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成果釋出,技術差距?兩代以上!
章節報錯
一種國際最尖端、壟斷式技術,製造出來的具有巨大科研價值的材料或裝置,利潤率只有百分之五十,真可以用‘良心價’來形容了。
類似的材料或裝置,利潤率一般都有百分之幾百,有的甚至是百分之一千以上。
因為售賣考慮的不止要覆蓋成本、賺取高額利潤,還要考慮收回所投入到研發費用。
研發費用,是很難說的問題。
“強湮滅力的研究,經費投入肯定是以百億來計算的……”
“對方的科技部門賣掉了幾十克,但想要收回湮滅力場研究的成本,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們的技術這麼高階,投入也會更大!”
幾個專家討論著都非常肯定。
事實也是如此。
過去幾年的時間裡,湮滅物理實驗組一直都在不斷的燒錢,單單實驗組本身用掉的經費就有幾百個億。
實驗研究一直都有好多的部門、企業支援,包括航空集團、超導材料工業公司、高能物理所以及一些軍方科技部門,等等。
這些配合研究的部門、企業,都是以成本價提供材料、裝置、人員,甚至是技術,有的還是免費提供。
如果全部算在其中,說以‘千億’為單位都不為過。
同樣的研究放在阿邁瑞肯,或是其他類似制度的國家,其他部門、企業根本不會無條件配合,提供各種支援會從中賺到大筆的利潤,花費必定是以‘百億美元’為單位。
當然,不管怎麼算,售賣‘一階鐵材料’賺到了幾十億美元,也絕對是大回血了。
現在討論的是一階鐵材料的利潤率。
在聽了杜羅因舍夫-j-貝克的報告後,一群專家仔細的分析,最終得出‘利潤率不高’的結論。
他們轉而一想又覺得可以理解。
因為,太貴!
一克一億美元的售價,其實是卡在了‘臨界線’上。
如果真要實現‘百分之一千’的利潤率,一克賣到十億美元,就根本不會有科研機構或企業會購買了。
別說十億美元了,即便是兩億美元,都是無法接受的價格。
在討論過利潤率後,杜羅因舍夫-j-貝克繼續說道,“我們也對材料內含有的碳元素以及未發生電子遷躍的鐵進行了研究,同時,我們對材料整體進行了其他處理,最終得到結論……”
“我們認為,原材料製造過程很簡單,就是過了一下強湮滅力場,發生強磁化反應後,馬上進行了消磁處理。”
其他人聽罷頓時思考起來。
透過原材料特性反推製造過程,聽起來似乎是有些誇張,實際上,主要是因為製造過程太簡單。
同時,結論也非常有意義。
杜魯克-本特沉默了好半天,思考著說道,“也就是說,排除了其他技術手段的可能……”
他說著輕呼一口氣。
杜魯克-本特最擔心的就是,製造過程中存在和湮滅實驗相關的其他高階技術手段。
若是存在什麼不知道的技術手段,雙方的技術差距就不是‘量’,而是‘質’了。
對方用什麼技術都不知道,怎麼趕超呢?
