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四年超過法蘭西,八年追趕英吉利(求月票!)
章節報錯
醫療的建設和教育類似,政府大力建設大中型正規醫院,確保每個大型城市都有一座或者更多的醫院,來保障澳大拉西亞人的醫療需求,特別是比較嚴重的病症的醫療需求。
同時,也大量鼓勵民間開辦各種小診所,這也類似於教育中的技術學校,同樣也能夠緩解一部分的醫療壓力。
畢竟像一些比較輕微的症狀就沒有必要去醫院了,一些中小型的診所完全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與此同時,也要對中小診所的醫療環境進行把控,確保這些中小診所的確有醫治病人的能力和裝置。
雖然澳大拉西亞鼓勵民間創辦更多的小型診所,但這不代表是個人就能開辦診所了。
凡是需要開辦診所的人,必須透過澳大拉西亞官方組織的一些行醫資格證考試,獲得行醫資格證的才能創辦診所。
雖然一個小小的行醫資格證可能會迫使一些非西醫的從醫者們喪失成為醫生的資格,或者加大他們開辦診所的難度。
但對於整個國家方面來說,更嚴格的行醫資格證考試能夠確保開辦診所的人擁有足夠的經驗和資歷,畢竟醫療無小事,得從根本上為澳大拉西亞民眾的身體健康負責。
目前澳大拉西亞政府創辦的大型醫院大約有27座,平均每個州大約有兩座大型醫院。
像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這樣人口比較多的州,甚至擁有超過三座大型醫院。
要說澳大拉西亞擁有醫院最多的城市,應該是目前的首都悉尼了。
悉尼擁有兩座公開的大型醫院和一座王室私立醫院,預計還要建設一座聯合醫院,這是貴族之間的聯合財團的建設投資計劃。
如此一來,悉尼將擁有四家大型醫院。雖然只有其中三座醫院對外開放,但數量也冠絕整個澳大拉西亞了。
除了這些大型醫院之外,澳大拉西亞還擁有上百家中小型醫院。這些中小型醫院的成分就比較複雜,有政府建設的,也有來自民間合營的。
不過澳大拉西亞政府對於這些小型醫院的審查還是比較嚴格的,一來提高這些醫院的就醫環境,二來儘可能避免宰患者的現象。
肯特首相所提出的四年計劃的最重要的部分,其實也就體現在以上的移民,工業,軍事,科技和教育身上。
除此之外,四年計劃還對經濟方面做了期望。1918年澳大拉西亞的財政收入為1.729億澳元,較上一年增長只有4%。
按照肯特首相對於四年計劃的期望,四年計劃中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比例有希望維持在5%以上,這也代表著四年後澳大拉西亞政府的年財政收入突破兩億澳元指日可待。
在政府帶動的各種基礎建設中,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增長是板上釘釘。
1918年,澳大拉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規模大約為24.41億美元,摺合英鎊為4.882億英鎊,9.764億澳元。
這一經濟水平雖然相較於戰爭之前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仍然遠遠落後於那些規模比較龐大的國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之前因為戰爭和流感的影響,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增長並不快,普遍保持在7%到8%的速度。
進入和平時期之後,肯特首相對於澳大拉西亞經濟的期望是每年保持9%左右的增長速度,這也代表著四年計劃結束後的澳大拉西亞國民生產總值預計能夠達到34.45億美元,在戰爭前位居世界第七,但在戰爭後已經是世界前五了。
綜合來看,如果這份四年計劃能夠順利執行,澳大拉西亞將在四年後成為工業,經濟,軍事規模均世界前五,在列強位置上坐五爭三,除了英法之外和其他國家都有一戰之力。
當然,也不是說和英法相比就沒有一戰之力了。只不過,英法能夠憑藉著大量的殖民地回血,面對這兩個國家澳大拉西亞暫時還沒有戰勝的希望,也完全沒有必要和他們競爭。
法國人的主要利益在非洲和歐洲,這裡也是澳大拉西亞的利益空白區域。
而英國人雖然在各大洋都有利益,但相較於澳大拉西亞,目前的法國和美國才是英國的競爭對手,英國也需要澳大拉西亞來分擔美國的壓力。
除了四年計劃中的幾個大項之外,還有一些沒有重點提到的小項,比如公路和鐵路的建設。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公路和鐵路的里程十分重要,不僅能促進經濟之間的交流,還能提高對於各地區的掌控。
因為之前就已經定下了鐵路和公路的建設計劃,因此在這份四年計劃中並沒有提到,但原有的鐵路和公路建設計劃還是要大力進行的。
除了這些之外,在國家下一步發展中,大型水庫和水電站的建設也十分重要,甚至絲毫不弱於工業的發展。
