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唐伯虎,送子觀音圖
章節報錯
看過了幾樣東西,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11點多。
吳老便招呼眾人先吃飯。
也沒去附近餐廳,樓下茶舍的營業員聽了吩咐就上了樓,把一張圓形桌面鋪到了八仙桌上。
鋪好桌面,很快就有3個穿著印有蘆園店名的小哥揹著餐盒上了樓。
各式各樣的菜餚被擺上桌,眾人也互相招呼著坐下,用餐。
吃過飯,等服務員上來收拾乾淨後,才又有人拿出了東西。
這次是溫翰容拿出了一幅古畫。
畫面攤開,是一幅送子觀音圖。讓在座眾人感到驚訝,甚至激動的是,這幅畫的落款居然是那位唐寅,唐伯虎。
“你這東西不對。”
畫一攤開,吳老就給所有人心頭澆了盆涼水。
尤其是趙健,他一看是唐伯虎的畫,已經想著怎麼才能說服溫翰容去他的公司拍賣了。這要是成了,那他的拍賣公司絕對,一炮而紅。但結果,居然是假的,
“嘖嘖,你這眼力越老越妖。”溫翰容笑著回答,並不否認“真畫現在被國外博物館收藏了,我這就是個仿品,這次拿來是給你們看個稀奇的。”
說完,他又抬抬手,示意身邊的侄子。
溫涵點點頭,也拿著個畫軸上前,鋪開。
等到兩幅畫都攤開,擺到一起,大家都是愣在了那,明明一幅是華夏的工筆設色人物畫,一幅是西方人物油畫。
但像,這也太像了,從畫面人物的表情姿勢,到衣服褶皺,簡直如出一轍。
眾人或疑惑,或沉思的神情落在溫翰容眼裡,很是滿意的點點頭。他們這交流會也不是第一次辦,主打的一個就是為難人。
帶來的東西不需要多貴重,年代也不用多遠,只要有人看不懂那就算贏了。
溫翰容笑呵呵的道“說來這也是巧了,這幅唐伯虎的送子觀音圖,是我偶然在南京那淘的,年代並不算遠,應該也就50多年前仿的。”
“而這幅油畫全名叫《羅馬人民的保護者聖瑪利亞》,是溫涵去年在義大利旅遊時遇到,當然這也是件老仿。但看著不錯就帶了回來。”
“小涵把畫拿給我看的時候,我也是驚呆了,兩幅畫簡直是如出一轍。所以覺得稀奇,就帶來也讓你們看看。老吳,你不是書畫專家嘛,來說說,這到底是誰仿的誰,還是純粹巧合?”
吳老凝眉看向兩幅畫,一邊搖頭,一邊喃喃自語。
“這兩幅畫,抱孩子的姿勢一樣。兩個孩子都拿著本書,也都伸出兩根手指,女人手裡也都拿著絹帕,而且衣服的皺褶,以及一些陰影的處理都是一模一樣,奇怪,奇怪。”
齊鳴也是上前,他對書畫研究不算多,目前也就記清了國內古今的知名畫家和畫作,要他背唐伯虎的生平事蹟和畫作,他能倒背如流。
但要說光從藝術風格上判斷,誰仿的誰,那就是天方夜譚了。這會兒他也只能當個好學的旁觀者,在一旁聽聽其他人的看法。
“想知道誰仿誰,看看年代不就知道了?”崔皓插嘴道。
溫涵接過話茬,正好也是給眾人科普道“我拿到這畫後,特意調查過,這幅聖母像,創作時間是16或17世紀。”
“那就是聖母像仿的唐伯虎。”齊鳴插嘴說道“因為唐伯虎是1524年過世的。按照時間線來算,唐伯虎在前,聖母像在後。”
只是溫涵卻是搖頭“這不好說,國外的聖母像造型大部分都是這樣,諸位要是有機會去國外的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他們不管哪個時期的聖母像,都是臉龐圓潤,細眼小嘴高鼻,手抱孩子的形象。而且,所有小孩子,都會伸出兩根手指,這種姿勢在西方的宗教文化裡,代表了祝福和美好的祈願。”
