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華對著第三款遂發步槍道:“這是我們研究所自行設計的槍機,雖然原理和前面的幾個槍機一樣,都是採用撞擊式槍機,不過我們另外設計了一個撞擊的機構。”

“新的設計加了保險裝置,設定了一個待擊裝置,可以更好的防止意外走火。”

“第二個主要特點就是加了阻鐵機構,以減少燧石的消耗,以增加點火率,因為我們發現槍機擊發的時候,夾曹夾著燧石撞擊產生火星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阻攔,這不不僅僅雖讓燧石更容易破損,而且也會導致點火失敗。”

“所以我們特地加了一個阻攔機構,以避免燧石過度撞擊,防止燧石被過早破損,同時提升點火率!”

說到這裡,吳文華把這支燧發槍拿了起來,指著阻鐵機構道:“陛下,透過增加這個小玩意,這款燧發槍的擊發率提升到了九成五,同時讓燧石的使用壽命延長了三倍以上。”

”同時我們還針對下雨天使用的情況,改進了防風、防雨機構,確保在颳風、下雨等天氣裡也能使用。”

此時羅志學道:“如此說來,這點火率和第一款燧發槍相當,其他保險和防雨等結構也差不多,你們何必多此一舉?”

吳文華當即道:“啟稟陛下,這是因為第三款燧發槍的槍機,零部件看似比第一款多一些,但是整體的加工要求卻是沒第一款高的!”

“我們經過試驗,其幾個核心零部件雖然還有一些需要人工打造,但是對工匠的要求不算太高,加工精度也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我們完全能夠透過分工合作,讓工人打造標準零部件,只要嚴格控制公差,完全能夠實現流水線生產。”

“一旦如此,那麼這款步槍的生產成本,年產一萬支的話,那麼就能夠拉低到十五兩以下,如果後續生產數量繼續加大,加工工藝進一步改進的話,那麼這個成本還能繼續降低!,具體成本多少還要看產量有多大。”

等吳文華介紹完這三種燧發槍後,羅志學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做出選擇,畢竟現在選的乃是後續軍方裝備的主力火槍,甚至不出意外的話都要裝備好多年……是不可能亂來的。

當即羅志學把軍械部以及工業部的人叫了過來,三種燧發槍各有優劣,而且吳文華說的很多東西也都是初步測試的紙面資料,這槍好不好,還得大規模實彈測試過後才能夠確定。

同時槍好不好也不是唯一的因素,還要綜合考慮量產,成本等問題。

羅志學要的是能夠大規模生產,同時成本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效能儘可能好的火槍。

而不是說效能最優秀的火槍。

多方討論後,又對這三款燧發槍進行了密集的實彈測試。

而測試工作就是由暫編第五混成營那邊來進行,雖然這個混成營暫時還沒有人員全部到位,不過已經到了一百多人,因此承擔前期的實彈測試工作剛好。

再加上第五混成營,他們本來就會是大楚帝國裡的第一批燧發槍使用者,先然他們進行測試,也算是讓他們提前進行實彈訓練了。

畢竟這年頭進行實彈訓練還是很貴的。

因為彈藥昂貴的緣故,哪怕是楚軍的火槍手也不可能一天到晚沒啥事就進行實彈訓練。

目前楚軍的火槍手,在三個月新兵訓練時期,一共也就只能打十五發實彈而已,再多就沒有了。

而結束新兵訓練後的日常訓練裡,實彈訓練也不多,畢竟彈藥寶貴,得留著作戰的時候用。

只是這也導致了很多部隊的主官為了增加麾下火槍手的實彈訓練,往往會找各種藉口去剿匪、打地主武裝……

說是剿匪呢,但大多時候純粹是為了找個藉口好要彈藥以進行實彈訓練。

上頭在彈藥供應不那麼緊張的時候,對這種行為往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這種事也算是實彈訓練和剿匪兩不耽誤。

而這樣的楚軍火槍手,其實彈訓練的次數對於這個時代而言已經很驚人了。

明軍那邊的鳥銃手,沒有戰鬥的時候,一年到頭也打不了幾發實彈呢。

如今讓第五混成營那邊來搞這個實彈試射,也算是給他們更多的實彈訓練機會,為後續的訓練奠定基礎。

為了這一次的實彈測試,槍械研究所那邊和漢天廠合作,抽調了一批工匠,每一款燧發槍都打造了二十支的樣槍以進行測試。

測試專案有耐寒,高溫,沙塵、潮溼、高鹽分等氣候環境下的環境測試。

隨後是進行實彈測試,以測試裝填速度、威力、精度、擊發率、故障率等等。

這些測試往往都是極端測試,開火的時候模擬激烈戰鬥,進行連續的發射,又或者是進行間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密集射擊。

