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章 可惡的朱允炆
章節報錯
翌日,天矇矇亮。
御史周董逸才、葛青兩人結伴走向江東門,卻見江東門外烏泱泱擠了一群人,商人、百姓喧譁一片。
葛青看到這一幕,還以為前面出了什麼欺民之事,拉過行人問了問才知曉,江東門的城門沒開。
董逸才抬頭看了看東面開始泛出紅光的天空,很是疑惑:“葛兄,若是我沒有記錯,自建文皇帝改制以來,京師城門只關閉丑時、寅時一個半時辰吧?”
葛青抓著鬍鬚,踮著腳尖看著城門方向:“是啊,按規制這城門早就應該開了,今日為何緊閉不開?”
董逸才擔憂地說:“前幾日我們遞了摺子,今日早朝若是去晚了,恐怕會被治罪啊。”
葛青何嘗不知這個道理。
但無奈,兩人家境相當,都無法在城內租住下來,只選擇在了江東門外三里的便宜地段。雖說朱允炆給的俸祿足夠養活一家人,甚至還有些存餘,可這些存餘,還真不夠御史這種小官員長期租住城內。
????????????????兩人擠過人群,抵達城門口,給守城軍士說明情況,守城軍士卻連連搖頭:“皇上旨意,城門關閉,不得放任何人進出。諸位還是不要為難我們,安心等待吧。”
董逸才、葛青對視了一眼,滿是不解。
自朱允炆登基以來,京師關閉城門,高度戒嚴的次數屈指可數,無一不是大事件,如齊王造反。可眼下天下太平,也沒聽說出什麼事,怎麼突然就關了門?
京城,圍城。
想進去的人進不去,想出去的人出不去。
安全域性全城抓捕紀綱,就連京師禁衛軍都參與其中,懸賞捉拿的畫像貼得到處都是,可偏偏就是找不到紀綱的蹤跡。
中午時分,朱允炆下旨,解封京師,搜尋告一段落。
劉長閣、薛夏等人跪在武英殿請求處置。
朱允炆並沒有懲處劉長閣等人,反而是寬慰:“你們查出紀綱勾結白蓮教,這已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不過是沒有抓到紀綱罷了,放心吧,他不是鳥,可以飛出這城牆,加緊盤查過往之人,一定可以找到紀綱。”
劉長閣等人謝不治罪之恩。
朱允炆想過紀綱會出問題,會摔跟頭,以他的性格來論,早晚會死在強烈的權利慾之上,準他進入安全域性,只不過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讓他露出破綻,殺之有名。可他實在是不爭氣,坑還沒挖好,直接就跳水塘了。
好吧。
你既然找死,那就怪不得朕了。
逃,你又能逃到哪裡?
“著令宣傳局,於建文報中登載懸賞,命天下各地查詢紀綱,提供線索者,重賞。”
朱允炆下旨。
內侍有些疑惑,這紀綱很可能就在京師,可建文報發行是疆土全域,京師雕版之後,會雕出多個版,然後分送各省,之後大量印刷,沿著驛站、府縣一重重鋪向遙遠,覆蓋極廣。
為了一個小小的紀綱,值得在建文報上登載嗎?
內侍不敢問,只好去傳話。
兵部鐵鉉看到建文報中登載的訊息之後,不由地笑了,這哪裡是抓捕紀綱,這分明是要把紀綱往死裡整啊。
現在滿天下人都知道有個叫紀綱的心懷不軌,勾結白蓮教,參與了刺殺太子一事,而且畫像雕版的那個清晰,特徵那個明顯,只要紀綱冒個泡,一定會被人發現,加上各地海捕公文跟進,說不得賣菜的大爺大媽也會參與其中。
朱雀街,南茗軒。
劉銘直奔清幽後院,手中握著一份建文報,臉色極是凝重。
小池碧荷,白蓮正開。
琵琶聲嗚咽而起,聽到腳步聲,又止住聲音。
劉銘徑直走向前,將建文報直接拍在了石桌上,嚴肅地說:“你看看吧,現在天下恐怕無人不知紀綱,他現在已經成為了燙手山芋,一旦他暴露,我們都得死。”
白姑娘將琵琶放在一旁,接過建文報看了一眼,不由地蹙眉:“建文皇帝好????????????????大的手筆,因為一個紀綱,竟做到這一步。”
劉銘咬牙:“紀綱不能留了,他必須死。”
白姑娘又拿起琵琶,撥動了弦:“這是你的意思,還是盤谷的意思?”