“雖然唐伯虎在前,聖母像在後。但在明朝的時候可是有位義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來到過中國,他帶來的書裡就有聖母像,這幅畫被收錄在《程氏墨苑》裡,那也是有證可考的。他來的時候,唐伯虎可還沒死。”
吳老搖頭反對道“說唐伯虎仿聖母像,那也不對。這送子觀音,這一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4世紀的西晉時期。當時的古籍裡就就有記載“若有女人,無有子姓,求男求女,歸光世音……”在西晉,“觀世音”被稱作“光世音”
“還有這服飾,觀音形象發源地是印度和尼泊爾地區,那裡一直是有戴頭巾的傳統。國內這種服飾造型的觀音像也不少見。還有觀音手上拿著的手絹。”
“它其實被叫做“羂索”,古籍中有記載:“左右二面如不空羂索,手持羂索。”它的原義是狩獵用具,類似於繩索,後來,“羂索”逐步轉化為祝福、吉祥的象徵。”
“這副送子觀音像裡的元素,在咱們華夏文化裡也能找到對應的傳承,硬要說唐伯虎仿聖母像,我覺著不妥。”
齊鳴倒是沒想到,這吳老的文化自豪感這麼強。
“那就是純粹巧合了嘛。這種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過趙健這話,說的他自己都有點不信。
大家說了這麼多,誰都沒能給出個,能說服別人,甚至是說服自己的理由。
不過齊鳴心裡其實有另一個猜測,那就是,唐伯虎的送子觀音圖壓根就是假的。
鴉片戰爭前,華夏人的文化自豪感,那是槓槓滴。華夏的古人們可沒有如今哈韓哈日,外國出品必屬精品的心態。
咱們的老祖宗壓根看不上國外那點東西。別說大明朝,清朝的時候,有個義大利人,叫郎世寧。
這位精通西洋油畫,來了華夏又學了水墨畫的技法。他把兩種技法融合,以水墨畫的形式畫出了油畫的逼真感。
但雍正皇帝曾經讓當時的<禮部侍郎>相當於今天的文化部副部長,鄒一桂評價郎世寧的繪畫水平。
鄒一桂的原話是<雖工亦匠,不入畫品>,翻譯成白話文,那就是“這也算畫?”
光從這就能知道,那時候的老祖宗是真的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世界中心。說唐伯虎這種級別的畫家,去仿一副西方油畫?呵呵,看不起誰呢!
而這種文化自信,在鴉片戰爭後開始改變,直到清末民初,就徹底變成了對外國文化的跪舔,甚至一度有人提議,用英文取代漢字。
齊鳴覺得,這幅送子觀音圖,大機率就是有人畫之後,借了唐伯虎的名,壓根不是唐伯虎真跡。
他決定,要是有機會,一定要去國外博物館,親眼看看這幅送子觀音的真跡。倒是他只要望氣術一看,也就知道自己猜的是不是對的了。
在他瞎想的時候,溫翰容走過去收起了畫。
“行了,這次帶過來就是給大家看個稀奇,就咱們幾個,想討論出到底誰仿誰,還是太難了,這種事情還是等以後有了機會,交給那些專家吧。”
崔修和趙健,甚至是吳老都面露不屑“專家?”
齊鳴有點尷尬,貌似自己老師就是古玩方面專家啊。你們一個個表情這麼鄙視加不屑,這不是地圖炮嘛。
不過他也理解眾人的反應,實在是專家這詞,目前在國內可不是什麼好詞,名聲已經是臭了。
“那到我了吧。”
崔修見溫翰容已經收好畫,便走了過去,他手上也沒拿東西,而是從口袋裡掏出個白色塑封袋包著的東西,放到了桌上。
放好了,崔修又道“我呢,也給你們帶了個稀奇東西,估計看到過的人不多。也是趕巧前幾天剛收的,過會兒誰要是有興趣,也可以把它收了,正好最近我手頭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