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自己,看著周圍的大臣全都閉口不言,剛開始下意識的以為,自己的說法折服了所有王公大臣。

但是這個過於驕傲自大的想法,在冒出來的瞬間就被掐滅了。

沒有任何置疑就接受,這本來就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皇帝直接下達的命令也會有人提建議。

就算是都被自己折服了,也會站出來贊成才對,現在卻都不吭氣。

面對這種詭異的情況,朱靖垣在短暫的驚異之後,隱約明白了現在的情況了。

這說明,大家不願意反對,也不方便贊成。

然後再次面對老皇帝的詢問,朱靖垣心中有些無語,但是也只能繼續硬著頭皮鍵政了。

“如果我主持和談的話,需要皇爺爺以及在座的諸位,共同接受、認可、配合這樣三個前提。

“第一,和平只是暫時的,戰事終究還會再起,因為各國之間的矛盾並未解決,所以和約應該為新戰爭做準備。

“第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和談在當前局勢下具有最高優先順序,所以軍方和朝廷以及財團,都必須全力配合和談。

“第三,在當前局勢下指定非常緊迫的最後時限,是很難得到相對有利的條款的,所以和談時限要儘可能寬鬆。”

朱靖垣說到這裡,稍微停頓的同時,再次環顧皇帝和大臣們的反應。

大家沒有任何太明顯反應,甚至有不少人在暗自皺眉,顯然是覺得朱靖垣說的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廢話。

朱靖垣也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如果沒有這種基本的認知和覺悟,這些人也沒有資格坐在這裡,但是自己還是得說出來。

朱靖垣再次穩定了心態,似乎有些多餘的再次詢問:

“我的這三點前提,如果有哪位前輩不認可,請站出來說明理由,否則就表示,在座的諸位,全部都贊成這三點了。”

朱靖垣說的似乎是廢話,但是大臣們卻交頭接耳起來。

大家是否知道那三條前提不重要,關於這三條前提的回應卻非常重要。

前提的回應就是承諾,大家現在不說話的話,後面的討論就必須以此為前提,不能再否認了。

現場的議論很快就停止了,軍機大臣曹振鏞開口說:

“緊迫的時限的確不利於談判,但是時限也不能完全沒有。

“現在前線戰局焦灼,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彈藥、物資,還有訓練有素計程車兵。

“所以談判不能無限制拖延,我認為和談時限不能超過六個月。”

世祖皇帝再興大明之後,五軍都督府的權威恢復,重新成為大明的最高軍事機構。

同時對位朝廷的內閣,借用了大清軍機處的名字,在武官系統增加了一個參謀機構,從五軍都督府抽調人員組成。

所以,新大明的軍機大臣,不是大清朝跪受筆錄的磕頭蟲,而是軍方最高參謀部的成員。

朱靖垣考慮了對方的身份後回應說:

“現在的技術有利於防守,防守損失比進攻要小多了,和談開始後戰鬥烈度肯定會降低,消耗也就隨之降低了。

“無論如何,六個月的時限都太短了,我認為前線至少應該再堅持兩年的時間。”

曹振鏞微微皺眉,下意識的看了眼右上方,皇帝朱仲梁和皇九子朱簡烽。

朱簡炎之前說過了,談判結束之後皇帝可能就會退位,預訂的繼承人很可能就是朱簡烽,這已經是半公開的了。

所以這個議和的期限,實際上等同於朱仲梁退位,朱簡烽登基的期限。

大家都不想在這種話題上多談,只能看向皇帝,讓皇帝自己拿主意。

在一片安靜之中,老皇帝朱仲梁掃視全場,輕輕吐了口氣說:

“談判時間截止到今年年底吧,靖垣你的三個前提大家都認可了,你繼續往下說吧。”

朱靖垣稍微鬆了口氣,對著老皇帝和周圍的大臣們微微拱手,然後再次開口:

“基於以上三個前提,我認為朝廷首先需要在政治方面提供的配合,就是立刻把撤藩設省的政策確定下來。

“儘快確定和釋出撤藩設省的條件和時間表,確定撤藩設省的後對藩國民眾的安排,絕對不能再拖下去了。

“世祖皇帝時代大量設立藩國,是因為當時航行和資訊傳送速度有限,帝國無法直接掌控過於遙遠的地方。

“譬如最遙遠的南美新天府領地,當時的帆船順著洋流季風來回一次,一整年都過去了,中央直轄根本無法實現。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帝國艦隊只需要一個月就能抵達新天府,這比當時陸軍去西域的速度都要快。

“與此同時,無線電中轉天線搭配有線電纜,讓我們可以迅速聯絡全球,不會因為通訊時間而錯過決策時機。

“現在朝廷已經可以掌控最遙遠的領地了,大模撤藩設省的前提條件已經成熟了。

“現在大量的藩國或明或暗的宣稱要自立,在反明戰爭中奉行所謂得兩部相幫原則,已經影響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只有朝廷果斷的宣佈撤藩置省,才能把藩國的力量再次拉過來,才能讓整個大明再次團結起來。

“然後我們才能逼迫所謂反明同盟在談判桌上讓步。”

在藩國準備獨立的情況下,朝廷宣佈撤藩設省,不會逼迫藩國反叛和獨立,反而能夠降低獨立傾向,增加帝國凝聚力。

這個邏輯在古典王朝感覺像是做夢,但是在當今的大明帝國範圍內,卻是理所當然的現實。

然而現場的王公大臣的反應,也都非常的奇妙。

在朱靖垣說明的時候,就開始低聲嗡嗡的醞釀說辭和情緒,等朱靖垣說完之後再次拱手,就立刻接連不斷的站了出來。

“宣稱自立的各藩實際上就是反叛,朝廷不但不予懲戒,反而予以優容嗎,天朝威嚴何在?”

“藩國與海外皇莊人口至少兩萬萬人,撤藩置省要重建兩萬萬人的戶籍資訊,這絕非兩三年內能完成的!”

“朝廷現在沒有這麼多的人力、時間,去完成兩萬萬人的戶籍調整,安撫本土民變乃是第一要務!”

“撤藩置省之後,藩國這兩萬萬人的身份如何安置?是否要給予帝國公民權?”

“是否允許原藩國公民其參與大明本土科舉?本土各省與原藩國地區的科舉的名額如何劃分?”

“藩國已經開禁而帝國本土仍然屬於專營的行業,撤藩置省之後要如何處置?”

“藩國有,而本土沒有的族群,撤藩置省之後如何安置?要給予什麼級別的居民權利?”

“靖垣殿下,撤藩置省在中樞已經醞釀多年,始終沒有實施,是因為牽連甚廣。”

“撤藩應該徐徐圖之,萬萬不可操切,操切必定出亂啊!”

有的是置疑,有的是提醒,有的是勸說,但是無論如何,大家都不支援撤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