不到這個地步。

而這,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給大楚帝國,準確的說是給大楚帝國的普通老百姓們帶來的最直接,同樣也是最大的好處。

哪怕他們還是處於社會的底層,但是因為生產力的整體提升,他們活下去也就更加容易了。

這就好比古代人一天累死累活也吃不飽,但是後世發達國家以及少數發展中國家裡的民眾雖然天天罵這個罵那個,對各種有諸多不滿,但是想要餓死還真不容易……哪怕你沒手沒腳,孤家寡人一個也會有相當完善的社會福利不會讓你輕易餓死!

為什麼?

因為生產力大幅度提升後,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養活一個人的成本已經變得很低,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如此情況下,哪怕絕大部分財富都會極少數的人霸佔了,但是露出來的一星半點依舊能夠養活無數人。

古代的人們,他們的不滿主要是來源於對生存的不滿,他們想要活下去。

後世人的不滿,並不是對生存的不滿,而是對生活質量的不滿,他們想要活得更好。

導致古時候的人們以及現代人們的需求以及不滿有所差異,就是因為生產力的變化。

吃飽飯了,你才會有心思琢磨著住大房子,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等。

沒飯吃的時候,人們是不會去想這些的……

大楚帝國的生產力距離後世還有千萬裡,但是對比古代卻是又強太多。

所以也就出現了大楚帝國的社會現狀:民眾們普遍還在為了吃飽飯而努力,經常還吃不飽,相當多底層民眾依舊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但是也不至於出現大規模的饑荒。

和古代以及後世進行縱向對比,大楚帝國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是你要說和同時代的其他國家進行橫向對比,大楚帝國能吊打他們!

放眼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數百萬人受災的情況下,還能夠確保民眾依舊有飯吃,不出現大規模的饑荒。

不僅僅沒有饑荒,進一步看,反而還趁著這一次機會又在受災地區的強行來了一撥基礎設施升級!

大量的以工代賑專案在受災地區展開,受災地區的民眾獲得了臨時性的工資收入以養活一家老小,官府花了錢但是也省卻了出動軍隊鎮壓的軍費,同時大量的以工代賑專案都是以水利以及交通專案為主,這意味著後續當代的基礎設施水平將會持續提高。

這將會極大的提高後續對抗天災的能力。

大楚帝國對抗天災搞水利設施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除暴的,一個蓄水庫不夠用,那麼就搞兩個,兩個還不夠就搞三個!

一條引水渠不夠,就挖兩條。

一口水井不夠,就打兩口。

水車不夠用,就弄更多的水車,哪怕現在用不上,但是也可以作為救災物資進行庫存,等來年再用。

總之就是想盡辦法提升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

這種辦法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花錢……但是這些花費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又不算什麼,畢竟這可是一箇中央財政收入一億多的龐大帝國。

這算多還僅僅是中央財政收入,各地方財政收入還沒算呢。

這一次的嚴重乾旱,除了中央財政直接撥款五百萬楚元外,各地一些沒有受災,財政也比較富裕的地方也是協調向災區捐贈了不少的資金以及物資。

比如京師應天府,就捐贈了五十五萬楚元,此外財賦大省江南,更是一口氣捐助了一百萬楚元。

其他各地也有或多或少的捐助。

最終各地財政捐助的資金總數達到了五百多萬楚元,比中央財政的直接撥款還要多。

這總數上千萬楚元的救災資金,將會用於江西、粵北、福建部分地區還有部分楚南地區的抗旱救災,還有一部分會用於江北地區的抗洪工作。

沒錯,就在長江以南眾多地區飽受乾旱之苦的時候,淮河以及黃河中上游流域卻是普降暴雨……進而導致多地洪澇。

這一邊乾旱一邊洪澇,讓羅志學看了都很無語!