“那麼製造過程中,會不會有高磁介入?”杜魯克-本特繼續問道,他們上一次針對‘交付時間拖延兩個月’,分析出了三個可能性。
一個就是上面說的‘其他技術手段’。
一個就是製造過程中有高磁場介入,或是對一階鐵製造產生作用,或是對強湮滅力場產生影響。
最後就是克里斯托弗‘場力臨界’的說法了。
現在第一點直接排除掉,第二點……
“無法得出結論。”
杜羅因舍夫-j-貝克解釋道,“強湮滅力場對於原材料,本身就起到磁化反應,即便製造中途是否有高磁場影響,也無法透過對原材料的檢測得出結論。”
這時,克里斯托弗-約翰遜開口說道,“高磁介入,需要庫博那邊進行實驗,如果他們能發現高磁場對強湮滅力場的影響,或許其中就有高磁介入手段。”
“但我認為,高磁介入針對的也是場力,而不是材料本身。”
“所以,其實我們已經有了結論,考慮到一階鐵的含量,考慮到交付時間拖延,他們所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很可能處在讓鐵發生電子遷躍的臨界值上。”
“這樣一切就解釋的通了。”
克里斯托弗說著有些得意,上一次他就分析出來了,而現在則是證實了他的分析。
其他人也贊同的點頭。
克里斯托弗知道杜魯克-本特關心的是什麼,他繼續道,“即便他們的技術更高階,但製造強湮滅力場非常複雜,那種裝置進行改造是非常困難的,可能還不如重新制造一臺。”
“裝置製造,需要的經費是海量的,而且也很需要時間。”
“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技術強度也不會再有提升了……”
最後一句是關鍵。
杜魯克-本特聽著贊同的點頭。
科技領域的競爭來說,怕的不是對手技術高階,怕的是對手不止技術高階,還不斷的提升。
又甚至,連對手擁有什麼技術都不知道。
現在他們透過對原材料的研究,瞭解了對方的技術程度,還知道對方很長一段時間不會有提升。
頓時,可以安心了。
“接下來就要看恩波利那邊了……”
恩波利-庫博是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負責人。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是十幾個國家一起組建的,相互之間共享研發成果,但阿邁瑞肯卻擁有最高的話語權。
對於阿邁瑞肯來說,技術比裝置要重要的多。
透過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他們可以掌握湮滅物理實驗的技術,可以保證只要投入資金就可以單獨製造裝置,而在研究方面,有十幾個國家一起投入,還能分擔研發費用。
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
很快。
恩波利-庫博拿到了原材料的分析報告。
其中有幾個資料非常重要,包括一階鐵的含量,包括碳元素性變推斷出的磁化強度,等等。
恩波利-庫博找來阿拉莫斯實驗組的人,結合強湮滅力相關實驗一起針對資料進行研究。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一階鐵元素髮生電子遷躍,磁化反應的即時強度,大概在13t到15t之間。”
“我們的實驗中,鐵的即時磁化反應強度,大概在10t到11t之間。”
“所以,差距並不大。”
阿拉莫斯實驗組對磁化反應強度的分析,依照是材料磁化反應的‘強度衰減’情況。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做了很多的實驗,仔細研究磁化反應衰減資料,可以後續測定的磁場強度資料以及時間,透過一個公式分析出‘即時’強度資料。
10t到11t。
13t到15t。
兩個資料區間,看起來差距確實不大。
這也讓恩波利-庫博有了信心,他甚至還和組織幾個核心學者,透露了一點相關的內容,讓他們也瞭解王浩團隊的技術程度。
幾個核心學者頓時來了興趣。
尤拉尹-諾沃提尼忍不住問道,“恩波利,資料來源可靠嗎?”
“當然。”
恩波利-庫博得意的翹起嘴角,“這可是透過研究含有一階鐵原材料得到的資料,杜羅因舍夫,知道吧?”
尤拉尹-諾沃提尼頓時有了信心。
雖然他有些看不起恩波利-庫博,但不得不承認,代表阿邁瑞肯的恩波利有豐富的訊息渠道。
他仔細琢磨著說道,“10t到11t、13t到15t,磁化反應強度數值上,看起來差距確實不大,但具體有多大差距也很難說,我們並沒有湮滅力場強度的衡量標準……”
“不管怎麼說,差距已經能摸得到了。”
恩波利-庫博說道,“本特先生支援我們的研究,所以我們已經可以開始論證製造第二臺裝置。”
“以目前的技術積累,下一臺裝置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會有提升,到時候,我們就能趕超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他說著都非常期待。
其他幾個學者也同樣非常期待。
在湮滅力場的研究方向上,他們一直都是追趕者的角色,都迫切希望能趕上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掌握國際最高階的技術。
只有實現技術上的趕超,才能做最前沿的研究。
……
半個月過去了。
這是平平無奇的一天。
早上。
尤拉尹-諾沃提尼走進辦公室,習慣性的開啟了電腦,隨後把椅子傳了個方向,支著下巴看向窗外的風景。
有個頭髮稀疏的中年人,快步朝著大樓走過來。
諾沃提尼頓時笑說一句,“比爾竟然來的比我還晚”,他說著起身過去衝了兩杯咖啡。
等咖啡衝好端過來,辦公室的門恰好被推開。
比爾-布來恩的表情明顯非常嚴肅,剛進門還沒坐下,就問道,“尤拉尹,你知道了嗎?”
