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岌岌可危
章節報錯
楊大人很客氣,問道:「先生怎麼來了?」
嶽不群不廢話,道:「楊大人,錦衣衛就在府外,等著拿大人下獄,劉公公參大人貪贓枉法。」
楊大人聞言大怒:「他安敢如此?」
嶽不群道:「敢不敢現在就不必提了,大人有何打算?」
楊大人一靜,疑惑問道:「錦衣衛要拿本堂,先生怎麼知道?」
嶽不群道:「錦衣衛莫指揮使與我已經認識二十來年了,他知道我與大人相識,來抓大人前特意相告。」
楊大人一驚,錦衣衛是太祖建立的特務機構,歷史最悠久,雖然現在受制於西廠,但依然非同小可。
嶽不群一個江湖人,早在二十年前就想著結交廠衛,可謂深謀遠慮,這就更增加了楊大人對嶽不群的防範。
楊大人問道:「那先生找來告知又是什麼意思?」
嶽不群道:「嶽某知道大人是因為不肯同流合汙才被陷害,心中敬佩大人。宦官專權,是國之災難,大人面對當前的局面,可有良策?」
楊大人躊躇,他能有什麼辦法,只能盡力抗爭,至於後果如何,卻沒有底。
嶽不群道:「大人,看來你也沒什麼好辦法。嶽某倒是有一策,大人願意聽嗎?」
楊大人奇怪了,問道:「先生有何良策?」
嶽不群道:「簡單,直接殺了宮裡那位也就是了。」
「啊!」
太簡單粗暴了。
不過楊大人隨即搖頭,道:「不可。」
嶽不群道:「大人放心,嶽某想殺他,諒他無處可逃。」
楊大人還是搖頭。
楊大人還真不是擔心嶽不群的安危,只是對這種任俠的手段不喜。
劉公公的問題不是殺了他一個人就能解決的,這是朝廷整個用人制度的問題,或者說是皇帝用人的喜好問題。
殺了一個劉公公,還會有王公公、魏公公,不能說所有的宦官都弄權,但這種能做到一手遮天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大機率會弄權。
而且這種不經過司法審判的不罪而誅,置朝廷法度於何地。楊大人就在在這套制度下飛黃騰達的,即便是在眼前的危難時刻,他依然不願破壞這個制度。
楊大人相信嶽不群是出於好心,但這是手段一旦放任,就會後患無窮。
「殺富濟貧」、「替天行道」這種聽著正義的口號,從來就不被楊大人所喜,這也是他想與嶽不群這個看似滿腹經綸的書生保持距離的原因之一。
嶽不群問道:「大人要束手就擒嗎?」
楊大人道:「本堂行的正、坐的直,談不上「束手就擒」。本堂相信朝廷法度在,自有忠義之士不會屈服於不女幹佞小人。」
不束手就擒又能如何?無論是刺殺劉公公,還是逃跑,那才是真正的萬劫不復,永無翻身之日。
嶽不群明白楊大人的想法,換位思考,如果自己處在楊大人的位置,也不會選擇枉顧法紀,動用私刑。
嶽不群道:「既然大人有信心,那就隨莫指揮使赴京吧。大人可以放心,錦衣衛的詔獄不敢為難大人。」
楊大人又是一驚:「嶽不群的面子難道還能大過劉公公嗎?」
楊大人最先想的竟然不是自己的處境,而是嶽不群到底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楊大人被抓,在西北還是引起了巨大的震動。總督可是這裡最高行政長官,而且大明九邊重鎮近半歸他管轄,這裡屬於軍事前線,而且楊大人為官清廉,深受愛戴,竟能被一名宦官隨意誣陷,說下獄就下獄。
只是劉公公的權勢熏天,眾人也都是敢怒不敢言。
嶽不群沒有急著離開西安府,而是和牟總兵見了一面。
牟總兵對這個訊息也極為震驚,甚至有些惶恐。
牟總兵就是奔著楊大人來的陝西,楊大人出了問題,自己該如何是好?
牟總兵問道:「先生怎麼在這個時候來西安府?」
嶽不群道:「我先莫指揮使一步見的楊大人,楊大人坦然隨莫指揮使進京,料想應無大礙。」
牟總兵和楊大人的反應一樣,首先想的也是嶽不群對莫千軍的影響力。
牟總兵早就知道二人的關係不簡單,但也沒有想到會到這種程度。這可不是救個劉正風這麼簡單的事,拿楊大人是劉公公的令,莫千軍竟然還會先知會嶽不群,僅僅就是因為嶽不群與楊大人相識,甚至他們關係還不深。
牟總兵隨即才想到自己當前的處境,問道:「先生,我該怎麼辦?」
嶽不群道:「先穩住自己在西北的位置,這裡是四戰之地,不會永遠太平。楊大人治理西北多年,卓有成效,只要楊大人不死,重新啟用是早晚的事,就怕到時候總兵大人沒保住自己的位置。」
牟總兵問道:「那我該怎麼做?」
嶽不群道:「大人不必有過多的動作,維持住這裡的穩定,必要時可以向劉公公行賄。」
牟總兵怒道:「先生讓我屈服於閹賊?」
嶽不群道:「大人稍安勿躁,這個時候穩住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又不是要升官發財,你略微有點表示,讓劉公公不動你也就是了。」
牟總兵心中還是不忿。
嶽不群道:「大人放心,這都是權宜之計。多行不義必自斃,大人不必在意這一時的低頭。」
牟總兵想了一會兒,問道:「我這就進京?」
嶽不群道:「那倒是不必,只要大人點頭,剩下的事讓莫指揮使辦就行了。」
牟總兵再次一震,離開錦衣衛之後,雖然曾是莫千軍的老上司,卻也不敢隨便指揮他,嶽不群卻能這麼隨意的給他安排事,錦衣衛究竟掌握在何人手中?
牟總兵道:「那就有勞先生安排了。」
嶽不群當然可以不告訴牟總兵就讓莫千軍把事辦了,不提二人的交情,就衝他是牟振的父親。
但嶽不群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沒有牟總兵點頭,這種不光彩的事以後要是讓他知道了,還會埋怨自己毀他清譽,即便他知道是自己從中獲利。