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楚國人的強勢威脅,奧斯曼帝國的人一開始是憤怒,然後就是惶恐不安。

答應楚國人的要求?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租借幾個偏僻地方小港口的事,而是要割讓整個黑海北岸數量龐大的土地,更重要的是還要放開黑海海峽讓楚國人自由通行。

放棄黑海北岸的土地都還勉強可以談,這年頭的土著國家對領土並沒有後世民族主義氾濫後那麼頑固,領土這東西對於很多土著國家而言都是可以用來交換的一種貨物。

歐洲地區的諸多封建國家,彼此間的領土買賣,交換,贈與等情況非常普遍,其中最為普遍的還是以婚姻為紐帶的領土變動。

哈布斯堡家族是怎麼崛起的?可不就是靠著聯姻結婚嘛。

很多國王,大貴族嫁女兒的時候,有時候也會讓女兒帶著一片封地嫁出去。

更不要說戰爭而導致的頻繁戰爭變動了。

因此十七世紀這個時期裡的領土變動,其實很頻繁,甚至有時候都算不上喪權辱國,只要條件過得去,人家直接把領土賣給你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對於奧斯曼人而言,也是如此,黑海北岸的土地雖然也重要,但是如果真的為此和楚國人發生巨大沖突甚至戰爭,導致滅國危機的話,他們是寧願放棄這些土地的。

畢竟這些土地嚴格上來說,是屬於克里米亞汗國的土地,克里米亞汗國雖然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國,但畢竟不是他們自己的直屬領地,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然而屬國的土地好說,但是黑海海峽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答應的事了。

黑海海峽這地方對於奧斯曼人而言,這就是自家裡的內河……開放海峽就等於是開放領土,讓楚國人自由通行了。

更重要的是,這對於奧斯曼自家的安全威脅非常大,奧斯曼的首都可就在海峽沿岸的君士但丁堡呢。

這讓楚國人的軍艦自由進入海峽,也就意味著放任楚國人把艦炮頂在自家的腦門上……以後有點事的話,楚國人的艦炮就能直接炮轟君士但丁堡。

這怎麼受得了啊!

因此奧斯曼人對海峽開放這一條,是保持了堅決反對的態度……因為這玩意在他們看來,比直接開放市場還更要命。

開放市場,頂多就是淪為傾銷地以及工業原料供應地而已,但是開放海峽,那就是等於把命徹底交給楚國人的手裡。

所以奧斯曼人經過了內部的激烈爭論後,最終還是頑抗派佔據了主導意見……當然了即便是奧斯曼人口中的頑抗派也不是說什麼都不答應楚國人,而是認為在其他方面可以做出適當讓步,但是在軍事通行權方面必須保留底線。

比如他們認為黑海北部領土問題,乃至高加索山脈以北的部分領土都是可以談的。

黑海海峽通行問題,沒有安全威脅的大楚帝國民用船隻可以通行,但是軍艦絕對不行……

總之,他們不想讓楚國人的艦炮頂在腦門上!

但是得到回覆的楚國人其實不滿意……老子願意找你們奧斯曼人談,那已經是給了你們面子,伱竟然還拒絕了?

黑海海峽軍事通行權,這關乎大楚帝國的東歐糧食生產計劃大局,畢竟大楚帝國要是不在黑海擺上幾艘軍艦,怎麼維護大楚帝國在東歐黑海沿岸的安全和利益?

再說了,地球那麼大,但是還就真沒有大楚帝國海軍不能去的海域!

黑海也不會是例外!

既然對方拒絕了,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方面派出的地中海艦隊,也懶得和奧斯曼人繼續墨跡了……根據楚國人多年海外擴張的經驗,但凡有點實力的土著國家都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總覺得自己人口眾多,軍隊數量也多,戰鬥力強悍,就算打不過楚國人也能夠給楚國人造成足夠的威脅,然後逼迫楚國人和他們進行談判。

