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兄長,”白梓樓鼓起勇氣,看向兩人,說道,“有件事,我想跟你們商量一下,就是……”

只是說到徐婉淑的時候,白梓樓多少有些底氣不足。當時兄長為難,父親又反對這門親事,是他自己急匆匆跳出來,非要給兄長幫忙,答應娶了徐婉淑。現在又出爾反爾,不願意娶徐婉淑過門,豈不是十分自相矛盾。

“是徐家二小姐嗎?”白梓軒看了一眼急的滿臉通紅的弟弟,心裡知道,自己是個無惡不作的人,可家人卻是純白如紙。

“嗯,”白梓樓低不可聞地應了一聲,頭低的更低了。

白興安聽見了,連連拍床沿,“我早就說了,這樣出身的女子要不得。”說著又看向長子,“你是當哥哥的,怎麼可以給弟弟娶這樣的媳婦?娶妻不賢誤三代,她的生母是個清倌,能教她什麼,跟著姨娘長大的教養……”

白興安一口氣說的急,有些喘不過氣來,咳嗽了起來。白梓軒趕緊給父親倒了茶水,又一邊給他拍背。白興安總算是喘過氣來了,又要教訓長子,剛一張口,卻聽見白梓軒說道,“這門親事,就退了吧。”

“啊!”白興安吃了一驚,當時他反對的那麼厲害,長子卻紋風不動,而次子又一向聽長子的話,兩個人擰成一股繩,他怎麼反對都無效,只得答應了這門親事。誰知這才幾天,白梓軒竟然提出要退親了。

“真的?”白興安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又看了一眼白梓樓,這孩子放下了心裡的石頭,算是緩過氣來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娶妻誤人的事情,白興安見過許多人中箭,忠順公徐坤就首當其衝。不怕娶妻脾氣大,也不怕妻子性格急躁,就怕夫妻不一條心,背地裡互相挖坑,那個內耗就沒完沒了。

“真的,”白梓軒分析道,“這個如意郡主是誰,現在滿京城的人家都知道了,徐家二小姐得罪了這麼一個主,本來就不容易。現在忠順府不敢不站在郡主身後,你說他們會怎麼處理一個做錯了事的庶出女兒。”

白興安雖然臥病多年,卻也知道人情世故,“多半是沒用了。”

“是的,”白梓軒看向弟弟,說道,“即使我們不上門去退親,這個二小姐,估計也要傳出病倒的訊息了。等兩天他們訊息出來了,我們再上門把這個親事給退了。身有惡疾,本就不宜結親的,說出去,哪裡都佔理的。”

白梓樓明顯鬆了一口氣,他覺得那麼為難的事情,兄長卻早已經胸有成謀,自己比起兄長來,實在是差的太遠了一些。而今他身體也好了許多,是該學著給家裡做事,幫著兄長一些了。

“你也彆著急,”白梓軒像是看穿弟弟的想法一樣,吩咐白梓樓道,“這個親事退了以後,你也該找個出路,讀書說起來更符合你的狀況一些,到時候我找太子給你安排個詹事府的行走,先做起來再說。”

“兄長,我想去國子監。”白梓樓雖然身體不怎麼好,可是性格卻有些強硬,他自然知道,白梓軒給他安排的路,順風順水。

可是,不是進士出身,做官始終是上不去的,他想幫著家裡,就必須做出些名堂來。家裡的爵位,三代而終,兄長是最後一輩了。而他自己,就得自力更生,在外面闖出一條出路來。

看見白梓樓自有打算,白梓軒也有些欣慰,目標定的高一些沒關係,就怕那種什麼都不敢一試,什麼都靠著家裡親族的紈絝子弟。

“也好,過些日子,我給你安排。”白梓軒在東宮做事,雖然沒什麼品級,可人脈很廣,想安排一個勳貴人家出身的弟弟去國子監,他還是辦得到的。

“梓軒,”白興安有些擔心,“早點把忠順府的親事給退了吧,這樣子我總覺得有些不安。”

“也好,”白梓軒點了點頭,這事的確是宜早不宜遲的,早點擺脫了徐婉淑這個拖後腿的才是正道。

“那王爺哪裡?”白興安是知道的,兒子身在曹營心在漢,明面上給太子的東宮做事,私底下,卻是給英王辦事的。

這事白梓軒也不瞞父親和弟弟,畢竟他們家對天子的看法,都有些不怎麼好。替他做牛做馬,最後狡兔死走狗烹也就罷了,還懷疑上他們豐城侯府,覺得白家偷拿了豆娘令的卷軸。

“王爺早就替皇上做事了,”白梓軒分析道,“如意郡主出宮那天,就是王爺送去郡主府的。”

事後,大家就都知道了,鄧太后很久沒有音訊了,而昭陽公主帶了兒子黃承志進宮,也很久沒有出宮了。如果說,鄧太后是病了,那太醫院多少會有一些訊息。可是,偏偏事情就是這麼詭異,什麼訊息都沒有。

即使大家不敢說出來,誰也知道,鄧太后跟肅宗之間,多半發生什麼不愉快了。究竟事情的具體經過如何,誰也不知道。只是鄧太后和昭陽公主,卻多半是遇到麻煩了。而這個麻煩的來源,很可能是肅宗。

英王一直在肅宗和鄧太后之間周旋,這一點,白梓軒這個親信自然十分清楚。只是他也不清楚,英王為什麼這麼快,就下了決定,堅決地站到了肅宗一邊,捨棄了鄧太后。

上次英王陪徐婉如出宮,去了郡主府,就是最好的證明,英王已經站隊了。這個時候,白梓軒自然也只能跟著表態了。捨棄徐婉淑還是支援徐婉如,已經完全不用考慮了,白梓軒自然而然,就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

再也不用犧牲白梓樓的親事,白梓軒心中也鬆了一口氣。這幾日聽了徐婉淑的一些事情,他也覺得自己有必要,仔細考慮一番。而英王以前也跟他透過氣,表示不需要宋紅妝的秘密了。

既然如此,白梓軒覺得,這門親事,也到了該退的時候了。既然預設的好處一個都沒有落實,放棄這門親事,英王應該也不會責怪於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