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盛世標準
章節報錯
東海水師接收了一批火器,晝夜不停前往東北。
遼東都司、大寧都司、北平都司收到朝廷的加急文書,關內、關外的衛所軍士調動變得頻繁,圍繞著朵顏衛、福餘衛的外圍防線逐漸變得厚實起來。
這一日,水師都督府收到新的命令:調南海水師主力北上,進駐山東琴島港;
兵部。
鐵鉉審視著輿圖,一臉凝重。
楊榮拿起一份文書,交給鐵鉉:“水師正在集結,龍江船廠也收到了加快維修鄭和水師船隻的命令,匠人正在輪班晝夜作業。”
鐵鉉指了指輿圖東北方向:“皇上這是要做什麼,韃靼就算是跑到臚朐河,朵顏衛、福餘衛就算是作亂東北,也不至於調動南海水師吧?”
楊榮看了一眼輿圖,皺眉說:“確實,南海水師在交趾,要調動也應該調動東南水師,可皇上卻下令調南海水師北上,著實有些令人意外。”
鐵鉉眼神一亮,看向楊榮:“皇上調南海水師而不調東南水師,恐怕????????????????只有一個原因!”
楊榮微微點頭。
這個原因就是:東南水師忙著呢,有其他事需要幹。
可滿朝文武都知道,自從朝廷控制澎湖、小琉球島、大琉球島之後,東南海域連個其他國家都沒了,海盜也基本絕跡。
雖說近一段時間裡,零星出現了一些倭寇,但就這點零散的力量,根本不足讓朝廷嚴陣以待,甚至調南洋水師主力北上。
在東南海域毫無波瀾的情況下,東南水師每天就是出海釣魚,怎麼可能忙?
若真的忙起來的話,只有一個可能。
鐵鉉將手指點在大琉球島的位置,面色嚴峻:“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韃靼東進、朵顏衛可能作亂,這都是幌子!皇上真正的目標,是日本國!”
楊榮盯著日本島嶼,嘴角帶著一抹笑意:“鐵尚書,朵顏衛、福餘衛是敗將,若不是當年盛庸手下留情,他們早就全滅了。朝廷能收拾他們一次兩次,自然能收拾他們三次四次,怎麼可能會因為他們而亂了節奏?”
鐵鉉嘆息:“如此說來,水師正在做全面進取日本國的準備?我身為兵部尚書,皇上竟都不告知如此重要的佈置……”
楊榮笑著說:“皇上的佈置多是出人意料,看著是衝著東北,實則可能是對著東海而去。皇上不說,說明這件事還沒有下定決心,一旦局勢明朗,時機成熟,皇上自不可能瞞著兵部。”
鐵鉉明白這個道理,但還是有些失落。
服侍一個善布大局的君主,多少襯托的自己有些無能。
楊榮見鐵鉉似有擔憂,堅定地說:“世人只看到鄭和水師帶來了新的糧食種子,可許多人都沒看到,鄭和帶回來的不止是糧食種子,還有水師種子!無論皇上是否在構想東海之事,水師都將迎來一批最優秀的將領,有這些人在,徹底平定東海不在話下!”
鐵鉉重重點頭。
鄭和帶來的新型種子固然是珍貴無比,功在千秋,但他培養出來的一大批水師將士,才是當下最寶貴的財富!
歷經近五年的漫長航行,這些水師將士經歷了過半的折損,每一個將士都被磨鍊出來了!
據鄭和水師日誌顯示,為了確保水師順利完成使命,他們甚至做好了犧牲一批,另一批人接替的制度,只要船上的人不死絕,船就必須前進!
而正是這種意識,讓每一艘船隻都在有意培養船長,培養舵手,培養指揮作戰,哪怕是百戶,小兵,也輪換著不同崗位,掌握了一身的航海本領。
換言之,這些九死一生闖蕩歸來的水師將士,其中可以直接拉出來充任寶船船長的不下四百,可以充任船隊指揮官的更不下千人!
這對於快=速擴張的大明水師而言,是極珍貴的一批力量,他們遠遠比衛所軍士調入水師訓練出來的將官更為優秀!
鄭和水師將士任一人,挑出來都不是簡單之輩!
鐵鉉將目光從輿圖上移開,嚴肅地說:“等著吧,在鄭和水師休整兩個月之後,皇上會安排其去處,若大部分將官、軍士都進入了東海水師、東南水師,那就可以斷定,皇上想要將戰火燃至日本國。”
楊榮目光冷厲,帶著幾分痛恨說:“倭寇自洪武時期就開始騷擾、禍亂我朝百姓,那足利義滿甚至派遣軍士勾結陳祖義,搶掠陽江船廠船匠!他們能殺到大明來,咱們一樣能殺到北山第去。對馬島、壹岐島之戰,就如戲院外貼了一張預告,鐵尚書,沒有人會認為預告是正戲吧?”