之前的瑞典王國,波蘭立陶宛,俄羅斯等諸多國家都如此。

而面對這種不自量力的土著國家,楚國人也會很乾脆的扶持他們國內的反對派,在這些土著國家裡搞分裂內戰之類的事,有時候也會乾脆直接出兵把對方幹趴下。

至於純粹的威脅以及談判,大多時候沒啥用……

所以談判不成後,地中海艦隊直接啟動了登陸加里波利半島的計劃。

因為這一次地中海艦隊來奧斯曼找茬,本來就有大規模登陸作戰的準備,要不然也不會直接帶上好幾千人的兵力,所以登陸計劃都不用另行調集兵力和物資,直接在軍艦的掩護下登陸就行了。

而在陸軍兵力登陸之前,大楚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的一艘巡洋艦帶著兩艘護衛艦以及四艘近海巡邏艦,三艘淺水炮艇先一步出發,在海面行建立安全區域,並準備前往海峽入口,準備炮擊奧斯曼人在海峽入口建立的炮臺。

黑海海峽如此的重要,奧斯曼人自然不可能在這裡不設防,實際上這地方的一直以來都是奧斯曼人的重點防備區域,海峽的入口就構築有炮臺以及步兵駐防的要塞。

當然了,以這年頭奧斯曼人的火炮效能,實際上依靠這個海峽入口的炮臺是沒辦法完全封鎖海峽的,只能說作用聊勝於無,可擋不住楚國海軍的進入。

楚國海軍之所以要先炮擊這個入海口炮臺,也是為了避免後續麻煩……雖然這個炮臺沒什麼實際威脅,但是有這麼個炮臺在邊上,總是個威脅不是,萬一對面發射炮彈的時候,運氣爆棚直接打中了楚國軍艦,又運氣很好殺傷了一些楚國水兵破壞了上層建築呢?

為了避免後續麻煩,楚軍打算先把這個炮臺炸成廢墟。

把這個入海口炮臺炸成廢墟後,後續就可以考慮進入黑海海峽的南部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了。

黑海海峽分三個部分,北邊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中間有個小內海馬爾馬拉海,而南部的則是達達尼爾海峽。

臨近愛琴海的達達尼爾海峽的入口,也是奧斯曼人防備外敵從海上入侵的前沿,並在這裡構築了炮臺,除了他們自產的滑膛炮外,還部署了十多門從楚國進口的155毫米前裝鐵製滑膛炮。

然而這段海峽的寬度是有三四千米寬呢,同時這年頭的滑膛炮有效射程可都不咋地,很難徹底封鎖這麼寬闊的海峽。

就算是奧斯曼人配屬在海峽入口,進口自楚國人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徑的鐵鑄大口徑前裝滑膛炮,大概相當於西式三十二磅火炮的這種前裝滑膛炮時代裡的重炮也無法封鎖海峽入口。

雖然該炮的最大射程號稱可以達到四千米……但實際上有效射程遠遠沒有這麼多,地面部署打擊固定目標的時候,發射實心炮彈有效射程也就一千五百米左右,更遠的話精度會急速下滑,同時炮彈動能就無法保障了。

而且奧斯曼人裝備的這款進口自楚國的155毫米滑膛炮,只能發射實心炮彈或者土製劣質榴彈。

實心彈先不說,這玩意奧斯曼人自己也能搞,但是榴彈的話,楚國人從不對外出口榴彈,哪怕是原始的木製引信的榴彈,楚國人也從來不出口……

因為榴彈這玩意對楚國人自身也具有比較大的威脅,同時這東西還有比較高的技術含量,也不用擔心那些土著自己搞出來便宜好用的榴彈。

圓球形的早期榴彈,原始的引信沒啥難度,木製彈託土著更能手工搞,但是預製破片的彈殼可就不是那些土著們能夠搞定了,手工打造極少數自然是沒問題,然而想要大規模生產那是想都別想。

而炮彈這東西,不能夠大規模量產和沒有也沒啥區別!

