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至1911年期間,

清政府在鐵路建設上取得的顯著成績。

然而,在這個看似輝煌的成就背後,卻隱藏著無數的問題和困難。

縱然有這麼多問題,那為何當時清政府卻執意要修鐵路。

最早期,清政府是強烈拒絕鐵路的。

華夏的第一條小鐵路,是1865年英吉利商人在燕京宣武門外沿著護城河修建了一條一里長“展覽鐵路”德小鐵路,這是華夏出現最早的一條鐵路。

但是不久後,清統治者以:“觀者駭怪”為由,勒令把它拆掉。

到了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徵得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採取欺騙手段在上海擅築,擅自修建了淞滬鐵路,於1876年7月建成通車,全長15公里。

經營了一年多時間,這是華夏最早辦理客貨運輸業務的第一條鐵路。

但是後來清政府用28萬兩白銀將其贖回,贖回後被清政府全部拆除了。

為什麼如此強勢的拒絕修建鐵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清政府已經開始羸弱了,但又不甘心民間的一些勢力i開始逐漸脫離政府的掌控。

所以他們極力地證明自己的權力,你看吧,你修了鐵路有什麼用,還不是被我拆了。

包括後來在左宗棠到XJ戰鬥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當時就提議修建鐵路,也沒有很好的結果。

那最後為什麼又開始主動修起了鐵路?

兩個字:大勢。

一方面是當時的整個國際趨勢,在英吉利工業革命的浪潮下,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開始了工業化的變革。

另一方面,對於華夏這樣海陸兼備的國家而言,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當時的清政府已經處於有海無防的狀態,而且海運價格昂貴,普通民眾承受不了也很少出去。

而鐵路雖然也耗資不小但終究便宜不少,在維修方面也比海運也便宜多了。

此外,對華夏這樣陸地面積很廣闊的國家而言,鐵路平時有利於運輸,戰時有利於調兵,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華夏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條路,是1881年開始修建的唐山至胥各莊鐵路,也就是唐胥鐵路,它是成功並儲存下來加以實際應用的第一條鐵路,從而揭開了華夏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

-----------

我們說華夏鐵路的成績顯著,但背後又面臨了諸多問題。

這些問題的根源,也是因為當時清政府的羸弱所導致的。

修建鐵路,最重要的事情,那自然就是資金問題。

以京張鐵路為例,這條全長不過200公里的鐵路,就要耗費了700萬兩銀子的巨資,這筆錢足以購買兩艘鐵甲艦,如“定遠”和“鎮遠”。

而京漢鐵路這種大動脈級別的鐵路,更是耗費了高達4000多萬兩銀子的資金,足夠組建兩支北洋艦隊。

當時的清政府因為《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鉅額賠款而債臺高築,他們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如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修建這些鐵路呢?

在當時,很多西方列強都支援華夏修鐵路,而且都有很高的熱情,甚至他們想主動幫助華夏修建鐵路。

當然了,他們並不是好心,而是為了更好的瓜分當地的資源,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清政府在早期,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讓洋人來給自己修建鐵路的。

因為洋人的條件非常的不能接受。他們不僅貪婪地想要榨取更多的錢財,還要求清政府使用他們的工程師、鐵軌和機車,甚至還要求將鐵路的經營權作為抵押。

清政府雖然昏庸無能,但也不願意被洋人這樣坑害,加上民間抗議的聲音越來越大,於是逐漸放棄了以路權抵押借外債的融資模式。

然後清政府又想了一招,那就是透過“官督商辦”的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即鐵路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歸國家所有,同時發行股票吸引民間資本投資。

然而,當時的有錢人對投資鐵路的前景持懷疑態度,很少有人願意購買朝廷發行的股票。

嘗試了多種辦法,清政府最後發現都行不通。

不能借洋人的錢,也不能強加讓商人去修建。

那就只有讓商人修建的同時,把權利給到這些商人。

清政府最後只好依賴國內的資本和資源,採取了“舉借內債”的方式,

清政府最終決定對民營資本開放修築權。

於是,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清政府頒佈了《鐵路簡明章程》。

這個章程是這樣規定的:

1、民營資本可以組建鐵路公司,但不允許吸收外國資本入股,所有股東必須都是華夏人;

2、鐵路建成後所有權和經營權都歸鐵路公司所有。

這一政策的出臺,為民營鐵路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因為大家都看到了,自己修建的鐵路,最後的經營權和所有權都歸屬自己,既然如此,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而清政府在這其中只有監督權,說白了,就是隻要清政府不耍流氓,一切按照律法的流程來,那這些鐵路的所有收益都是鐵路公司所有的。

在這個政策的刺激下,民營鐵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

當然,這個過程也不順利。

就算一般的民營公司,也很難湊齊修建鐵路的經費。

畢竟動輒幾百萬兩甚至上千萬兩白銀才能修築一條鐵路,而且其投資回報率又不高。

這些商人都是唯利是圖的,沒有利潤,他們當然不願直接幹活。

在這種畸形的政策和社會背景下。

就出現了由民營和官辦聯合組成的鐵路公司。

沒有錢,那就向民間徵集。

當時四川總督的錫良就開始搞起了“強制入股”,

他要求四川全省加徵百分之三的租稅,用來入股這個鐵路公司。

這個入股,就稱之為“租股”!

當然,不是平白無故的入股,你可以享受分紅。

但是分紅條件卻極其嚴苛,那就是入股的金額只有達到了一股,最後才可以享受分紅。

但當時的民間家庭,一年交的糧稅也就一兩銀子,加收了百分之三,但是靠這個部分,就算是交上幾百年,估計才能湊到一股。

因為當時錫良定的每股定額是五十兩銀子。

如果湊不夠一股,那他們就永遠也享受不到股東身份的分紅,相當於你所有加收的稅,最後白白送給了鐵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