“什麼?”諾沃提尼一愣。
布來恩道,“《湮滅物理與理論》新一期,你還沒看嗎?”
“哦,對了!”
諾沃提尼反應過來,點開電腦輸入密碼,隨後開啟了個人郵箱,就看到《湮滅物理與理論》發來的新一期內容。
他正操作著也開口問道,“有什麼特別的嗎?”
比爾-布來恩沉默了一下,用力抿抿嘴道,“我知道和他們的技術差距了。”
“啊?”
諾沃提尼有點不明白。
“你看看就知道了。”
布來恩說著嘆了口氣,“我看了一早上,其中有兩篇內容值得注意,有一篇是對於湮滅力場強度的測定以及力場強度和鐵的磁化反應強度的關係。另一篇是湮滅能量界限的測定。”
“前面一篇……”
“我到現在都沒想明白,他們究竟是怎麼進行的測定,還有,按照他們公開的資料,一階鐵發生電子遷躍的低值,場力強度大概在6.6左右,而我們……”
“只有4!”
“技術趕超……呵呵。”
布來恩沒有再說起後面一篇內容。
諾沃提尼則是認真看了起來,前一篇內容叫做《湮滅力場與磁化反應》,就是研究湮滅力場強度和鐵的磁化反應強度之間的關係。
其實是兩個研究內容。
一個就是湮滅力場強度測定,另外就是研究和磁化反應的關係,只不過前者沒有詳細介紹。
湮滅力場強度測定,簡單來說,就是物體在強湮滅力場內的重量增加,和反重力場強度標準一致。
這種強度定義標註,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諾沃提尼和布來恩一樣,下意識就思考起了‘強度測定方式’,也同樣想不到該怎麼去進行測定,因為強湮滅力場只是一個薄層,其內部就是反重力場,薄層狹小的範圍,根本無法做常規的力學實驗。
另外,就是根據後續的內容,簡單計算了一下,他們所製造的湮滅力場的強度。
“所以,我們所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在‘4’左右?”
“對。”
布來恩很認真的點頭,“我們只有4,而他們最低6.6。之前我們以為差距不大,10t和13t……”
他苦笑的搖了搖頭。
磁化反應強度數值上來說,10t和13t的差距不大,可按照新的公開成果內容,湮滅力場強度和磁化反應強度不是直線正比關係,而是類似於‘對數’曲線關係。
湮滅力場強度越高,磁化反應增加的幅度也就越小。
10t和13t,差了30%。
4和6.6差了65%。
另外,6.6的強度還只是鐵元素髮生電子遷躍的下限,換句話說,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所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只會比6.6更高。
等諾沃提尼看完以後,辦公室的氣氛很沉重。
在半個月以前,他們還覺得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技術差距並不大,而現在則是發現差距根本追不上。
最少,不是製造一臺新裝置就能追上的。
“二代以上!”
布來恩做了個評價,“技術差距最少在二代以上,還是我們每一次都有巨大進步的情況下。”
“按照現在的情況,製造一臺裝置需要百億美元,包括技術論證、製造,需要一年時間,兩代,最低也需要三年!”
諾沃提尼補充了一句,“但是,強湮滅力場發現到現在也沒有三年。”
“這就是關鍵!”
“我們作為後來者的角色,追趕的速度還沒有對方的研發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