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父親的溫柔
章節報錯
【此後,皇帝下令,順天府所有政務都要向你請示。這意味著你的權利和地位又提高了一大截,真正成為“下天子一等”的藩王,只比皇帝矮一級。太子若不監國,實際權力都沒有你大。】
朱棣的龍顏微微動容,三個兒子裡面,他最喜歡的就是老三趙王。
不僅僅是因為老三長得像已故的徐皇后,更是因為老三聰明睿智,知道該做什麼,該怎麼做,如何才能討父親喜歡。
因為,朱棣賜予趙王的龍恩,並不比太子、漢王少。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演,老三也開始不安分了。
【因為天高皇帝遠,加上皇帝一貫的寵愛與縱容。你漸漸地按捺不住,經常胡作非為,弄得滿城風雨。】
【永樂七年,皇帝得知你常為不法事後大怒,殺了你的王府長史,扒了伱的親王冠服,準備嚴懲。】
【這時候,太子朱高熾站出來為你求情,皇帝這才繞過了你。】
【永樂十九年,皇帝遷都順天府,對你而言,這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你的權力因此而縮減了。】
朱棣面色一凝,這個時間,離他駕崩只剩三年了。
在太子的皇帝身份模擬裡,並未說明朱高燧後來怎麼怎麼樣了。
在漢王的皇帝身份模擬裡,朱高燨的結局悽慘,被二哥給囚禁至死。
朱棣現在想看一看,趙王能否善終。
【永樂二十一年,皇帝重病纏身,很少上朝理政了,而漢王也早被遣送到封地。眼見朝中大權漸漸聚攏到太子手裡,你心有不甘,開始變得蠢蠢欲動。】
朱棣心中咯噔了一下。
媽的,老三這是要搞事啊。
【皇帝身邊的親信宦官,例如黃儼等人,一直是反太子的,起先他們是皇帝壓制太子的棋子,後來又成為漢王攻擊太子的工具,現在皇帝病重,漢王被驅離京城,黃儼這批宦官為了將來的生存,暗地裡紛紛投靠了你。】
【為了讓你取代朱高熾,進而掙得擁立之功,黃儼這批宦官先是在皇帝面前進讒言,進而又在宮中散佈謠言,說皇帝有意更換太子。】
【這一切,都是為了謀權篡位而做準備。】
【待到時機成熟,你麾下的兩股力量,一股是以黃儼為代表的宮中官宦,一股是以護衛軍官孟賢為代表的王府親信,終於合謀到一起。】
【你們決定買通皇帝身邊的服侍人員,趁皇帝重病之機在藥中下毒,等皇帝中毒嚥氣,就發兵劫取內府的兵器和寶璽印件,然後分兵逮捕五府六部的大臣;偽造遺詔,交給宮中太監楊慶的養子來保管,到時候從大內憑御寶領出這份遺詔,廢掉太子朱高熾,改立你為大明皇帝。】
【為此,因為你還勾結了欽天監官員王射成,事成後讓他來欺騙世人,讓此次陰謀拔升到天意難違的角度。】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險些忍不住一句國粹“草擬嗎”脫口而出。
老三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這廝竟然想著弒父謀反!
逆子!
都是逆子!
至於老三會不會謀反成功,朱棣嗤之以鼻。
還是太年輕了。
縱觀趙王搞的這起政變陰謀,還是挺嚴密的。從參與人員上看,有朱棣身邊的親信宦官,有護衛部隊,有掌管天象的欽天監官員,組織挺嚴密;從選擇的時機看,此時的朱棣已經病重,幾乎與外界隔絕了,正是宮廷政變的絕佳時機。
但是,如果深入瞭解大明的宮廷制度,仔細推敲政變細節,就會發現這起政變陰謀其實很粗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第一:這起陰謀的關鍵一環是給朱棣下毒。大明皇宮,皇帝生病,一般由太醫院裡的太醫和精通醫道的宦官共同負責治療,從治療方案到藥方,都要經過反覆斟酌,嚴格控制,更關鍵的是即使是給皇帝服用調劑好的藥也要一式三份,開藥的御醫和經手的官宦要先嚐藥,他們喝了無礙後,皇帝才會服。如果藥方錯了,太醫、太監是要處死甚至滅族的。
政變的主謀之一宦官黃儼,雖然是朱棣的親信,但要他掌控下毒的整個鏈條,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當整個皇宮還掌控在朱棣手裡的時候,宦官想下毒,可能性極小。
第二:大明皇城的兵器都收儲於兵仗局、軍器局等部門,它們都是由內府和朝廷雙重控制的重要機構,要想從中領取武器,必須持有皇帝的命令,而且兵仗局等軍事重地向來有重兵把守。
在他們的陰謀計劃裡,這一環是要發兵劫取的,但僅憑趙王手裡那一點護衛兵力,無異於以卵擊石。
第三:盜取符寶同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明皇帝寶璽歸尚寶司、尚寶監和司寶女官聯合控制,其中尚寶司是朝廷機構,負責收藏、管理各種符牌以及加蓋寶璽的手續;尚寶監是內府宦官的一個監局,負責核實檔案後參與並監督尚寶司的官員辦手續,為詔書加蓋寶璽並存留底簿備案;而皇帝的所有寶璽,全部歸宮中的司寶女官收存保管。
黃儼一夥想要破壞這種三重控制的管理體系,從司寶女官手中搶得寶璽,很難很難。
第四:盜取符牌,也就是拿到進出皇宮的各類通行證,同樣很難實現。朝廷對各類符牌管理非常嚴格,朝廷有尚寶司、內府有尚寶監和印綬監,內外三個機構共同控制這些符牌。弄虛作假更不可能,因為各類符牌都有時間段、範圍和身份限制。
趙王太低估朱棣,也太高估自己了。
或許是因為當時皇帝病危,趙王心中急切難耐,被皇位迷失了理智。
皇位的誘惑力,沒有人能抵抗的住。
【常山中護衛總旗王瑜是參與陰謀的趙王府護衛指揮孟賢的外甥,在得知此事後,王瑜勸阻無效,怕遭連累,立刻上告皇帝。不久,孟賢就被逮捕,得偽詔,伏誅,而王瑜升為遼海衛千戶。】
【陰謀敗露,皇帝將你叫了過去,面色陰沉的問:“老三,這事是你做的嗎?”】
【你被嚇得說不出話來,如何敢承認。】
【幸好此時太子出面,替你辯解:“這是下人的所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
【皇帝知道這事是你做的,但他還是選擇相信太子的話。】
【因為他如果選擇不信,你就會死。】
【這是一個父親在臨終之前,給兒子留下的最後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