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三院九部和公務員
章節報錯
朝堂臃腫?
用不了那麼多人?!
聽到這句話的官員們,全都嚇壞了,一個個直接化身成為了卷王,拼命地工作。
受不了了。
想躺平擺爛?
或者告老還鄉?
許易輕飄飄傳下一句話。
“你們也想當前朝逆臣?”
此話一出。
所有官員瑟瑟發抖,再不敢有任何其他話語傳出,所有人都化身成為了卷王之王。
然後事實證明,許易說的是對的。
明明只剩一半左右的官員,但他們最終卻發揮出了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效率。
比原本兩倍官員時,辦事效率還要更高、還要更好。
這還是許易沒有合理調配之後的結果,如果再經歷一番合理的調配,這個效率絕對還能再往上翻一番!
半個多月後。
“差不多了。”
許易看著手中的名單,輕輕點了點頭。
他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篩選——篩選出朝堂的不利因素、篩選出有才能的幹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他不想到了實際操作過程中,再一步步剔除不利因素、選出有能力者,雖然這樣做會更為精準,但速度太慢了。
在擁有絕對武力鎮壓一切的情況下,他完全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這些事情。
半個多月剔除世家門閥這些不利因素。
半個多月的高壓政策,篩選出有能之人。
這兩大事件,如果換做其他人去做,至少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有可能做到,但許易僅僅只用了一個多月時間。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擁有絕對武力的前提下。
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還敢向許易這樣去做,事情還沒解決,就先把自己給炸死了!
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隋煬帝楊廣。
按理來說,他老子隋文帝給他留下的底蘊不差,他本身也不是一個多麼差勁兒的皇帝,怎麼都不可能二世而亡。
但偏偏隋朝就亡在了他的手中。
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就因為他在沒有絕對武力的情況下,還想著在短時間內拖垮各大世家門閥。
最後各大世家門閥沒被拖死,反倒是隋朝被拖死了······
如果他像許易一樣,擁有著絕對武力,世家門閥又算得了什麼?一巴掌就拍死了!
朝堂上。
許易大手一揮。
曹正淳向外走出兩步,拿出聖旨,大聲宣讀道。
“從即日起,武朝廢除原六部制,改為九部制。”
沒有什麼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許易向來不信天,也沒把自己這個皇帝身份放在心上,沒必要每一次都去著重宣讀,顯示自己的存在感。
朝下群臣,聽了雖然內心有些忐忑,但並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些什麼反對的話——即便這麼重要的事情,許易沒有和他們任何一人說過,直接一言而決。
這本是嚴重損害他們作為臣子權力的事情,換做以往,他們早就已經鬧翻天了!
但在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中,許易早已經將自身的君權提升到了至高無上的地步,比之朱元璋、秦始皇還要誇張的多!
整個天下都已經成為了他的一言堂,他想做就做什麼,根本沒人能阻止、甚至敢阻止。
曹正淳嘴巴不停,繼續說道。
“新的九部分別為,行政部、軍事部、民政部、國安部、外交部、財政部、資訊保安部、文化教育部、武道部。”
其實就是把現代體制和古代體制做了一個融合,而且在某些職能上面做了更細緻的劃分。
當然,一些部門現在也沒有就是了。
比如衛生部、體育部和計劃生育部這些,在古代,他們的重要性還不足以形成一部。
等到將來,它們的權重增加,再另設一部也不遲。
“蔡京任行政部部長······諸葛正我任國安部部長······朱無視任資訊保安部部長······柳激煙任武道部部長。”
這應該是朝下群臣最關注的點,畢竟事關他們本身的權利與地位。
最後的結果怎麼說呢,有些意外、但並不多,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實至名歸的。
有些人連跨幾級,雖然惹出了一些不滿,但也只是純粹的嫉妒使然。
這些位置的安排,許易都是根據這些天的績效考核以及往常他們的評價和能力,綜合得出來的。
簡而言之,他們能坐上這個位置,是因為他們的能力足以坐上去。
有能者居之!
這是許易在這次朝會上,向所有人表露的個人傾向。
將九部中較為重要的職位都宣讀了一遍後,曹正淳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又拿出來了一張聖旨,繼續唸到。
“另,九部之外,加設三院,分別為科學院、工程院和武道院。”
“三院行政級別等同於九部,但不參與任何行政工作,只負責研究學術、技術和武道,陛下暫且兼任三院院長。”
此話一出,底下頓時有些譁然。
武道院他們能夠理解,研究武道的嘛!
在這個高階武力能決定一切的古代武俠世界,弄一個專門研究武道的機構,並且讓其和九部並列,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科學院和工程院又是啥?
他們憑什麼能和九部並列?!
當即就有朝臣站了出來。
“陛下!微臣······”
“嗯?李愛卿有什麼意見嗎?”
許易坐在龍椅上,淡淡看了他一眼。
對方瞬間冷汗直流,連忙說道。
“陛下誤會了,微臣沒有任何意見!”
“其他諸位愛卿呢?”
“臣等沒有任何意見!”
開玩笑!
他們又不傻。
不說許易現在這個態度,就看他直接兼任三院院長的行為,就可知他對這三院的重視,他們敢有意見嗎?