鐵鉉端起茶,吹了兩口又放了下來:“自從阿依努人入京師以來,正戲就在籌備之中了吧?東海水師又佔據了濟州島,那裡正在修築大型港口,儲備物資。現在鄭和水師歸來,又壯大了水師力量,想來不出兩年,戰事必起。”
楊榮不介意,早打晚打,那裡都應該打下來,李堅可是說過,那裡有不少金銀礦,大明錢鈔總需要與準備金掛鉤的,大明礦產不夠,那就得另想辦法。
朱允炆確實動了全面進攻日本國的心思,尤其是最近一個月,各地收到的倭寇進犯訊息陡增,平靜了幾年的東海、東南海,突然又變得不那麼平靜。
雖說這些倭寇沒什麼力量,構不成多少危害,大部分還被遊弋的水師給收拾了,但倭寇進犯的情報還是成功吸引了朱允炆的注意力。
想著讓阿伊努人帶給足利義滿的信也應該帶到了,可足利義滿並沒有放出話要割讓大明領土,也沒有派人談判賠償銀兩的事,這是鐵了心不給大明面子了。
既是如此,那就備戰吧。
朱允炆下定決心,一定要在自己手中徹底解決倭國!
但倭國不是安南,也不是西域,大明可以源源不斷從陸地上支援部隊,保障後勤。倭國在海外,後勤保障完全依賴水師!
水師若不強,後勤都難保障,更不要說是持續作戰了。真要徹底解決倭國,需要動用的兵力必不能少,且必須確保後勤不出問題。
現在還不是直接動手的時候,鄭和水師至少要休整三個月,甚至半年,蒸汽機船隻還在抓緊建造,形成規模也需要時間。接下來的日子,變得有些枯燥。
除了大同奏報韃靼主力捱了一頓揍,向北遷移之外,沒多少值得注意的訊息。闖關東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朝廷的財力完美支撐了這一次移民,東北平原開始出現大片的土地,女真部落也在被迫之下,開始轉向了農耕。
五月、六月夏收,各地大熟,豐收的訊息不斷傳入京師。
戶部鬆了一口氣,有這些糧食打底,朝廷設定的各大糧倉將逐漸充滿。
受大豐收影響,糧食價格一降再降,原本一石八斗糧食價值一兩錢鈔,現在卻只能賣出八百文錢鈔。
夏元吉上奏,建議朝廷設最低價收購糧食,以避免谷賤傷民的場面出面,朱允炆應許,以一石八斗一兩錢鈔打底,命令各府縣大量收購糧食。
廣西奏報,糧倉爆滿,足以支用地方五年。
四川奏報,戶戶滿倉,官倉可支用十年。
北平奏報,糧食積滿,可支用三年。
……
經過明王朝四十年的努力,大豐收終於在各地相繼出現,朝廷積存糧食空前,僅僅是南京一地,就存有四百萬石糧食。
什麼是盛世?
對於封建王朝而言,絕大部分人能吃飽飯,就是盛世!
朱允炆在老朱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努力了十年,終於讓大明百姓,至少是大部分百姓有了一定的糧食剩餘。
就在各地官員上賀表的時候,朱允炆卻嚴厲地呵斥了粉飾盛世的官員,原因是大明京師外的百姓存糧只夠一家人吃用八個月的。
八個月?
這還是京師附近!
外地百姓存糧多少?
三個月!
大部分百姓家在繳稅之後,需要將糧食賣掉換取其他生活物資,林林總總之外,留一部分生活所用,家裡的存糧也只夠三至五個月!
連一年的存糧都不到,你們也敢叫盛世?
面對建文皇帝的怒斥,有些官員很是憋屈,這歷史書上記載的盛世,哪個查詢過老百姓家裡存糧夠吃多久,都是說官倉滿、地方備災倉滿,足夠支用多少年……
“皇上,不妨給盛世定下標準。”
楊士奇出班。
有了指標,有了標準,大家就知道什麼是盛世,什麼時候才能到盛世,而不至於再有官員上奏,結果挨批。
朱允炆思慮再三,對滿朝文武說:“盛世標準有六:其一,百姓家有餘糧,足夠支用一年半。其二,百姓家有餘財,足夠支用一年半。其三,官倉滿,足以支用七千萬百姓一年。其四,官冶煉鐵產量超一萬萬斤。其五,文教興旺,百姓之家無白丁。其六,軍力強盛,敵膽喪不敢輕舉妄動!若無一項達標,則非是盛世,諸位還需努力……”
解縉、楊士奇等人有些鬱悶,糧食的話,當新糧食、高產糧食出來之後,應該不難完成。
可百姓之家無白丁,這就有點困難了。還有敵人動不動,這個大明說了不算啊,威懾再強,也終究只是威懾。還有那鋼鐵產量,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