澳大拉西亞的環境有些特殊,並不缺少能源,但十分缺少水資源。
特別是掌控了波斯灣地區的石油之後,澳大拉西亞的燃油和石油產品售價已經大幅度降低,人們也可以放心的揮霍汽油和柴油,反正現在也沒有什麼環境保護法來限制燃油車。
但澳大拉西亞的水資源始終是個問題,並且伴隨著人口的增長會逐漸顯現。
為了將來人口暴增之後的用水需求,進一步修建更多的蓄水水庫,並且根據這些水庫修建一定的水電站是很有必要的。
一來,新的水電站能夠產生更多的比較清潔的能源,對於環境的保護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二者,新的蓄水水庫也能保障澳大拉西亞的用水需求。在從新幾內亞的北水南調工程沒有開始和完工之前,澳大拉西亞的用水需求就靠這些水庫了。
甚至四年計劃中比較重要的重工業的建設,民用工業的建設和各種各樣的道路建設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資源,農牧業的灌溉以及民用水資源也十分重要,沒有足夠的水資源儲備是不行的。
特別是為那些大型城市準備的蓄水水庫,一定要修建,並且要修建的更加牢固和耐用。
縱觀全世界,澳大拉西亞的發展潛力絕對名列前茅。雖然法國人奪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但法國本土地區,特別是東北部的十多個省份一開戰就被德國人佔領,在長達數年的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破壞。
這些被佔領的區域大多都是比較重要的礦產區,鋼鐵和紡織中心,所擁有的規模在整個法國工業中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這地區被破壞之後,雖然法國人從德國拿回了許多工廠裝置,但法國在1918年的工業產量不足戰前也就是1914年的七成,特別是鋼鐵產量遭到了大量的破壞,鋼產量從913年的巔峰469萬噸降低到了1918年的180萬噸,這一數字只是目前澳大拉西亞年鋼產量的一半,足以見得戰爭對於法國工業的破壞有多麼嚴重。
如果不是法國人其他工業的體量還在,就鋼鐵行業法國所遭受的巨大損失來看,法國的工業甚至已經不如澳大拉西亞。
如果說澳大拉西亞接下來是一段漫長的發展期,那麼法國人需要的就是一段漫長的恢復期了。
和法國人不一樣的是,英國人的工業幾乎沒有遭受太大的影響,甚至在戰爭中的增長還是不小的。
1914年英國人的鋼產量為796萬噸,而1918年已經增長到了969萬噸,增長還是十分迅速的。
特別是打敗了德國人之後,英國人的工業已經重新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人在1918年創造的年鋼產量3700萬噸的記錄。
當然,美國人的鋼產量看似龐大,但實際上美國人在工業方面的問題也相當嚴重。
從戰爭爆發到現在,美國人在鋼鐵產量方面的增長並不太多。特別是1916年到1918年這三年,美國的年鋼產量一直維持在3500萬噸左右,沒有太大的增長。
特別是遭受了流感的影響之後,美國能否在今年繼續保持3500萬噸的年鋼產量,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從這份資料上也能看出,幾個戰勝國的狀況也不太好過。法國人在戰爭中遭受了大量的損失,他們在未來十年內的目標只是趕超法國在戰前的經濟和工業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似乎在1929年,法國的經濟才超越了1913年的法國,甚至還引起了當時法國人彈冠相慶。
但這也代表著,1913年到1929年這16年的時間內,法國人在經濟方面沒有任何進步,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可怕的。
16年時間的止步不前,這也註定法國這個殖民帝國必定崩潰。除非法國人能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經濟快速增長,但很明顯,接下來時間不久,就是法國人不願意看到的另一場戰爭。
妨礙法國經濟和工業恢復的,其實還是法國的那些資本家。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德國了。作為曾經的工業大國,德國人的工業製成品一直以品質優良,價格實惠聞名。
雖然這場戰爭讓德國人損失了大量的重工業和軍工業,但也有一些中小型的民用工業保留了下來,畢竟英國人也不願意看到法國人全面吸收德國的工業。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這些企業所製成的工業品,以十分優良的價格被法國和英國全面接受。
這也導致法國資本家不願意快速恢復法國的工業,畢竟市場已經被大量的德國廉價工業品佔據,這難道不比昂貴的法國工業品划算嗎?
