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追責要態度
章節報錯
“父皇,兒臣相信那些私帶西域人來大興的,大部分被那些西域人給騙了,還請父皇法外開恩,不要中了敵人的奸計,比試還沒開始,先從我們大興的內部分裂開來!”
康王的話擲地有聲,令人眼前一亮。
特別是那些不知道要不要承認錯誤,又該如何承認錯誤的官員,看到了這道金閃閃的臺階,順勢而下。
“陛下,老臣的逆子也是被那北狄人矇騙,不小心帶到了關外四十三人,老臣已打了他五十棍請了家法,讓他在祠堂跪著了,可老臣真沒想到,這些北狄人說是來遊玩的,實際上是使者團的人。”
前三排有個老朝臣跪了下來。
正是吏部侍郎。
“陛下,微臣家裡也是這樣的情況,微臣對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鑑,微臣願意將這次商隊所得,全數獻給陛下,用於各路學子加急趕路的車馬費!”
後三排的一個青年大臣出列,不僅態度誠懇,做事還很講究。
因此,周乾臉上的怒氣終於消散了許多。
“這位愛卿的說法倒是讓朕十分欣慰,此事確實有許多愛卿也是受到了矇蔽,才導致出現了這麼大的紕漏,比起追責來說,此時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解決各路學子,準備共赴京城來參加比試之事。”
周乾的證據也溫和了許多。
見狀,大家哪裡還不明白他的意思。
不追責可以。
把透過權力得到的那些不義之財,拿出來補貼各路才子們趕路,甚至抵達京城後的食宿等問題。
西域諸國使團雖然超出預期提前抵達,可原本京城本就是大興眾多才子的匯聚之地,再加上名聲日益增強的金陵詩仙,雖是江南道的人,可江南道來京城,與從玉門關到京城的距離差不太多。
此事有錯,卻不至於無法挽回。
但他們想要挽回在陛下心裡忠臣於國的地位,光表態不行,還得有實質上的利益割捨。
有舍才會有得。
想明白其中的利害,那些涉事的朝臣們,也不再藏著掖著,紛紛站出佇列來,一番誠心悔過後,主動提出負責各路學子們的一切車馬費和食宿費,並絕不再犯。
坐在玉階之上的周乾,緊繃的臉色終於破冰。
一邊聽著朝臣們訴苦後悔,一邊悄悄看了一眼給朝臣們遞臺階的康王,心裡暗自失笑:老十四最近越來越滑頭了,找準機會送了這些朝臣一個免除災禍的人情,偏偏又特別對我的胃口。
今日朝議散後,只怕康王府的門檻又要被朝臣們踏破了。
原本週乾覺得最近對待康王太偏心,還想著把接待西域諸國使團的防衛等事,交給晉王來做,先給晉王五百兵馬,看看晉王反應。
結果今日奏摺到手,他便徹底地打消掉了這個想法。
皇儲之爭,考驗的不僅是皇子之間的實力,還有帝王的喜惡。
他不能因為以前寵愛晉王一脈,便總想著在康王因為做了實事而獲得利益時,再補償晉王。
他老了。
雙王的爭鬥,不應該停留在勢均力敵,防範皇子勢力過強,從而對他造成威脅。
相反。
在西域諸國蠢蠢欲動,倭國因災虎視眈眈,群狼環伺的情況下,他要挑出一個能夠堪當大任的繼位者。
而絕非一個資質平平連自己家事都處理不好的守成者。
“老十四,這次各位愛卿支援各路學子的事,既然是你提議的這麼處理,便由你來負責協調與交接,還有,靜嫻丫頭。”
“孫女在。”
位於前排但一直沒出聲的周靜嫻出列。
周靜嫻自打上朝以來,奉行的便是,不關她的事,絕對不開口說話。
她知道自己不善言辭的弱點,憑著從寧先生那裡學來的本事,應付尋常人也就罷了,對付朝堂裡這群老狐狸,她只怕一句話說十個字,能讓他們挑出一百個錯處來。
所以,能少說就少說。
周乾看到沉穩內斂的周靜嫻,臉上露出了笑容。
“靜嫻丫頭,最近工部的差事,你做得很好,目前已經進入了穩定的階段,辛苦你了。”
周靜嫻聽到這話,心裡便知道,她這個差事基本要落停了。
她抱拳一拜:“辛苦是辛苦,但我只是負責督查,最辛苦的還是工部的各位掌事和工匠們。”
面對著這樣不謙虛,但也不好大喜功的孫女,周乾臉上的笑容更深了。
他朝著下方招了招手,示意周靜嫻往前走走。
這要是放在別的地方也就罷了,此時此地,可是朝議政事的朝議殿,而周靜嫻的前方,則是晉王的位置。
帝王的舉動可不是輕舉妄動。
看到這一幕,在場的晉王派們心都懸了起來。
但他們也無法阻止帝王之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周乾當眾宣佈。
“這次比試,護衛的事就由靜嫻丫頭你來負責,掌領一千精兵,五百人機動,五百人負責守護諸國學子以及各路學子們的安危,你能做得到嗎?”
換作別人的話,周乾可不會這麼耐心的詢問做得到做不到。
而且就算他問了,面對兵權的誘惑,在他看來,許多人也會滿口應下。
唯獨他這個孫女,絕不會逞能。
“皇爺爺,此次諸國與大興的比試,光是使團便有數千人,孫女認為,只有五百機動兵的話,不夠用。”
周靜嫻沒有領過兵打過仗。
可她在各地的殺手閣領教過其中的門道。
想殺掉那些西域諸國使團的人,五百機動兵夠用,可若是想保護他們的話,五百人差不多要保護五千人,讓他們全部平安無事,簡直是天方夜譚。
“大膽!陛下之令,嫻郡主竟敢隨意反駁,這是覺得陛下說錯了嗎?”
“五百機動兵再加五百衛兵,這都一千兵馬了,你還嫌少?你是不是想讓兩萬京衛軍也歸你管?”
“陛下,嫻郡主從未領過兵,而且此事事關重大,關乎著大興的名聲,臣建議,還是交由有經驗的領兵者,以及接觸過西域諸國的人最為合適。”
晉王派的人一通口誅筆伐。
最後的提議,長耳朵的都能聽出來,舉薦的正是晉王。
因為晉王曾執掌過京衛軍,守衛京城安危,並且作為議和派,也常年與諸國的使者打過交道。
不得不說,這個提議與周乾先前的想法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