劉銘冷哼一聲:“自然是盤谷的意思,還有,你和你的姐妹也不能留在京師了。你應該知道,楚芸、林玥這些陰兵不僅活著,還成了安全二局,一直都在替朱允炆辦事。一旦你們遇到她,必然會暴露。”
“楚芸妹妹嗎?呵呵,倒有些想她們了。可惜,路不同了,哪怕是遇到,也只能是敵人。”
白姑娘有些嘆息。
劉銘雙手支撐在桌子上,俯身對白姑娘說:“盤谷的意思是讓你們處理了紀綱之後馬上離開,一旦盤谷落網,你知道後果會有多嚴重。”
白姑娘看著發怒的劉銘,淡淡地說:“你知道的,我不是盤谷的人。”
劉銘猛地握著拳頭,抓得建文報皺巴起來:“白依依,你難道要違背古今令不成?”
白依依的手停頓了下來,看著劉銘的目光變得陰冷起來:“你再喊這個名字,我會殺了你。回去告訴盤谷,我要見他。”
劉銘打了個冷戰,似是被一條陰柔的毒蛇叮了一口,向後退了一步說:“好,我會轉告盤谷。可眼下風聲正緊,你們是否出城避一避?”
白依依輕飄飄地說:“無妨,就在這裡,安全域性不會找到這裡。”
劉銘臉色有些難看,終還是離開了。
白依依輕輕嘆息,看向一旁的樓閣,紀綱就在那裡,醉德一塌糊塗,不省人事。
這個人,確實不能用了。
朱允炆不惜代價,將紀綱公之於眾,誰用紀綱,誰就倒黴,只要露臉,所有人都得被連累。
可惡的朱允炆!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用之人,武藝高強,手段陰狠,可堪大用,可現在,偏偏又不得不捨棄!
忙碌一個大局,結果都成了泡影。可惡!
紀綱的風波並沒有影響到朱允炆,內閣、兵部、五軍都督府、遼東、北平將官等齊聚武英殿。
東北輿圖高掛,密密麻麻的文字不是山川河流,就是衛所與女真各部落。
徐輝祖站在輿圖前,手中拿著竹木指點,聲音洪亮而有力:“自朝廷於建文五年招撫東北女真各部以來,至今已近三年。三年以來,建州女真阿哈出、猛哥帖木兒等臣服朝廷,又有海西女真兀也吾、合蘭等八十一大小部落臣服朝貢於京師。”
“隨合蘭城衛、兀也吾衛、易馬忽山衛、塔魯木衛與阿速江衛等設定,鐵嶺至鯨海一線基本已在衛所管控之下,兼有朝廷派駐官員,安撫地方,施王道教化,習我禮儀風俗,已非羈縻之地,實為朝廷治所。”
“建文七年,海西女真頻頻內亂,尤其是忽兒海、幹朵倫兩個部落,雖臣服朝廷,卻現爭印之禍,周圍十餘個部落慘遭不幸,朝廷為安撫民心,靖平地方,兵力出松花江,覆忽兒海、幹????????????????朵倫,至八年四月,完成依蘭、扶余、通遼、虎林四衛部署。”
“然自今年開春以來,海西女真多部敵視朝廷,不聽招撫,而更北面的野人女真、北山女真更有傷害使臣之舉,前往教化的孔州等十餘人殞命於古魯河。招撫已難行進,眼下想要徹底控制東北女真各部,唯有用兵一途,臣請增兵東北。”
朱允炆聽完徐輝祖的話,凝視著東北輿圖,開口說:“鐵尚書,你們兵部如何看?”
鐵鉉走上前,慎重地說:“皇上,兵部認為,東北之地兩年前剛剛供應自給,隨朝廷幾次增兵,衛所設定,糧食與物資供應多倚仗海運。若再增加兵力,恐怕需要更多水師船隊參與其中以保後勤。此外,今年已是年中,再過三個月,最多四個月,東北溫度驟降,大雪封山,道路難行,今年已不適宜動刀兵。”
氣候問題是個大問題,北方冬日漫長,嚴寒難擋,若準備不足冒然行軍,恐怕會凍死、凍傷許多將士。
楊榮緊跟著說:“臣以為,今年仍應以招撫為主,或可給出最後通牒,告知海西、野人女真各部,身居中國之土地,當臣服於朝廷,跪拜君主,若是不然,則應遷出大明土地。”
朱允炆點了點頭,東北女真問題,朝廷採取的是溫水煮青蛙,這水都燒了三年了,可青蛙還沒煮熟,究其原因,還是火不夠烈,需要添一些柴火,狠狠燒一把才行。
不能再拖下去了,韃靼最近有些不老實,正在草原上征戰,整合各部落,勢力正在壯大。瓦剌老實是老實,但瓦剌不是老實人,而是蟄伏的狼。不解決東北問題,始終無法徹底放開手解決韃靼與瓦剌。
朱允炆沉思良久,看向遼東都指揮史楊成等人:“招撫至明年春二月,若還有女真不同服,抵抗朝廷,當勒令其遷徙。若他們自己不走,那就讓大明幫他們搬家。”
楊成肅然領命。
給他們臉,一次次招撫還不答應,既然不要臉,那就別怪大明刀兵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