至於法國本土工業的發展,這不在那些資本家的思考範圍之內,畢竟資本家沒有國界,他們對於國家可沒有認可感,只對利益有認可感。
這也就是澳大拉西亞低調了,再加上照顧法國人的面子。要不然,澳大拉西亞政府真的可以喊出四年超過法蘭西,八年追上英吉利的口號了!
其實這還真的不誇張,據皇家安全情報局在英國方面的情報來看,英國人今年的工業狀況遠遠比不上去年,別說有正面的增長了,能不能維持去年的規模都是一個問題。
如果將視角擴大到整個世界,其實能夠看出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全世界的工業幾乎都在緩慢增長,這不僅是因為流感的影響,同樣還是因為各國在戰爭後的陣痛期。
因為缺少足夠的勞動力,對於經濟和工業註定有一定的影響。
而這段時間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很好的超越機會,甚至有望在第一個四年計劃完成之後,將澳大拉西亞的工業水平提高到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德國的世界第四。
這裡其實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原本工業規模也還算不錯的俄國人到底在哪裡?
雖然阿瑟想把俄國放在工業大國和經濟大國的行列,但從情報人員報的各項情報來看,俄國的環境已經十分糟糕。
這不只是沙皇俄國或者蘇維埃俄國,這樣的糟糕指的是整個俄國。
在戰爭之前,俄國其實是有一定的工業水平的。雖然不高,但1913年的鋼產量也能保持在423萬噸左右,並不愧於自己第四列強的地位。
但從戰爭開始,俄國的工業就遭受了大量的影響。先是德國人佔領了大片的工業區,隨後又是革命和內戰,以及那場傷亡數百萬人的流感。
讓俄國的工業水平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從開戰前1913年的年產鋼423萬噸,降低到了去年的年產鋼40萬噸。
雖然這一數字只是情報人員的估算,可能和實際的情況有一些差異。
但誤差絕對也不會太大,這也代表著俄國的工業已經經歷了毀天滅地的打擊。
好聽一點來說,俄國憑藉著自身的人口,仍然能夠維持列強的規模。
但如果往壞了說,俄國除了目前龐大的人口之外,相較於其他的列強國家乎一無是處,甚至連國家的最高政權到底屬於哪一方都沒有結果。
不過這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一個好訊息,正因為俄國的過分黑暗,讓許多俄國移民放棄了對家鄉的思念和自信,反而支援起澳大拉西亞政府。
面對著俄國國內混亂的環境,俄國民眾開始相信並且認同澳大拉西亞的政治環境才是最優秀的,畢竟正是這樣的政治環境,才讓澳大拉西亞用不到20年的時間就成長為中等列強。
澳大拉西亞的日益強大,以及俄國的日益衰弱,讓這些俄國移民非常聰明的知道該選擇哪一方。
甚至還沒等澳大拉西亞政府對於這些移民進行影響,他們已經開始宣稱自己是澳大拉西亞人,彷彿承認自己是俄國人會讓自己丟面子一般。
4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42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跪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