因為黃河奪淮入海的緣故,安廬、江北、河南等地幾乎年年都會有地方洪澇,哪怕大楚帝國費心費力修築了洪澤湖大堤也無濟於事。

洪澤湖大堤也只能確保江北地區,準確的說是下游地區不出現大規模的洪澇……但是汛期裡的水還是那麼多……

每年汛期的時候,黃河以及淮河中上游地區雨水一多,這水最後都會往淮河下游流,而淮河出海流量有限,所以就會有大量洪水不得出,最後淤積,乃至洪澇。

大楚帝國每年都在修築各種提拔,從不曾中斷過,但是大規模的洪澇雖然沒有了,然而小規模洪澇卻是每年不斷。

搞到現在,每到夏天汛期的時候,羅志學看到黃淮地區送來的洪澇災情報告,除非是特大洪澇,否則都已經能夠做到面不改色了。

無他,看得太多,早麻木了。

今年旱災和洪澇一起來,搞的大楚帝國的賑濟壓力比較大,中央和地方財政直接撥給受災地區的救災資金都已經高達千萬之巨,這可不算災區當地自身為了救災而付出的代價。

這些撥款來的救災資金,一部分用於抗旱抗洪,一部分則是用於災後重建。

而這兩種方式,其實最終基本都是透過以工代賑來實施的。

抗旱抗洪的主要花費,也是修築堤壩,引水渠,蓄水庫或蓄洪區等等,這些專案基本也是以工代賑的方式來進行的,民眾們一邊抗災一邊拿工資養家活口。

災後重建也差不多一樣。

隨著眾多的抗災以及重建政策陸續頒發下去,資金也陸續到位,也讓羅志學心安不少,哪怕後續還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大體上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了。

這也讓羅志學有閒心去關注其他事情,比如去年就開始的蒸汽機工業化量產應用。

自從去年皇家理工學院那邊搞出來了可堪實用蒸汽機後,大楚帝國的高層就在羅志學的指示下,迅速展開了一系列的蒸汽機扶持推廣政策。

三家獲得了蒸汽機完整專利,並負責工業化量產的機械公司也是各顯神通。

而經過了大半年的努力後,也相應出了成果。

其中最快的當屬當塗機械公司!

當塗機械公司位於當塗工業區,當塗工業區又是帝國最為重要的重工業工業區。

最重要的是,金陵城就在邊上,而金陵城作為大楚帝國的首都,也是高等教育最為集中之地。

皇家理工學院,國子監大學、金陵理工大學、應天大學、金陵高等師範學院均在金陵城。

要知道,目前的大楚帝國裡大學並不多,一共也就那麼二十多所四年制大學而已,但是金陵城一個城池就獨佔了五家之多。

這還不算在金陵城裡的四所軍校呢,即培養陸軍低階軍官的陸軍軍官學校,培養陸軍高階將領的陸軍大學,此外還有培養海軍高階將領的海軍大學。

最後則是從陸海軍軍官學校裡的軍械科系拆分後合併的國防技術大學,這是一所專門從事國防技術類教育以及研究的高等級軍校,和陸軍大學以及海軍大學一樣,都歸屬軍務院直轄,嗯,說白了就是歸屬皇帝直轄。

至於海軍軍官學校,因為海軍的特殊性,選擇了在沿海的吳淞海軍基地裡辦學,以方便進行讓學員進行航海學習訓練。

如此多的高等院校雲集在金陵城,其他方面且不去說,光是每年畢業的理工科畢業生就不少。

這些理工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除了從政從軍外,剩下的基本都會進入各大官辦企業裡去。

而當塗工業區裡的企業,因為靠近金陵城,同時金陵城裡也沒有什麼工業區,所以也就能夠吸收不少的優秀人才加盟。

當然了,其他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會乾脆在金陵城裡設計研究機構,就地招募人才,但是即便如此,當塗那邊的企業還是佔據了不少的優勢。

當塗機械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招攬了不少的優秀研發人才,加上公司高層也極為重視蒸汽機專案,因此工業化量產的進展非常快。

