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興安得了鈞窯的瓷器要送給蘇玉錦,那方才他就該先送了茶盞,接著再叫興安到跟前,也不至於到現在這般尷尬。

賀嚴修摩挲著手中的錦盒,猶豫了半晌,不知道手中的茶盞是該送還是不該送了……

“二爺?”

蘇玉錦正準備要出去走一走,免得一直呆在房中來回晃得有些頭暈,剛一出門,就瞧見站在門檻處的賀嚴修,在那愣愣的出神。

賀嚴修回過神來,在猶豫了片刻後,還是將手中的錦盒遞給蘇玉錦,“這是昨晚被救的落水之人送來的茶盞,我看質地極佳,顏色雅緻,想來你也喜歡,便給了你吧。”

“謝二爺。”蘇玉錦笑著伸手接過。

見蘇玉錦收的這般乾脆,賀嚴修硬生生地將那句已是滑落到舌尖的“不必客氣”嚥了下去,臉上也更是浮了一層的笑。

果然了,興安送的,她便推辭,非得興安尋了一個合適的由頭她才敢應,但他送的,她便能心安理得的收下。

他在她的跟前,果然還是與眾不同。

蘇玉錦這裡收了茶盞,交代艾草先放了起來,轉兒問賀嚴修,“方才我看底下人從桉上買了新鮮的魚放在船中的水桶裡頭養著,是個頭極大的草魚,待會兒做上一道酸菜魚來吃如何?”

從樂化府離開時,陳掌櫃送了一罈的酸菜,說是樂化府的特產,讓蘇玉錦帶了回去嚐嚐鮮。

蘇玉錦開啟來瞧過,那酸菜酸爽可口,十分好吃,活草魚滋味又鮮,兩樣搭配定是極佳。

就是在船上做菜的話,大約頗為考究刀工,其他廚具大約用著也不是那般順手。

但既是收了賀嚴修的茶盞,這也是應該的。

眼看蘇玉錦笑眯了眼睛,賀嚴修也是心中歡喜,“好,那便吃酸菜魚吧。”

酸爽可口,他極為喜歡!

……

夜深,京城,越王府。

越王秦凌澍正在花園中的桌前,把酒問月,賞花看鳥,頗為悠然自得。

有黑影快速地跑到了他跟前,“王爺,樂化府那有訊息傳來。”

“樂化府?”秦凌澍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眉梢微挑,“那裡的事情,不是已經了結了嗎?”

“是,原是幾年前就了結了,只是這幾日暗衛發現,有人尋了過去,自稱是那蘇懷義早些年走失的女兒。”

黑影如實回答,“屬下也著人查了一番,那蘇懷義一家早些年南下時,的確在途中丟失了家中幼女,蘇懷義一家為此找尋了數月,仍舊無果,這才放棄找尋,到了樂化府落腳。”

“若是那蘇懷義南下時走失的女兒,過了這麼許多年還能找尋到,也算是不容易了。”秦凌澍問,“可有什麼不妥之處?”

“並無不妥,說是來自青河,也只祭拜了一番,拿了些蘇懷義的家中遺物,已是走了。”黑影回答,“唯有那蘇姑娘身邊跟著一個姓賀的二表舅,看著似乎不是尋常人,身邊也帶了暗衛,底下人跟了兩日便不敢再跟,暫時還不曾知曉那姓賀的究竟是什麼人。”

不是尋常人啊。

這世上還有比他秦凌澍還不尋常的人嗎?

秦凌澍冷哼一聲,手指在桌上輕輕叩了兩下,“自古以來,斬草要除根,姑娘家的雖算不得根兒,可到底也有巾幗不讓鬚眉之時,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派上兩個人,找到蘇懷義那女兒的落腳處,事情做的隱蔽利落一些。”

“是。”黑影應下,快步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秦凌澍又斟上了一杯酒,端起到嘴邊抿了一抿。

這是上好的九釀春,皇家專享,因為製作工藝複雜,每年上貢數量也是有限,這一罈還是元宵節時,皇上賞的。

口感爽滑,酒香濃郁,醇厚綿長……是的的確確的好酒。

這樣好的酒啊,本就該日日享用才為佳。

秦凌澍眯了眯眼睛。

----

幾日後,蘇玉錦和賀嚴修到了青河。

賀嚴修惦記戶部諸事繁忙,此次樂化府又花了許多的時間,便沒有在青河多呆,第二日晨起便帶著興安急匆匆往京城趕。

蘇玉錦因為乘船趕路多日,疲累不已,在家中歇息地好幾日這才覺得略緩了過來。

就在她剛恢復了些許精神後,洪秋月和洪秋燕姐妹兩個人在這日的早飯後上了門。

二人進屋落了座,抿了口茶水後互相看了一眼,皆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最終洪秋月開了口,“蘇姑娘,我們今日來,也是想著請蘇姑娘幫個忙。”

“兩位姑娘也太客氣了,有事直說,只要我能幫忙的,一定不推辭。”蘇玉錦笑道。

“倒也不是特別麻煩的事兒,就是我們姐妹兩個,想去織布作坊做工。”洪秋月道,“原本那織布機租給蘇姑娘後,我和妹妹盤算著自己也織些布來賣,手勤一些也夠平日裡花銷的,結果現如今大家都認馮記鋪子所賣的永福布,到是瞧不上我們織的布了。”

“這布不好賣,賺的銀子就有些少,且我們姐妹倆看織布作坊那把織布機又改進了一番,布織得更快,踏踏實實在裡面做工一個月,能賺不少錢呢,我們倆細算過,倘若我倆都能去做活,一個月差不多能賺三四兩,不比先前賺錢少,還不必操心進棉花和賣布的事兒,是極為划算的。”

“所以就想著來尋一下蘇姑娘,看蘇姑娘能不能幫我們姐妹二人引薦一二,介紹我們過去,這樣也能省去許多麻煩。”

“原是為了這事。”蘇玉錦抿嘴直笑,“你們兩個心靈手巧又勤快,這織布機原就是出自你們的手,現如今你們願意去做工,也是這作坊求之不得的事呢。”

早先要租這織布機使用權時,蘇玉錦便萌生過想讓她們兩個去織布作坊做工的想法,畢竟她們姐妹二人心思活絡又勤快,是極為適合的人。

只是當時她們姐妹兩個一門心思地惦記著自己織布做小生意的那點銀子,哪怕蘇玉錦當時費上一番的唇舌,只怕她們兩個也不大樂意,便打消了念頭,只等著這織布作坊發展起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