整個測試持續了三天時間,最終羅志學拿到了測試報告。

各種測試報告裡,第一款燧發槍,也就是根據遂發手槍改進而來,進一步提高了加工工藝,簡化了零部件的遂發步槍都拿到了第一,尤其是擊發率以及故障率這兩項關鍵資料上,都穩居第一,實彈作戰中,擊發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六。

故障率也非常低,各種極端環境下都能能用。

排名第二的則是研究所自行設計的槍機的燧發槍,擊發率比預計中的百分之九十五查一下,只有百分之九十三,故障率有一些,但也不算高,其他的都普普通通,沒啥太搶眼的,也沒啥太差的。

排名第三的,則是第一款遂發步槍簡化而來的遂發步槍,擊發率墊底,故障率也墊底……

而最終經過工業部以及軍械部的反饋之後,決定最終選擇槍械研究所自行研發的槍機機構的燧發槍作為後續的主力步槍。

這玩意效能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卻是在可量產的情況下能做到的最好了。

敲定了詳細設計後,羅志學還正式給這款燧發槍賜名為承順二年式燧發槍,簡稱二年式步槍。

給武器正式命令,並且以年份明明,這是去年就開始採取的措施,只不過之前一直沒強制要求而已。

加上將士們也好,其他人也好,都習慣直接稱之為火槍,甚至民間還繼續稱之為鳥銃呢。

這一次羅志學透過聖旨的方式直接賜名,也算是推動武器裝備的名稱正規化,別老是亂七八糟的叫。

軍械部那邊也是感受到了羅志學推動武器稱呼正規化的意圖,很快就明文下發各部,要求在正式檔案裡,對武器裝備一律採用正式編號稱呼,不準以簡單的火槍,火炮等作為代替。

同時還附帶了一份最新的武器裝備的編號。

如今廣泛裝備的火繩槍,被稱之為元年式步槍,其他的幾種野戰炮、臼炮,也帶上了年份編號,基本都是元年式。

畢竟這些槍炮大部分都是去年大規模量產並服役的。

如此也就有了‘元年式兩斤半野戰炮’‘元年式五斤野戰炮’‘元年式十八斤臼炮’‘元年式四十八斤臼炮’等正式的稱呼。

當然了,雖然軍政部這麼幹了,但是底下的將士們日常時候,依舊不會這麼說,基本都是直接說成兩斤半炮,五斤炮、九斤炮、十八斤臼炮等。

但是這個二年式步槍,本來稱呼就很簡單,再加上為了和第一款的火繩槍以示區分,因此人們稱呼的時候,倒是直接稱之為二年式步槍,或者是二式步槍。

二年式步槍,採用武昌槍械研究所自行設計的槍機,擁有完善的阻鐵、保險、防風防雨等結構。

槍管以及槍托設計,在元年式火繩槍的基礎上進行稍微改進,口徑為十八毫米,槍重四點二公斤,槍管長一米二,全長一米六(帶槍刺兩米一)。

在之前的密集實彈測試裡,熟悉該火槍後的火槍手可以做到每分鐘兩發到三發的射速。

最大射程……嗯,這個沒意義。

最大有效射程的話,可以打一百三十米,不過即便如此命中率也會非常低,實戰中不建議這麼打。

經過對不同距離的實彈測試裡,最終確定最佳有效射程為六十米到一百米,在這個範圍裡,殺傷力可以確保,精度也可以保證。

而最佳殺傷距離則是三十米,在這個距離上,精度已經可以提升到非常高了,而威力也相當驚人。

這個距離上,這款火槍打出去的子彈可以擊穿大約一百二十毫米厚的硬木,或大概十毫米的鐵。

這麼說可能不夠直觀,簡單來說:一個重甲步兵裡頭套一層鎖子甲,中間套一層布面甲,外頭套一層魚鱗甲,這種防護在戰場上已經屬於極端防護了,再多士兵都支撐不起來了。

但是面對楚軍的火槍照樣扛不住……打起來就是一槍一個洞!

嗯,不僅僅是現在的二年式燧發槍威力這麼大,其實以前的火繩槍威力也這麼大,要不然明軍對楚軍槍炮犀利這個評語是怎麼來的……就是這麼來的。

效能之外,還有兩項羅志學最為關注的資料,那就是成本以及產能。

而這兩項往往也是息息相關的。

工業部方面經過詳細論證之後,向羅志學報告了產能以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