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戰中的協約國是同仇敵愾,那麼一戰後的協約國就是各自混亂了。

這混亂可不是開玩笑的,繼俄國內戰,美國,英國先後面臨獨立戰爭的威脅之後,法國也迎來了不小的危機。

1921年9月,克里姆召集了裡夫地區12個大部落的首領開會,聯合透過了《民族宣言》,也代表北部摩洛哥事實性的獨立,公然反抗法國和西班牙對摩洛哥地區的侵佔。

說到摩洛哥地區,其實並不陌生。列強在這片地區還導致了兩次摩洛哥危機,不過最終還是由法國和西班牙將摩洛哥瓜分。

不過,因為摩洛哥人的反抗,法國和西班牙只佔領了摩洛哥的平原地區,還有一部分山區仍然處於摩洛哥部落的統治中。

從1921年開始,西班牙加強了對摩洛哥的侵佔,並且入侵了裡夫山區。

但沒想到的是,在當地部落酋長阿卜杜勒·克里姆的帶領下,裡夫在七月下旬擊敗了整整兩萬名西班牙軍隊,隨後又在八月,在梅利利亞展開了一場漂亮的攻防戰,迫使超過3000名西班牙士兵投降。

自此之後,摩洛哥地區反抗殖民統治的力量不斷加強,這也讓瓜分摩洛哥的兩個國家,法國和西班牙十分忌憚,決定迅速剿滅摩洛哥的反抗勢力。

不過,因為對於裡夫的不重視,法國並未加強在摩洛哥地區的軍隊,只是給殖民地軍隊分派了更重的任務,確保當地的摩洛哥人不會對法屬摩洛哥產生威脅。

法國人還在嘲笑西班牙人的弱小,能夠被一個人口不足兩萬人的部落消滅超過兩萬三千人的軍隊。

但很快,法國人就笑不出來了。

隨著《民族宣言》的簽署,這也代表著包括裡夫在內的摩洛哥叛亂被各國定義為獨立戰爭。

克里姆因為擊敗了西班牙人,在裡夫享有巨大的威望,很快組建了一支各部落聯合起來的裡夫軍隊。

或許是因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激情,讓這支軍隊的戰鬥力變得十分強大。

九月底和十月兩個月時間內,裡夫軍隊在西屬摩洛哥幾乎橫行無阻,接連擊敗了多支西班牙軍隊,幾乎解放了大半個西屬摩洛哥的國土。

這一下直接讓西班牙慌了,派遣了高達十萬軍隊進行平叛,但很快被更加熟悉地形的裡夫軍隊打退。

眼看著事情已經超出了自己的發展,西班牙人連忙聯絡到法國,請求籤訂一份軍事同盟條約,組建聯軍共同進攻裡夫共和國。

要知道,愛爾蘭獨立戰爭才剛剛結束,世界各國的民眾對於這種獨立戰爭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

要是被各國認定裡夫獨立戰爭是一場正義的戰爭,那麼就算是強大的法國,也不得不考慮國內外民眾的意見。

摩洛哥的問題讓英國人鬆了口氣,因為這也代表著世界上所有強大的列強都在忙於戰爭。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之前的愛爾蘭問題也就會被掩蓋,還能騰出手部署國家接下來的戰略,以及在其他國家忙於戰爭之時,趁機發展自己的軍備。

之前法國人雖然沒有旗幟鮮明的支援愛爾蘭獨立,但還是有不明勢力影響了法國和英國民眾的。

英國人自然也是很記仇的,法國和西班牙的洽談正在進行之時,法國國內已經掀起了一場罷歸和示威遊行的浪潮。

甚至不只是法國國內,不少同情心氾濫的歐洲人,都在舉行著大罷工和示威遊行,對裡夫的獨立鬥爭表達支援。

是的,就是這麼魔幻。法國人並不同意法國政府在裡夫的侵略,要求政府從裡夫撤軍,並且支援裡夫獨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少在摩洛哥進行殘酷政策的法國士兵,紛紛拒絕向摩洛哥人開槍,甚至還和摩洛哥軍隊共同聯歡。

北非其他地區的穆斯林也紛紛支援裡夫獨立,動用武力解決裡夫的問題似乎已經不現實。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21年10月25日,在倫敦召開了一場秘密會談,參與國家只包括大英帝國,美國,澳大拉西亞,法國和島國。

