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二十多天的寒假就要結束了。

姜玉樓抓緊時間去了縣高中的老師們家裡、簡行、還有馬孝的家裡拜年,值得一提的是,簡行由於陸續發表了幾篇文章,也得到了去長安工作的機會。

而且,這回是編輯工作,還可以帶著妻子一起去。

兩人這一分別,再次相見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不過離別的傷感並不濃重,對兩人來說,都是值得慶祝的好事情。

等到姜玉樓將認識的人拜訪一遍後,便準備帶著家人,從落後的上河村搬到“繁華”的燕京生活。

假期雖然短,但也是常態,這年頭寒假可沒有後世那麼長。

在打包行李的時候,姜玉樓不禁有些感慨。上河村,這個他們生活了多年的小鄉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但燕京,這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城市,對姜家人來說,卻有著無法抵擋的吸引力。

收拾好行李後,姜家人離開了上河村,先坐車去長安,之後他們坐上了前往燕京的火車。

除了姜玉樓,姜建國、李秀蓮和姜援朝都是第一次坐火車。興奮、好奇、緊張有之,卑感和不安亦有之。

還好有姜玉樓在一旁看著,否則他們連去洗手間上廁所都不敢。

看著窗外的風景飛快地掠過,姜建國和李秀蓮不時對著窗外指指點點的。

“看,黃河!”

“啊,黃河啊,沒想到河水那麼淺。”

“媽,現在算是黃河的枯水期。”

“哦,是這樣啊。”

“都說外面景色漂亮,和咱們小山村不一樣,我看也沒什麼不同嘛。”

“媽,火車出站後都是在遠離城市的地方跑,再加上現在是冬天,能有什麼景色。”

老薑同志倒是沒有那麼多話,只是興奮且貪婪地看著窗外的景色。

對於他這個在上河村待了一輩子的農民來說,有生之年能坐火車去燕京,這輩子都值得了。

一天後,老兩口也許是疲憊了,沒有那麼興奮了,只是坐在車廂裡,靜靜地享受著這段難得的寧靜時光。

他們的心情就像這趟旅程一樣,充滿期待,也有些不確定。

倒是大哥姜援朝漸漸緊張了起來,詢問姜玉樓的次數也變多了。

“玉樓,我到了燕京後能幹什麼?”

“大哥,到了燕京別心急。你和爸媽先緩一陣,好好逛一逛燕京城,該吃吃,該喝喝,不要有心裡負擔。至於工作,有我呢。”

“可是……”姜援朝不好意思地說道:“大哥我除了幹農活,也不會其他的,除了有一把子力氣。”

“大哥,現在燕京到處都在搞建設,只要踏實肯幹,機會多得是。”姜玉樓耐心的說道。

姜援朝高興地點頭道:“你是大學生,哥聽你的。”

之後的旅途依舊寧靜,姜玉樓很是享受這段旅程。

終於,火車到達了燕京,熙熙攘攘的人群,人群中發出的叫喊聲,腳踏車的鈴鐺聲,汽車的鳴笛聲,以及高聳的建築……姜家人被這個城市的規模和活力所震撼。

這裡的歷史厚重感、文化的豐富性以及城市的繁華都讓他們感到欣喜。

姜建國激動地說道:“這就是燕京嗎?大,真的太大了!”

“多虧了玉樓,多虧了玉樓啊。”李秀蓮不停地念叨著。

姜援朝也看呆了,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人,沒見過這麼多新事物。

果然,要是一直待在上河村,恐怕永遠都只能做個井底之蛙。

開始的時候,他們對於新環境有些陌生,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後世的人也不能免俗。

不過想來很快,他們就能適應這裡的生活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人還是比較樸實的,對於農村人還沒有那麼多歧視。

姜玉樓喃喃自語道:“可惜錢賺得還是太少了,否則高低買一輛私家車。”

沒有私家車很不方便,他只能帶著家人擠公交車。

火車站的公交車,真的是人擠人。

南來北往的人都有,偶爾聽到故鄉的鄉音也會讓人感到一絲親切。

等一家人在金魚衚衕下車後,姜玉樓額頭上都開始冒汗了。

他指著衚衕道:“爸媽,大哥,我買的房子就在前面的衚衕。”

姜玉樓背上行李,在前面帶路。

姜建國則緊了緊身上的包裹,護住老伴,緊緊地跟在小兒子身後。

姜援朝走在最後,眼睛好奇的看向四方,彷彿看什麼都覺得新奇。

很快,姜玉樓在一座宅門前停下了腳步。

“到了,這就是咱們家了。”

姜玉樓取出鑰匙開啟門,自豪地說道。

老兩口和老大進了院門後,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太……太美了!”

雖然是冬天,綠植還沒有移栽,但是工人已經按照蘇式園林的風格開始裝修一進的院子了。

他們的驚訝沒有結束,反而隨著深入,越來越吃驚了。

帶院子將近八百平的四合院,他們這輩子都沒見過。

四合院裡沒有一個工人,想來裝修已經結束了。

由於資金的關係,一期工程只是把一進院子、主臥、老兩口以及大哥的房間裝修了出來。

傢俱什麼的,暫時也沒有必要換,先將就這用,等他以後稿酬更多了,再換全新的也不遲。

當姜玉樓分配好一家人住的房間後,母親和大哥非常滿意,姜建國同志甚至激動地直誇房子好,樓娃有心了。

“爸媽,大哥,晚上我請客,咱們出去吃頓好的吧。”

“出去吃啥,太浪費錢了。我先去廚房看看,能在家吃,還是在家吃的好。”

姜玉樓本來提議一家人去東來順吃火鍋,但是母親不同意。

李秀蓮同志放下行李後,憑著記憶找到了廚房。轉了一圈後,她回來說道:“今天咱們就在家裡吃吧,玉樓去市場買些菜,娘給你們做飯。”

姜建國和姜援朝父子倆倒是不反對姜玉樓的提議,他們在上河村的時候就聽姜玉樓不時提起東來順的火鍋,早就饞了。

不過想去外面吃有的是機會,相比較下,還是李秀蓮的意見更值得他們重視。

在這個家,李秀蓮同志的話語權還是很重的。

無奈下,姜玉樓只能按照要求去市場買菜。

於是,姜家人在燕京的一個夜晚,是在金魚衚衕四合院吃的團圓飯。

這頓飯溫馨又美味,姜玉樓感到了家的溫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