於是乎,非常順理成章地,朝堂的改革就這麼完成了。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出現了一定的混亂,但在許易強大記憶宮殿的梳理下,很快就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雖然看似有了極大的變化,但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這些部門職能和原來的六部差別並不大,只是更為細緻了一些。
朝堂改革完成,緊接著便輪到地方朝廷,省市縣鄉鎮,一級又一級地延續下去。
如果那些世家門閥沒有被滅掉,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很麻煩。
對於絕大多數的朝廷、尤其是古代朝廷,他們在中央的控制力度上很強,但放到地方上面,那就幾乎是各大世家門閥的天下了。
說他們是地方上的土皇帝,都一點不誇張。
他們隨隨便便做點什麼,就能讓你這個政策無效化、或者‘本土化’——所謂的本土化,就是指為他們世家門閥所用。
這也是世家門閥之所以尾大不掉,歷朝歷代都很難解決他們的原因之一。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所有的世家門閥,基本都已經被一掃而光,朝廷的政策可以順暢無阻地下放到各省各市。
就是到了縣鄉鎮一級,又遇到了一些麻煩——當地的鄉紳豪富出手干預了。
然後,早有準備的東廠和護龍山莊出動。
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連世家門閥都被滅了,更何況是這些鄉紳豪富?
九部制下放到鄉鎮這一級別,代表著許易的武朝,順利將自己的權力觸手伸到了鄉鎮級別,正式遍及天下。
在以往的時候,鄉鎮這一級別都是最難跨越的,因為中央朝廷的力量沒有那麼大,掌控不了那麼細緻,只能藉助於鄉鎮的鄉紳們。
可現如今藉助著九部制,讓朝官下鄉,把‘鄉官’這一概念給弄出來,自然也就能掌控了。
“可以開始實施政策了!”
到了這一步,許易終於才開始了自己真正的改革。
第一步,全民教育。
許易沒有直接搞出來九年義務教育。
有些事情可以憑藉著硬實力直接莽過去,但有些事情,就算你有著舉世無敵的實力也是沒有辦法的。
別的不說,就一個教師問題就解決不了。
你沒有足夠的教師資源啊!
現在可不是百家爭鳴的時代了。
在這個儒家一家獨大的時代,你讓他們去教教語文、歷史,甚至思想品德都沒什麼問題。
物理?化學?生物?地理?
這特麼都什麼玩意兒啊!
即便是存在感不低的數學,在這個時代也沒多少人精通,這可是現代科學的基礎。
如果把現代科學比作一座大廈,數學就是地基。
整個現代科學,就是建立在數學這座地基之上。
連數學老師都湊不齊,後面的九年義務教育就更不用說了。
“九年義務搞不出來,弄一個‘學前班’出來還是沒問題的。”
所謂的‘學前班’,其實就是讓他們認字。
《千字文》、《三字經》,只要他們能認得這些基本的字就可以了。
為了降低難度,許易還專門把簡體字和中華字典給搞了出來——那些動輒十幾個筆畫、幾十個筆畫的繁體字,正常人誰記得住?
現代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几十年間完成全民教育,讓十幾億人識字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簡體字絕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某些專家教授還叫著要恢復繁體字,這幫人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傻就是壞!
繁體字是拉高讀書門檻的,簡體字則是降低讀書門檻。
孰優孰劣,根本不用比就知道了。
一道道命令從皇宮發出。
“一,在全國建立公立學前班,數量不低於十萬座!”
“二,有償徵召全國讀書人充當教師,數量不低於三十萬!”
“三,令全國六至十八歲的公民,無論男女,必須入學!一年後,識字率不得低於百分之七十!”
······
以上的每一條,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是無比困難的事情,但對於許易來說,又不是那麼困難。
首先第一個,在查抄了那麼多世家門閥、鄉紳豪富的家產後,許易、或者說武朝的富裕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
無論是十萬個學前班、還是免費供養上千萬人讀書,這對他來說都不是個事兒。
唯一有點兒麻煩的,可能是三十萬讀書人。
找倒是能找出來。
據某不確定野史記載,明朝中期的官員數量高達十萬,以此推算,明朝讀書人的數量至少也有百萬之數。
從百萬讀書人之中,抽出三十萬人來還是沒問題的。
問題在於,這些讀書人自視清高、以科舉為第一目標,想要讓他們自願去做老師,恐怕難度有點大。
即便這個老師是有償的,也很難吸引到那麼多人。
不過問題也不算太大。
拿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就可以了!
全國讀書人:······
當然,單純地拿刀架脖子,倒是能逼得他們去當教師,可能不能讓他們用心教就是另一回事了。
為了激發他們的動力,許易又祭出了一個大殺招——公務員!
咳咳。
俗話說,宇宙的盡頭就是考編。
公務員雖然不是官員,但卻是實打實吃公家飯的!
如果以後推出小學、中學、大學等院校,他們能當成校長、主任什麼的,行政級別可同樣不低!甚至有著對調成為教育部官員的可能!
一句話,公務員雖然不是官員,但卻是官員的預備役,對於讀書人來說,這絕對是難以忍受的誘惑。
他們辛辛苦苦地讀書,不就是為了當官嗎?
如今眼前就有直接成為官員預備役的機會,他們怎麼能夠錯過呢?
更重要的是,為了讓這些讀書人能夠安(死)心地去當教師,許易還來了一個狠的——五年之內,全國不再進行科考!
他對於現如今臃腫的官員體系本就很是不滿——在他殺了一半後,全國仍有超過七萬的官員。
與之相對比,漢朝總官員人數七千,唐朝總官員一萬八,宋代總官員三萬四——就這,已經被稱之為‘極冗’。
明朝被許易殺了一遍後,還有七萬多的官員,可想而知這些官員的數量有多臃腫。
要不是想著之後還會繼續攻城略地、開疆擴土,需要用到這些官員,他們早就被裁撤了!
不過那都是將來的事情了,短時間內,這些官員對許易來說都是臃腫且多餘的,他自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還去擴大官員數量。
沒有了科舉這一條上升通道,公務員自然而然地便成為了讀書人們的唯一選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