理論上來說,這五個國家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五個國家,其他的包括義大利在內的諸多列強都不是這些國家的對手。

五個國家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就是《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

這個議題的背景十分複雜,美國想要在太平洋獲得擴張,英國想要遏制美國的擴張。島國想要在太平洋獲得更大的權利,澳大拉西亞卻是目前西太平洋最強大的國家。

不過這次議題沒有任何瓜分領土的意思,更多的是各國互相承諾,尊重彼此的領土和領地權利,避免更多的糾紛。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規定簽署條約的五個國家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內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權,所有締約國之間發生有關於太平洋某一問題的爭端,而未能透過外交途徑取得滿意的解決時,應該召開締約國會議來解決。

締約國在太平洋區域的權利遭受其他國家的威脅時,締約各國應當全面進行協商,以便於聯合的或者單獨的採取最有效的措施應付局勢。

這份所謂的五國條約還特意規定,1911年7月13日,英國和島國在倫敦締結的協約應當終止。

五個國家簽署這份條約各有目的,總的來說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在太平洋的權利。

其實這裡還要思考到一點,那就是菲律賓理論上來說是屬於太平洋沿岸的,並且是美國控制的土地,應該是要被保護的。

澳大拉西亞簽署這份條約之後,對於攻略菲律賓的土地來說,相當於加上了一層束縛。

但實際上,阿瑟也考慮到了這份條約帶來的改變。不過,五國條約提到了,締約國之間的爭端沒有得到外交途徑的解決,應該召開締約國會議來解決。

五個國家中,澳大拉西亞已經獲得了英法的支援,在票數方面是領先的。

阿瑟之所以在愛爾蘭獨立戰爭時期堅定地站在英國那邊,就是為了讓英國人在菲律賓獨立戰爭時期堅定地站在澳大拉西亞這邊。

這也是一次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對於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愛爾蘭或者菲律賓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盟友之間互相支援的態度,以及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

雖然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也就是所謂的五國條約看起來很簡單,但還是耗費了將近十天的功夫來達成。

這也導致進行接下來的會議的時,時間已經來到了1921年的11月4日。

接下來的會議相當重要,正是已經提出很長時間的海軍限制條約。

將一份事關各國海軍比例分配的條約,自然應該由世界上最強大的五個國家來決定,而不是眾多小國。

這也是這個世界的道理,強者決定弱者,弱者決定更弱者。

第二個議題開始的第一天,美國就根據目前的調查情況先發制人,迫不及待的提出了一個有利於美國的限制海軍軍備方案:

其一,簽訂海軍限制條約的所有國家立即停止建造主力戰艦;

其二,各國應當拆毀一部分舊軍艦,保證自己的海軍總噸位在規定的數字之內;

其三,根據目前各國海軍總噸位以及經濟和工業情況,各國海軍的比例應該為,英國和美國主力軍艦各50萬噸,法國和澳大拉西亞以及島國30萬噸。在主力戰艦噸位比例的參照下,按照具體情況完成輔助軍艦的比例分配。

美國的計算方案還是有不小的野心的,首先直接明確了美國軍隊的噸位和英國噸位一樣,拉平了美國和英國海軍的差距。

其次,島國的軍艦噸位和澳大拉西亞一樣,這也代表著美國和英國的盟友也處於同一水平。

再參考美國更加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第一的工業和經濟,綜合實力註定要比這樣劃分下的英國強大。

這也是美國人對英國人的初步試探,以及第一次顯露自己要成為世界霸主的野心。

而且5比3的噸位比,也能確定美國和島國以及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差距。

在島國這個小弟並不太聽話的前提下,美國相當於一石三鳥,和英國成為共同的海上霸主,並且確立了對島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優勢。

不過,這樣只有利於美國的方案提議立刻引起了所有國家的反對。

英國人不可能同意和美國分享海軍霸主地位,澳大拉西亞不可能同意自己的海軍規模和島國處於同一水平線。

而島國也有著非同一般的野心,島國同樣想縮短和英美的差距,至少不能是5比3這樣差距懸殊的比例。

這下,會議內爭吵的可謂是頭破血流。

美國提倡5:5:3:3:3的比例,英國提倡7:5:4:4:3的比例,法國提倡5:5:5:4:3的比例,島國提倡5:5:4:3:3的比例。至於澳大拉西亞,也提出了7:5:4:4:3的比例。(前後為英:美:法:澳: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繼續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