他們一邊進行各種試驗和研究,一邊建設廠房,訂購各類的機械裝置,又或者乾脆是自行設計並製造一些市面上不好買到的機械裝置。

大筆資金砸下去,眾多人員也是埋頭苦幹之下,他們終於是在承順十七年的七月份搞出來了蒸汽機的生產線,進而製造出來了第一套蒸汽機。

不是那種實驗室裡,讓那些工程師們手把手搞出來的實驗室產物,而是利用生產線,在工程師的帶領下由技術工人們用機械裝置所生產。

這意義可比讓高等工程師純手工搞出來的樣機大多了。

要說實驗室產物,很多實驗室技術到家了其實都能搞,最典型的就是皇家理工學院蒸汽機研究所,人家在十幾年前就能夠給你手工敲出來一臺原始的蒸汽機,只不過沒辦法實用而已。

當塗機械公司這邊,在過去的半年裡其實也在實驗室裡先後製造了三臺樣機出來用於各種測試。

但是實驗室產物之所以是實驗室產物,就是因為它們沒辦法進行量產……光靠實驗室生產,那成本可高了去,真較真說起來,一臺試驗用的樣機少說也得好幾萬楚元呢。

好幾萬楚元這種價格就太扯淡了,好多中小煤礦的一年產值都沒這麼多,你讓他們賣一臺好幾萬元的蒸汽機抽水……人家寧願把滲水嚴重的礦井直接扔了。

工業化量產的意義並不是效能要有多好,而是要降低成本!

甚至,當塗機械公司搞出來的樣機,在效能上還不如他們之前在實驗室裡搞出來的那幾臺樣機了。

之所以效能上有所欠缺,這些都是為了降低成本而做出的妥協。

七月份的時候,這第一臺蒸汽抽水機生產出來後,當塗機械公司免費送貨,直接給送到了池州煤礦公司的礦山裡進行安裝,並提供免費安裝除錯乃至短時間內的維護。

這其實也不算是全部免費,人家當塗機械公司也是想要藉著這幾臺蒸汽抽水機的實際使用來收集各種資料,為後續的改進提供實際應用資料。

第一臺蒸汽抽水機被安裝後,然後啟動後源源不斷的從礦井裡抽出水來後,頓時可就響起了諸多的掌聲。

這臺當塗機械公司生產的‘當塗十六型蒸汽機’不是大楚帝國裡第一臺蒸汽機,甚至都不是第一臺擁有煤礦裡抽水的蒸汽機,但是它卻是第一臺工業化量產並實際應用的蒸汽機。

其實際價值非常大!

它的成功製造並應用,意味著大楚帝國擁有了大規模生產工業用蒸汽機,並投入使用的能力。

這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遠遠比些許實驗室生產的蒸汽機意義更大。

當第一臺當塗十六型蒸汽機成功投入使用後,很快池州煤礦公司去年採購的其他四臺蒸汽機也陸續被運到礦山之中,然後安裝使用。

期間其實也出現了不少的技術問題,之前樣機進行試驗的時候好好的,但是實際應用之後蒸汽機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

不過當塗機械公司早就預料到了這個問題,直接在池州煤礦公司裡派駐了一支工程師團隊,甚至都帶去了一整套的小型機械裝置以及大量的備用零部件,就地解決各種問題。

解決問題還是其次,重點還是收集各種資料。

在實際使用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只要暴露了出來,那麼當塗機械公司就能針對性的進行各種改進,然後對產品進行升級換代。

而池州煤礦公司那邊也不吃虧,雖然出現了不少問題,但是他們之前也和當塗機械公司達成了協議。

我們第一個吃螃蟹,但是你們要提供保修服務,並且等到改進產品出來後,他們要求以舊換新獲得極大的優惠價。

如此一來,雙方也算是合作比較愉快,大量的蒸汽機實際應用所產生的資料,尤其是各種故障資料也是源源不斷的傳回當塗機械公司的總部。

隨後當塗機械公司的工程師們,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逐步解決,或是換材料,或是改進加工工藝等等,為後續真正的可靠而穩定的蒸汽機量產型號最準備。

而他們相信這用不了多久!

技術的大框架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現在暴露出來的問題看似很多,但都是一些小問題,解決起來看似麻煩,但實際上也用不了多久。

他們預估,在年底的時候,他們就能夠完成相應的改進,然後開始大批次的生產蒸汽機並全面推向市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