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君炎再臨 第八十一章 應對計劃
章節報錯
就算那名襲擊夏星辰和江風的結界師,並不是大秦府境內的本地人,而是來自於外界,秦笙也大可以透過調查,近幾日以來悟道境強者出入大秦府的記錄,以此來鎖定調查目標。
當然,那名刺客也很有可能,是沒有正規登記在案的“野生修者”,或者是採取了什麼見不得光的隱秘手段、偷偷地潛入了大秦府境內、沒有留下任何出入境記錄,導致秦笙倘若透過正規渠道,很難調取到那傢伙的相關資料。
不過,思考問題向來細緻、全面的秦笙,早在第一時間,就已經把這幾種可能考慮在內了。
近百年以來,諸夏國的戶籍制度已經十分完善,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可供心懷不軌之徒鑽營的法律漏洞。
所以放在百年之前,悟道境中階的修者還有不小的機率,可以透過某些見不得光的隱秘渠道、不留下自己的身份資訊,但是放在如今這個年代,這種級別的頂尖修者,能夠辦到這一點的機率可就微乎其微了。
而且,也很少有悟道境以上的頂尖修者,願意這麼去做,要知道,倘若沒有登記在案、沒有正規且詳細的身份資訊,無論實力多麼強悍,都很難在那些世家大族中做客卿,亦或者是身居其他待遇優良的高位。
因為沒人會願意冒著巨大的風險,僱傭一名來歷不明的頂級高手,就好像沒人願意飼養,一隻來歷不明卻又實力強大的靈獸......搞不好看家護院不成,反倒很有可能導致“主人”內院起火。
在未知對方具體資訊與來歷的情況下,實力越強,就意味著承受反噬的風險越大,而除了在綜合實力強悍的世家大族中客卿,亦或者是坐其他高層位置外,能夠獲取到與悟道境這種頂級強者,相匹配待遇的位置又幾乎等同於沒有。
所以,若非招惹了什麼不該招惹的人,若非遇到了極端危險且特殊的境況,沒有什麼頂級高手想不開,會刻意不去“正規報備”,因為這樣做能夠獲取到的利益,與他們所需要冒的風險、付出的代價完全不成正比,屬實是沒有這麼做的必要。
退一步講,即使那名襲擊夏星辰和江風的結界師,恰巧屬於“小機率事件”、確實沒有登記在案的資訊,也的確有可能繞過大秦府的監控、採取隱秘手段偷偷地潛入大秦府的境內,但是一名擁有悟道境中階水準的頂級強者,要是想完全不引起別人的注意、不留痕跡地悄悄潛入大秦府,是一件無限近乎於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這名結界師,如果刻意採取了某種手段,以此來遮掩自身的氣息與行蹤,中低階的修者,確實很難發現有關於他的任何蛛絲馬跡,但仍舊絕無繞開那些與這名結界師級別接近,甚至是更高階別的強者,亦或者是大秦府各方強大勢力監督的可能。
所以,對地位與實力俱是十分超然、擁有諸多渠道,其中還包括許多,見不得光的隱秘手段的秦笙而言,要是想調查到那名結界師的相關資訊與行蹤,以及那隱藏在他背後、暗中指使他行刺的勢力,並非是什麼難以辦到的事情。
更何況,那傢伙造次的地點,還是在大秦府境內、在大秦戰爭學院之中......這可是秦笙毋庸置疑的“主場”。
當然,正如秦笙和陳澤所言,在將此事徹查清楚之前,他們二人俱是會將此事保密,至少不會將其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哪怕查到了什麼詳細且關鍵,但卻不能起到蓋棺定論作用的重大線索,也同樣如此。
至於在最終調查清楚此事之後,究竟該如何處置此事,還要看其究竟牽扯到了多少人、什麼人,又具體牽扯到了哪幾方勢力,倘若將此事曝光的話,又會帶來哪些方面、何種程度的影響。
這無疑需要細細斟酌,必須得好好衡量一下曝光與否的利弊,才能決定最終是應該將此事公之於眾,還是就那麼讓其徹底地埋沒於隱秘之中。
至於秦笙與陳澤,為何明明沒有詳細地探討、商議此事,二人便能各自心照不宣地猜測到,那名悟道境中階結界師的真正刺殺目標,並非是他們的九公主殿下,而是江風那東皇小子,是因為陳澤和秦笙,都實在是太過清楚閣老會成員,還有那些學院高層們的德性了。
在與秦笙商定好應對計劃之後,陳澤便起身站了起來,顯然已經準備離開了。
秦笙見狀,立刻也隨著陳澤一同起身,爾後眉頭微皺地挽留陳澤道:“怎麼著,這就要離開了麼?不再多呆一會兒嗎?好不容易才能見到一次......”
陳澤和秦笙在“年少”的時候,確實是意氣相投且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幾乎常年成日、每時每刻都黏在一起,就差一起穿一條褲子了,如若不然,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也不可能如此完好地維繫數百年之久。
只可惜,在兩人俱是身居高位之後,他們所需要操勞的事物,也就越發繁重且瑣碎了起來,更別提,陳澤是為大夏王室效力,而秦笙則顯然是站在,與大夏王室極不和睦的大秦王室這一邊,即使兩人俱是仍然身處諸夏國,但無疑已經不再能完全算是同一陣營。
理所應當的,二人本就少得可憐的見面次數,在種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幾乎被壓縮到了至低點、已經幾乎等同於完全沒有,就更別提是一起喝酒取樂了。
這一點,從在夏星辰以隱秘身份,進入大秦戰爭學院之前,秦笙和陳澤二人,已經有百年左右的時光未曾見面,便不難看出一二,而若非夏星辰和江風此次忽然遇險、陳澤必須得出手相救,而且還得與秦笙就此事詳細相商,這在物理意義上近在咫尺的二人,怕是仍然難得一見。
因此,秦笙會對陳澤有所“留戀”,完全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