土著搞不出來預製破片彈殼,只能搞普通鐵鑄彈殼,這打出去的榴彈爆炸後,頂多就是炸成幾個大片的碎片,無法形成大片細小的破片,殺傷力很有限的,具體的可以參考清朝的威遠將軍炮。

這玩意就是個小號臼炮,發射的就是早期的火繩引信的榴彈……

威力嘛,在十七世紀用其實還湊合,不算落後,同期歐洲人的臼炮頂多也就這樣了。

用來打其他火器不咋地的敵人比較好用,但是對面如果火器也比較厲害,那麼野戰基本沒啥用,只能用在固定目標的攻堅上。

所以當代的歐洲土著,他們其實能搞臼炮,也能夠搞榴彈的,但是技術太渣,搞出來的榴彈對楚軍沒啥威脅……所以就會出現很有意思的局面,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生意裡,賣臼炮但是不賣炮彈……讓很多土著都相當無語,你都不賣炮彈,我要你的臼炮幹啥用?

發射土著自己搞的土製榴彈?土著腦子又沒病……就這破土製榴彈就不配用昂貴無比的楚制臼炮,隨便也能夠自家的土製臼炮就行了。

所以楚國人賣臼炮但是不賣榴彈,這也是奇葩的很。

倒是實心炮彈滿世界供應,各種規格的都有,再搭配各種規格的出口滑膛炮,其頂級出口型號基本上已經能夠達到滑膛炮時代的巔峰水準了。

比如大楚帝國出口的155毫米滑膛炮,一般為鐵鑄,不過客戶如果有要求,也能給得起大價錢也能夠給你用青銅鑄造,青銅滑膛炮的效能,比鐵火炮效能更好一些。

其實理論上還有好的效能更好的合金鋼制滑膛炮,但是這玩意說實話楚國人自己都沒搞過……畢竟早期鋼產品效能不行,楚軍雖然老早就開始使用鋼材製作武器,比如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這玩意的槍管其實是早期鋼製,但是效能很差,拉不了膛線。

而效能更好的合金鋼製造的炮管,弄出來的時候楚國人都用這玩意搞鋼製線膛炮了,所以楚國的武器行業裡沒有高效能鋼製滑膛炮這麼個玩意。

就算能搞出來,也不會特地去搞出來出口。

因為大楚帝國基本不出口高效能鋼製武器,主要是避免土著在這些鋼製武器上改進型後續加工改進弄出膛線來。

比如前裝滑膛槍,如果採用上好鋼管材料的話,那麼這種槍管就能夠進行後續改進,直接加工膛線出來,變成一把前裝線膛槍,那麼對楚軍的威脅可就大了。

也別覺得人家土著不能加工鋼製槍管的膛線,這自己實力不行,人家還不能偷偷弄點楚國禁運的裝置啊……哪怕是蒸汽機這種東西,不少土著國家其實都多多少少弄到了一些,一些小型加工裝置也有,說不準哪個土著國家的秘密角落裡就堆著一套能夠拉膛線的楚國禁運裝置呢。

只不過他們偷偷摸摸弄到的這些裝置數量太少,而且後續基本沒有維護保養,零部件供應,更缺乏相應的技術人員維護保養乃至操作,所以發揮出來的作用不大而已。

但總歸是有這些情況的出現,存在著風險不是,所以楚國人乾脆直接禁制鋼製武器的出口,避免土著大規模的得到鋼製武器並進行改裝。

一些管控不嚴格的民用機械裝置,這些土著國家下大力氣,在黑市裡花費大價錢的話,還是能夠從一些要錢不要命的楚國商人手裡,偷偷摸摸搞到一些,一些材料少數也能弄到。

再弄到一些楚國人的鋼製滑膛槍的話,拉個膛線弄成前裝線膛槍,甚至再開個口子弄成後裝線膛槍都是有可能的。

但還是那句話,量太少,起不到什麼作用!

與其擔心這個,還不如擔心這些土著國家透過各種渠道,獲得小批次的楚國後裝線膛武器呢……別覺得意外,還真有一些的楚國的後裝線膛武器透過一些非法渠道流落到土著手中,比如民用的線膛手槍,線膛霰彈槍甚至單發後裝線膛步槍流落在土著手中的。

別說民用槍械了,就算是制式槍械也有少量出現在黑市中被那些土著所獲得。

這種情況對於一個全球擴張,全球移民,做生意的大楚帝國而言,槍械外流其實很難避免,每天都有大量帶著各種後裝線膛槍械的商隊,甚至個人進入土著控制區……你總不能不讓人家帶著武器就跑去土著控制區做生意探險吧?不然被土司乾死了算你的?

所以,槍械外洩是正常的,而大楚帝國要控制的也不是這些少數的武器外洩,畢竟這些單兵武器,數量太少其實沒什麼作用的。

難不成你還指望著拿幾十、幾百支後裝線膛槍,就擋住楚國人的入侵不成?

大楚帝國要控制的是大規模的鋼製線膛武器的出口,包括可以改裝外線膛武器的鋼製滑膛武器也在禁制範圍之內。

而土著想要靠這些少量偷運來的裝置和材料或成品直接仿製山寨楚國線膛武器更是無稽之談。

想要仿製大楚帝國的現代工業產品,比如線膛槍炮,要麼你能夠有途徑進口到一整條的生產線以及各種原材料,再給你完整的各種設計圖紙以及生產工藝技術,再讓楚國人手把手的教你怎麼搞,如此花個十年八年也不是沒有希望搞出來的。

就和原時空很多農業國家開始發展工業的時候,也都是透過進口裝置,派遣留學生學習技術,獲得技術授權等諸多方式來慢慢學習,然後建立起來自己的工業體系的。

如果不能獲得大批次的裝置,技術圖紙,也沒有技術人員的技術教導,自身的教育體系也無法培養出來這些先進技術人員的話。

單純拿著楚國人的東西就想要仿製的話,這是不可能的事……連鐵元素、碳元素是個啥都不知道,連鋼鐵的基本構成都不知道,談何生產鋼鐵?沒有鋼鐵各種裝置也就是空中樓閣。

因此大楚帝國採取了廣泛的技術出口限制,比如蒸汽機這東西,甭管效能好壞,老舊,都是屬於限制出口產品序列。

同時各類機械加工裝置,如通用車床,鏜床等甭管效能好壞,也是屬於限制出口的。

再有就是先進材料,比如相當多的各種規格的鋼材料,尤其是能用來製造各種裝置,武器的先進材料都是限制出口的。

同時楚國人也不接受什麼外國留學生……也沒什麼興趣在殖民地或土著國家裡搞什麼文化傳播,這土著想要學習到楚國的先進現代知識其實很難的。

多數工業裝置,不僅僅禁止向土著出口,甚至都不允許進入大楚帝國自己控制下的殖民地(楚國建立行政機構進行統治,但是多數人口是土著的部分海外領地),而極其特殊的敏感行業,連海外直轄領地都不能搞。

比如說大楚帝國各種工廠建設,是需要審批手續的,並不是你想要跑到海外領地那裡,就能直接建立工廠的。

比如國防工業的管控就非常嚴格,從始至終都只有官府資本能夠搞,以前是五大武器公司,現在還是五大武器公司。

同時五大武器公司的各研究所以及工廠,基本都設定在本土腹地,尤其是關內十八省地區,還有少量則是西部中亞。

但是在海外地區,哪怕是美洲這個海外直轄領地暫時都沒有任何一座兵工廠。

五大武器公司不跑過去設立工廠,而其他資本,哪怕是美洲當地官方資本都不能搞國防工業,這也就從根本上直接杜絕了海外領地大規模發展國防工業,然後導致出現各種問題的情況。

這也是屬於防備未來的局勢出現變化……比如說未來有一天海外某個直轄領地發生叛亂了,但是沒有國防工業的支撐也只是水中浮萍而已,等用完當地的庫存武器彈藥,尤其是彈藥後,那麼就只能拿著刀棍和鎮壓大軍作戰了。

越是使用先進武器的軍隊,也就越是依賴後勤,也越來依賴工業體系。

國防工業如此,而其他一些敏感行業也有所限制。

海外直轄領地還好,只要不是太敏感的東西基本都能投資,但是殖民地就不行了……哪怕是搞個技術落後的紡織工廠都不容易,需要經非常複雜的審批程式,最後往往還會報告到御書房裡,需要參務大臣這種級別的高階官員親自拍板……在殖民地裡能夠獲批建成的工廠,往往都是有著特殊性的,而且基本都只侷限在資源處級加工領域。

比如紡紗廠、食物加工,木材加工這些簡單工業。

而且這些海外殖民地裡的工廠,只能是楚國人投資建設,也只能是楚國人在其中工作……不允許土著涉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